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士王商作战勇敢,身先士卒 带领群众抢盐度“春荒”
2019-12-12 17:24 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姜祝飞

  王商,安徽人,1917年出生于一个开明士绅家庭。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高中毕业后,参加新四军学生团,曾任某部二团教导员。1941年,皖南事变时被俘,不久从江西上饶集中营越狱来到苏北,找到了党组织。1943年春,被分配到滨海县南河区任区委书记。1945年壮烈牺牲。 

朱顶宽老人向记者讲述他所了解的王商烈士。

12月6日下午,在响水县陈家港镇王商居王商烈士纪念碑前,73岁的朱顶宽老人向记者讲述了他所了解的王商烈士。 

“听老一辈说,王商的父亲为人耿直,博学多才,忧国忧民,在当地很受人尊敬。”朱老先生说:“王商的两个哥哥都先后参加了革命。王商自幼聪颖好学,成绩优异,小学毕业后,考入南京省立中学。” 

据朱顶宽老人介绍,王商是滨海县南河区第一任区委书记,他文化水平高,威信也高。他经常奔走于南河、双港、老舍以及陈家港一带,在开辟和巩固发展南河根据地、发展党的组织和人民武装斗争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王商对统战工作十分重视。他在南河区工作期间,经常召开士绅座谈会,对有爱国之心的统战对象,都能够团结他们。对危害抗日的劣绅,决不轻易放过。原南河区有一位留用的伪保长沈健方,表面上为共产党办事,暗地里通敌,地方干部把沈健方逮了起来,准备枪决。王商得知情况后,经过研究,决定放了沈健方。嗣后,一些有不轨行为的乡、保长,感到共产党的政策宽大,再也不为敌人效力了。伪乡长王六堂、保长李如贵为抗日民主政府征公粮、扩军做了不少工作。在“减租减息”斗争中,王商日夜奔波,组织发动群众宣传减租减息,拔除反对“减租减息”的“钉子”。对思想有顾虑的佃户,他注意教育,帮助其提高思想觉悟,使“减租减息”工作在当地得以顺利进行。 

为纪念王商烈士,王商居办公楼前一堵墙上印着王商生平简介,时刻激励大家努力工作。

在艰苦斗争的岁月里,王商作战勇敢、身先士卒,处处关心战士,不顾个人安危。1944年,王商带领民兵在陈家港附近的九港和敌人战斗中,指挥果断,先后粉碎了敌人的多次“扫荡”。 

1945年春,原南河区太平乡一带农民生活极度困难,王商提出抓住时机去盐圩抢盐度“春荒”的意见,从游击队员中挑选出9名精干人员,带领1000多群众,利用夜间进入敌人看守比较薄弱的盐圩、茺滩等地区,抢回了二三十万斤盐,还活捉了4名伪军。 

王商居的拆迁安置点环境优美。

1945年日军投降后,南河区地方武装奉命攻打盘踞在陈家港的国民党伪军及盐警团。当年农历七月十五,战斗打响后,敌人出动两个连的兵力,向南河区反扑。王商带领区队和民兵阻击敌人,从凌晨5时许至下午6时,敌人多次进攻,都被打退。敌人向陈家港方向溃退,王商举着望远镜站在坟头上察看敌情时,头部中了冷枪,不幸牺牲,年仅28岁。 

王商牺牲后,各界代表4000余人在西城庄(现陈家港镇新光村)举行了追悼大会。王商烈士的遗体安葬在现陈家港镇王商居。 

记者感言 

春风已解千层雪,后世难忘先烈恩。革命先烈是一个国家光辉历史的记忆,也是一个民族坚强不屈的脊梁。许许多多革命先烈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牺牲了自己的生命,我们应当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红色名录 

王商居位于响水县陈家港镇中部,东临黄海农场,西沿灌河堤岸,南邻疏港公路,326省道、响陈路贯穿境内,水陆交通十分便利。全居下辖6个居民小组,1260户、4860人,耕地面积2800亩,辖区总面积3.8平方公里。1956年,中共滨海县委、县人民委员会正式命名王商烈士牺牲的大桥乡为王商乡,后更名为王商大队。1966年,响水建县后,将原王商乡划归响水县管辖,为陈家港镇王商村,现为陈家港王商居。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