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暑期实践团队 寻觅巴城之美 赋能乡村振兴
2024-08-15 16:33 姜知衡

大学生走进葡萄大棚开展实践

近日,盐城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葡天同庆,萄你欢欣”团队,带着初心使命前往苏州市昆山市巴城镇双庙头村,开启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依托问卷,探寻葡萄市场现状之谜。活动初始,团队秉承“让市场说话”的初衷,针对18至40岁、41至65岁和66岁及以上三个年龄段,瞄准苏州、徐州、南通、泰州地区,精准发放调查问卷。

通过分析回收的346份调查问卷,团队决定将如何提高巴城葡萄品牌知名度、帮助村民采摘和销售葡萄作为实践活动的重中之重。此外,他们还梳理出这些地区的不同群体对“巴城葡萄”品类发展的意见,为后期的调研活动打好基础。

用脚步丈量过这方土地的大学生们发现,巴城葡萄的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他们总结出巴城葡萄的客观现实:市场化不足、宣传推广力度不够、互联网融合弱、品牌意识文化属性欠缺。针对这些问题,他们和村民深入交流,广泛沟通,提出了几条巴城葡萄的“破局之道”:一、立足新媒体优势,打造品牌文化;二、挖掘其深层价值,推动葡萄产业增长;三、弘扬巴城葡萄文化,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发展基础;五、延长葡萄产品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在村民们带领和指导下,大学生们走进巴城葡萄大棚,与村民一起投入到农业生产、体验葡萄文化的社会实践当中。他们深刻体会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不易。

在这次社会实践中,大学生们通过深入的调研,用心发现巴城葡萄发展所应对的难题、尽心剖析问题成因、倾心帮助当地村民解决实际问题。社会实践能力得到极大提升的同时,更生动践行了“唯有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面试答在群众里,把理想实现在基层中,把信仰践行在双手中,希望的田野上才会铺满乡村振兴的壮美答卷”的豪情壮志。

审核:汪雪霞   池萍   陆海涛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