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前方790米、820米、850米……
12月12日下午3时20分,芜湖大江晚报采访部副主任涂志勤遥控无人机飞出900米远后,在127米的高空,将盐城市东台条子泥景区的美景尽收眼底。
“哎,这不错!是河汊,像一条龙。”中国晚报摄影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沈阳晚报高级记者刘生生站在一旁,看了眼涂志勤手中的带屏遥控器,点头称赞。
照片中的条子泥湿地河汊,弯弯曲曲,犹如一幅龙形图案,气势威武、活灵活现。
“就今天这大雾天气能拍到这个,我满意了。”涂志勤的嘴角微微上扬。
涂志勤(右)航拍遥控器上特别的天线,受到同行关注。
作为“全国融媒体聚焦盐城采风行”活动采风景区的最后一站,由于天气缘故没能见着成群候鸟,涂志勤最初的心情和其他20多位媒体大咖一样焦急,直至拍到心仪的作品。
“雾霾太大,下面看不清。如果今天天气非常好,用无人机从高空俯视一定会更壮观。”涂志勤对下一次来盐城采风活动,满怀期待。
条子泥湿地位于江苏沿海中部黄海之畔,东台沿海经济区东首,因其港汊形似条状而得名,区域总面积达50万亩,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潮间带湿地300万公顷。
这里还是中国最年轻的土地,内陆的江河奔涌向东,带着大量的泥沙在江苏沿海汇合、沉淀,年复一年,潮涨潮落,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巨型堆积地貌,有大小70多条沙脊,总面积达2.8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面积最大辐射沙脊群。条子泥便在这片沙脊群的最顶端。
而作为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核心区,条子泥湿地顺利成为我国第14处世界自然遗产,填补了全国滨海湿地类世界自然遗产空白和江苏省世界自然遗产空白,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游玩。
值得一提的是,条子泥湿地位于东亚——澳大利亚候鸟迁徙路线的中心,是候鸟迁徙不可替代的栖息地,鸟儿迁徙路线上的“服务区”“加油站”。这里生态环境良好,气候适宜,每年都有数百万只候鸟在此驻足停歇,被国际专家誉为“鸟类的国际机场”。这里常见的迁飞鸟类有200多种,最高峰观测到鸟类400多种,其中有17个物种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物种红色名录。
“今年3月23日,数万只灰斑鸻、黑腹滨鹬、白腰杓鹬等在条子泥湿地栖息,成为今年春季迁徙候鸟的‘先头部队’。”据陪同采风的导游介绍,入冬以来,数十万只野鸭陆续飞抵至这里越冬。它们或成群嬉戏,或自在觅食,看上去十分惬意。近年来,条子泥湿地已成鸟类天堂,每年迁徙鸟类超百万,仅越冬野鸭就有数十万只,其中不乏青脚鹬、鹈鹕、天鹅等珍稀种群。
虽然没能拍到成群的珍稀候鸟,但优良的生态环境还是给媒体大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早就听说过东台条子泥,属于黄海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空气很清爽。”南京日报报业集团媒体资源库小组负责人葛家豪说。
“快看那儿!”
“咔咔……咔咔咔咔……”正说着,几只水鸟突然掠过水面,在夕阳下带着波光飞翔,宛然一幅颇富动态、明媚秀丽的冬景图。大咖们赶紧摁下快门,锁定罕见的鸟类影像和苍茫美丽的湿地滩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