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文物讲故事·简牍丨从最早家书“牍”懂秦代家国故事

2024-04-20 11:11 来源:新华社客户端 字号: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2000多年前的秦楚战场上,征战的士兵如何与家中联系?军中生活如何?两枚木牍所载的“中国最早家书”跨越地域与时空现世,将一段家国故事长久地留存与延续。

1975年末,湖北省云梦县,这片“水天一色”的古云梦泽之地,睡虎地秦简问世,这是中国考古史首次发现的秦简。引人注目的是,睡虎地4号墓出土了两枚木牍,上有527个字。经考证,这两枚木牍是战国时期秦国士兵“黑夫”与“惊”写给家人的信,是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家书实物,被命名为《黑夫木牍》。

  云梦县博物馆陈列的《黑夫木牍》(复制品)局部。新华社记者肖艺九 摄

“二月辛巳,黑夫、惊敢再拜问衷,母毋恙也?黑夫、惊毋恙也……”信中出现频率最多的是问候之语,比如挂念自己的母亲以及新婚妻子等,思乡之情跃然于“纸”上。开篇读来,仿佛看到母亲读到儿子信件时的百感交集。

《黑夫木牍》第一部分是向长兄“衷”与母亲问安,汇报自己正在淮阳打仗,并向家人报平安;第二部分说自己缺衣少钱,“急急急”,希望母亲寄衣寄钱,并让家中一定关注官府授予爵位的文书。此文也进一步说明,秦朝被征发的军人,所有衣物皆家中自备,军中的生活危急且艰苦。

  云梦县博物馆陈列的《黑夫木牍》(复制品)局部。新华社记者肖艺九 摄

“黑夫等直佐淮阳,攻反城久,伤未可智(知)也……”公元前223年,淮阳之战一触即发,秦国发动的统一战争已接近尾声,而楚国是秦国最为强大的对手。“黑夫”和“惊”的家书仿佛一条穿越时空的隧道,唤起大秦雄风背后无数个普通士兵对于战事的未知,对于家和团圆的期盼。

而作为社会底层出身的“衷”家三兄弟,其长兄在死后还能拥有独立的墓葬,或许正是“黑夫”和“惊”用战功换来的家族荣耀。两位征战的弟弟是否平安而归,后人不得而知。但是可以推测,长兄“衷”带着这两枚家书长眠,以另一种方式与兄弟团圆。

在云梦县博物馆内,两枚木牍家书的复制品陈列在展柜中,“烽火家书”四字一下子将观众拉回到四方征讨、干戈不止的秦楚战场上。“《黑夫木牍》所载内容非常丰富,它不仅为淮阳之战提供了真实可靠的史实依据,还延伸出许多秦国军事相关议题,如秦代士兵衣服的供给问题,以及当时的邮驿发展情况等。”云梦县博物馆馆长张宏奎说。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在中国历史宏大广阔的地理画卷上,千万个体书写着生命的多彩轨迹,演变成国家制度与社会生活的深切互动。

  观众在云梦县博物馆参观。新华社记者肖艺九 摄

“传世文献多为帝王将相、上层精英的记载,我们在看秦国历史的时候,常常把目光聚焦在统治阶层。而这份家书恰恰以平民的视角向我们展示了2000多年前的秦国,让感受具体的、活生生的历史现实变为可能。”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孙闻博说,秦汉在实现一统、维护统一等方面的成就及经验,对后世影响深远。这些功绩的取得,当时归之于皇帝及宗庙,其实背后也多有功臣勤吏的身影,更有千万民众的贡献。

记者:喻珮

编辑:白纯、吴梦桐

编辑:超级管理员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