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申遗成功后,
加大对滨海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力度,
普通群众的保护意识提升,
积极改善了鸟类生境,
珍稀鸟类不约而至。
△东台条子泥是数百种迁徙鸟类的重要补给站。(资料图) 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周晨阳 摄
今年以来,
在盐城黄海湿地,
丹顶鹤、白头鹤、
白鹤、东方白鹳、
黑脸琵鹭、黑嘴鸥、
卷羽鹈鹕、震旦鸦雀……
这些IUCN红皮书上濒危鸟类,
纷纷闯入了摄影师镜头中。
△朝晖(资料图) 孙华金 摄
△起舞弄倩影(资料图) 孙华金 摄
△黑嘴鸥的呼唤(资料图) 孙华金 摄
著名野生动物摄影师、
盐城工学院副教授孙华金说:
“东方白鹳、黑脸琵鹭、
黑嘴鸥、震旦鸦雀等
以前鲜有见到,
现在已成滩涂湿地常客,
经常能碰到。”
△地球之肾 孙华金 摄
盐城黄海湿地位于“东亚—澳大利西亚”
国际候鸟迁徙路线的中心节点,
是全球数以百万迁徙候鸟的
停歇地、换羽地和越冬地,
支撑了17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
(又称IUCN红皮书)物种的生存。
同时是勺嘴鹬、小青脚鹬的存活依赖地,
也是丹顶鹤的最大越冬地。
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珍稀鸟类陆续回归!
今年5月20日,
在央视与国家林草局联合主办的
《秘境之眼》栏目精彩影像评选活动中,
盐城“小勺子”——勺嘴鹬
以22W+的点赞数获得第一名,
川金丝猴、云南黑熊分列二、三名。
勺嘴鹬是世界上最稀有的鸟类之一,
是IUCN2018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的
(CR)极危物种,
全球仅存360~684只。
因勺嘴鹬那汤匙形状的喙,
国内观鸟人喜欢称呼它为“勺子”。
每年春秋两季,
勺嘴鹬迁徙途中,
在盐城黄海滩涂湿地栖息、换羽。
盐城生态摄影师李东明,
是“勺嘴鹬在中国”
NGO(非政府组织)机构的志愿者。
李东明跟踪拍摄勺嘴鹬有十年了,
在不打扰它们的情况下,
尽量靠近拍摄。
今年3月23日,
李东明又在东台条子泥保护区
一处滩涂发现了5只勺嘴鹬。
△勺嘴鹬 李东明 摄
看过可爱的勺嘴鹬,
彩鹮你见过吗?
今年5月13日,
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境内,
摄影爱好者周晨曦和保护区科研人员,
偶然拍摄到珍稀鸟类彩鹮的珍贵影像。
之前,彩鹮只在
我国陕西、云南、新疆、
内蒙古等地有零星的观测记录。
△视频素材由周晨曦拍摄
彩鹮是IUCN2016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
(LC)无危物种,
国家II级重点保护动物,
在我国数量稀少,
而且分布范围十分狭窄、零散。
由于沼泽湿地不断消失和生境恶化,
彩鹮数量不断减少,
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
一度宣布彩鹮在我国绝迹。
△彩鹮 周晨曦 摄
今年5月20日,
《中国环境报》发表了
盐城摄影家戚晓云
拍摄于大丰麋鹿保护区内的
彩鹮图片新闻。
△彩鹮 戚晓云 摄
展翅欢歌小精灵,
诗意栖居在盐城。
今年5月23日,
孙华金在江苏东台黄海海滨
国家森林公园的芦苇丛中,
拍摄到一只震旦鸦雀。
这是该森林公园的首次记录,
也因此登上了人民网。
△震旦鸦雀 孙华金 摄
震旦鸦雀是我国特有的珍稀鸟种,
被称为“鸟中大熊猫”,
在地球上已有4.5亿年历史,
是鸟类中的活化石。
也是IUCN2016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
(NT)近危鸟类。
这些可爱精灵的出现不是偶然,
是盐城对鸟类和湿地保护的
一个成效体现。
△空中相遇 陆庆国 摄
盐城湿地面积约占全国的1/7,
作为“地球之肾”和“物种基因库”,
湿地在生态平衡中扮演着
极其重要的角色。
盐城“生态立市”战略将湿地保护
列入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天空之镜 孙华金 摄
英国皇家鸟类保护协会首席政策官尼古拉·克拉克福德说:“在过去的时间里,他们对湿地保护的远见、抱负和承诺令人震惊,无人能及。”
国家林草局世界自然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闻丞博士说:“我们很欣喜地看到,成功申遗后,盐城湿地的可持续管理与科学保护及修复工作,做得非常到位。”
保护美丽湿地,
爱护珍稀鸟类,
就是保护我们的绿色家园。
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刘华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