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凌晨5点,建湖县建阳镇东尤村二组,64岁的顾秀高来到自己承包的虾塘边。“今年的第一批龙虾大多已经出手了,还剩些个头大、品质好的留在虾塘里。等过些天市场价格再高一点,就准备都卖了。”为了照顾好这些一直没舍得卖的精品龙虾,老顾几乎每天都要撑着小船到塘里喂食,下雨天也不例外。
老顾几乎每天都要撑着小船到塘里喂食,下雨天也不例外。
老顾的虾塘有23亩,是他前年参加村里虾塘招标中标后承包的。“其实我当时出的价格并不占优势,可最后大家还是一致同意虾塘给我来承包,很让我感动。”
“那是因为大家知道你家日子不好过,所以都想着法儿帮你脱贫致富呢!”陪同记者采访的东尤村会计伏爱萍解释说。
“这点我心里有数!这两年我起早贪黑地干,就是想能早点脱贫,对得起大家对我的这份帮助。”老顾说。
老顾家的穷日子是从他老伴患病时开始的。“上世纪90年代,我们家有一艘十几吨的水泥船跑运输,运货多的时候一个月能挣1000多块钱,当时过的日子在村里是数一数二的。可是2000年以后,老伴先后患有类风湿性心脏病和股骨头坏死,挣的钱全都花在给她看病上。”老顾说,由于老伴身体不好,他要照顾她,就不能跑运输了,家里也就没有了收入。
如今的房子用他的话说,真是“好太多了!”
花光所有积蓄,又借债20多万元,还是没能挽留住老伴的生命。“本来以为噩运会从此远去,谁知小孙女又得了股骨头脱位的病,前后三次手术又花了20多万元。”老顾说,最困难的时候,他几个月都吃不上一顿肉。
2016年,老顾被评为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从建档立卡的那天开始,我就暗暗下定决心,借亲戚朋友的钱一定要尽快还上。不仅如此,我还要早日过上好日子。”
2018年底,老顾见同村不少村民靠水产养殖收入不错,便也想搞龙虾养殖。可是他一没虾塘,二没资金。就在他差点想放弃的时候,伏爱萍告诉他政府对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出台了金融扶贫政策,像他这样有劳动能力、有增收项目、有贷款意愿的低收入农户,可以最高贷款5万元,如果按期归还的话还可以享受全额贴息。
老顾的希望被点燃。在他承包了虾塘后,很快,5万元扶贫小额贷款也到账了。他在多方学习稻虾轮作技术后,开始了他的第一次稻虾种养。“去年是我的第一个丰收年,卖完龙虾和水稻,纯收入3万多元。”
想着如今过上的好日子,他很开心。
由于稻虾轮作一年只能养一茬虾,老顾今年换了个思路,改为藕虾套养。“这样便可以一年头尾各养一茬虾,中间种藕了。”老顾告诉记者,今年的第一茬龙虾品相比较好,卖价比较高,纯收入2万多元。“今年的藕长得也比较密,长势比较好,预计能收23000多公斤。按照去年的收购价,能卖4万多元。”
老顾的好事一件接着一件来。“第一件事,去年收入超过了脱贫线,我光荣脱贫了;第二件事,经过多次手术治疗,小孙女的病情有了很大好转;第三件事,今年我又还了5万元外债;第四件事,我家的危房经政府免费修缮加固,看上去又像是新房子了。”
借着这股高兴劲儿,老顾领着记者前往参观他家的“新房子”。水泥墙、红色瓦、防盗门、推拉窗……跟老顾叙述中的旧房相比,如今的房子用他的话说,真是“好太多了!”“这房子还是我20多岁的时候建的,早就破败不堪,遇到下大雨的时候,屋内起码有10个地方漏雨。以前总想修,但苦于没钱,现在政府出钱帮修了,我终于可以住得安心了。”老顾说,住在修缮加固一新的房子里,想着如今过上的好日子,他很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