致密星是中子星、黑洞等奇特星体的总称,不仅是检验广义相对论、量子力学的天然实验室,更是产生高能爆发等壮丽宇宙现象的核心引擎。9月20日,在首个全国科普月期间,由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联合主办,盐城市天文学会承办,亭湖区南青书院协办的“2025年度致密星物理学术会议”在盐举行,开幕式由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院长李向东教授主持。
天文学的“盐城时刻”
“天文学是孕育重大原创发现的前沿科学,‘中国天眼’FAST等一批国之重器的建成运行,为我们深入探测致密星体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强大工具。”开幕式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科学部天文科学处处长何成表示,“对致密星物理的研究,是揭示宇宙奥秘的关键钥匙,最能体现人类探索未知的勇气与智慧。”
“本次会议聚焦致密星物理关键科学问题,汇聚顶尖专家与青年才俊,正是响应国家战略需求、推动学科交叉与原始创新的重要举措。”南京大学青年学者联谊会秘书长、南京大学工程管理学院副院长陈春林教授在讲话中期待更多青年学者加强合作,在交流中催生创新火花,将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为建设科技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在我市举办全国致密星物理学术会议,充分体现了国家级天文机构和各位专家对盐城的信任与厚爱,这不仅是全国天文领域的一次学术盛宴,更是盐城科技界的一件大事、喜事。”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高福华作热情洋溢的致辞,他希望市天文学会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与国内顶尖天文科研机构、高校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创新科普形式和内容,深入基层、学校,培养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对天文科学的浓厚兴趣,为天文事业高质量发展储备更多的优秀后备人才。
老中青的“科研接力”
此次学术交流会议吸引了国内天文学领域的重量级嘉宾、知名学者和专家来盐,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科学部天文科学处处长何成、项目主任颜景志,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主任张首刚研究员、云南天文台原党委书记白金明研究员、新疆天文台台长周霞研究员、国家天文台韩金林研究员,北京大学徐仁新教授,上海交通大学赖东教授,紫金山天文台韦大明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袁业飞教授,南京大学黄永锋教授、华中师范大学郑小平教授等,以及来自全国48个科研院所的130余位代表。
从9月20日持续至22日,在为期三天的会期里,五十多场报告轮番上演,与会专家围绕宇宙中最极端、最神秘的天体——致密星最新研究成果、未来发展方向、关键技术与方法等议题,展开广泛而深入的研讨。每场报告由授课人图文结合讲解,直观清晰,还配有5分钟交流时间,这让参会的南大学子陈晨大呼过瘾,他说,现场的青年学者可以当面向国内顶尖天文学家大胆提问,虚心求教,让大家在交流中成长进步。
盐城籍学者韩金林首次在故乡的土地上,面向国内同行展示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利用中国天眼发现脉冲星辐射新形态——矮脉冲族群”巡天成果,该研究成果自2023年公布后获得多位国际权威同行的高度评价。他在会后交流时回答了多位青年学子的疑难问题,提供了最优解决思路。他身上展现的专业素养、严谨态度和人格魅力征服了众多青年学子。
中国人的“观象授时”
“国际首款光抽运小铯钟产品,打破美国垄断,已成功应用于国家标准时间系统;世界第二家成功研制铷喷泉守时钟的国家;铯喷泉基准钟,实现国家标准时间自主校准;实现世界时自主测量……”张首刚研究员在会上讲解了授时的原理、方法与技术,国民经济、日常生活和国家安全都离不开精准授时。他的一句“仅美国、中国能够自主研制国家标准时间产生所需的所有核心仪器设备”赢得与会人员的热烈掌声。
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承担着我国国家标准时间(北京时间)的产生、保持和发播任务。2016年起建立中国自主的世界时光学测量系统,目前已建的观测站有西安骊山站、云南丽江站、青海德令哈站、江苏盐城站、新疆库尔勒站。
会议期间,与会人员还专程参观了国家授时中心盐城观测站,该站位于大丰区野鹿荡内,夜空环境优越,具备良好的光学天文观测条件,被认定为中华暗夜星空保护地,地理位置符合世界时测量系统所需的几何分布要求。自2023年观测站运行以来,所获取的观测数据星像质量和年观测天数均比较理想,有效提高了我国世界时光学测量能力。
此次学术盛宴在亭湖区南青书院(南京大学青年学者书院)成功举办,不仅为国内天文学领域的专家学者提供了一个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也推动了我国天文学科的发展和进步。这片曾见证新四军重建军部的红色土地,如今正以“国际湿地城市”的生态底色,托举起中国天文学的未来之梦。这场学术会议播下的科学火种,必将在这座海滨城市孕育出更璀璨的星光。
记者 李泓儒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