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水:建强“党建链”领跑“产业链”

2024-04-18 05:29 来源:盐阜大众报 字号:

□通讯员 王静 叶珊珊 记者 王青菁 刘波

党建联盟激发“红色动力”,故道片区产业兴旺。2023年,响水县鲜食玉米种植规模突破1.5万亩,年销售额超亿元;西兰花规模种植面积全国最大,年产值超13亿元;铁皮石斛成为全国首家人工栽培最完整的产业基地……

“我们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乡村全面振兴,建立黄河故道片区党建联盟和产业链党委,充分发挥党建黏合剂、助推器作用,实现‘党建链’和‘产业链’的双向奔赴,全力打造富有现代特色的黄河故道生态富民廊道。”响水县委主要负责人表示。

4月10日,走进运河镇鲜食玉米种植,嫩绿色的玉米苗正在茁壮成长,长势良好,村民正忙着田管。

“产业链党委下辖种植、田管、加工、销售四个党支部,链上党员们人人争当产业发展‘排头兵’。”鲜食玉米产业链党委书记、运河镇主要负责人周勤春说。

鲜食玉米产业种植面积从最初的3000亩突破1.5万亩,年销售额超亿元,成功的秘诀在哪?关键在于党员示范带动。“去年,我种了117亩,纯收入10余万元。今年,不少农户也纷纷加入扩种队伍。”湾港村党员、种植大户顾才堂合不拢嘴。

每到采收季节,村民们穿梭其间,娴熟地掰下玉米,收获的喜悦溢于言表。“我们在基地一天收入100多元,还可以照顾家里老人和孩子,挺满意的。”58岁的村民顾秀云说。

湾港村党总支书记顾娟平表示,去年全村鲜食玉米亩均收入3000至3500元。今年,全村将继续扩种,计划拿出50%的耕地,并动员全村五百多户农民加入鲜食玉米产业发展。

产业发展关键靠龙头企业带动。响水有着优越的自然禀赋,但鲜食玉米要保持鲜嫩的口感,对加工、冷链的要求极高。产业链党委下足功夫,引进志禾鲜食玉米生产加工项目,实现鲜食玉米边采摘边加工,从田间“走”进生产线,全程只有4小时。

线上线下销售,让鲜食玉米远销大江南北。随着各大直播平台、电商企业举起大旗,为鲜食玉米的产业升级带来新契机。产业链党委迅速出击,通过“支部+电商”“支部+合作社”“支部+产业”等模式,全面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直播间,鲜食玉米成了抢手货,先进技术有效锁住玉米的鲜度、糯度和糖分,深受广大顾客青睐。”作为鲜食玉米种植党支部委员、皂角村党总支书记陈永俊,让“土味”农产品乘上互联网的快车,走进千家万户。

小小玉米棒,撬动大经济。鲜食玉米的首战告捷,带动当地1200多名农民务工,当年就实现村集体增收近10万元、人均增收超3000元。目前,鲜食玉米产业已形成集种植、冷藏、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实现经济与生态共赢,成为群众致富的“黄金棒”。

链上产业存在种植、销售、储存等难题,该如何突破?技术改进、新品研发该如何突围?西兰花产业链党委始终坚持把做优服务、塑造品牌放在核心位置。

“今年,有‘王团长’和省农科院专家上门指导,我的500多亩春季西兰花,不仅降低了产品次品率,还种上了‘艳阳’新品种,比较耐高温。”日前,南河镇西兰花种植大户冯海峰满面笑容,“这两天忙着采收上市,估计亩产2500斤,除去人力、损耗等,至少能赚200万元。”

有了西兰花产业链党委的专家服务团队,种植户们的腰包更鼓了。西兰花种植党支部副书记王龙生有个习惯,每次走访农户,手里总拿着笔记本,里面密密麻麻记着:老李家苗应多施氮肥,小赵家棚内温度过高……不管哪家西兰花种植情况,他都心中有数,大家有问题都喜欢找他,被亲切称为“王团长”。

党员许志雷是产业科技的弄潮儿,进口蔬菜播种机、无人移栽、网络电商都成了他辅导种植户的“田间课”。60多岁的种植大户张秀海在他的悉心帮助下,摇身变成了“新”农民。

“放心!两吨货,肯定准时发。”近日,张秀海用手机微信回复老客户山东寿光蔬菜经纪人。“我不仅管着400多亩西兰花地,还要和上百个电商客户‘聊’。”手机成了老张的新农具,让他到老还赶个时髦,做起了电商。

党建引领,品牌化经营,响水牵手农科院校,成立长三角(响水)西兰花产业研究院,与国家级、省级产业技术研究机构长期合作,响水西兰花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获评江苏省十强区域公用品牌,创建“灌江”“村嫂”等品牌,并建成20多座冷库,保鲜期最长达70天,实现错峰销售。

一棵“西兰花”变身“致富花”,现已形成从种苗到移栽、管理到采收、储运到销售一条完整产业链,常年种植面积稳定在10万亩,产品不仅畅销国内市场,还出口日本、韩国、美国等国家,带动近4万农民增收致富,获得全国西兰花行业和江苏省农产品首个碳标签证书。

“产业如何发展壮大,我们要统揽全局、协调各方、聚合资源,不断培育新质生产力,致力打造全省最大铁皮石斛全产业链。”铁皮石斛产业链党委书记、黄圩镇党委书记李爽信心满满。

“我们扩建346个种植简易棚,今年石斛年产值有信心突破2000万元。”江苏云梯仙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丽凤满面笑容地说。

去年秋季,陈丽凤正愁怎样扩大规模,如何新建种植简易棚?恰逢李爽、王建华、陈德扬等一班产业链党委委员走访企业,他们立即召开联席会议,商定解决措施,协力新建200亩简易棚,让陈丽凤倍受感动,发展产业信心越来越足。

“做梦也想不到,有一天我也能不用风吹日晒,在有空调的地方干活。”在组培室上班的村民潘爱华今年54岁,前几年丈夫因病丧失劳动能力,她边照顾丈夫,边在家务农,仅靠家里几亩承包地维持生活。从去年开始,她在基地上班,工资按工作量计算,每年收入近7万元,极大提高了全家生活水平。

铁皮石斛产业的落地生根,稳定吸收400多位村民就近就业,辐射周边农户种植铁皮石斛,基地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并统一回收种植产品,亩均纯收益2万元以上。“石斛基地一年四季用人,施肥、打药、收割,村民的地流转给别人,一年还有1000元租金。算一下比自己种地强多了。”云梯关村党总支书记王兵说。

瞄准“药食同源”赛道,该产业链党委优化产业布局,大力做好“石斛+”文章,引进深加工项目——江苏云响仙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我们打破传统石斛食用方式,采用全自动生产线将石斛加工成饮品,年可实现销售液体饮料2000吨、固体饮料20吨、压片糖果20吨。”公司总经理吉广尚说。

产业链党委的精心哺育,让一株“仙草”兴了一方产业。如今,铁皮石斛产业已形成集种子培育、种苗组培、多模式种植、精深加工销售、农旅融合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年产值千万元以上,致力打造全国石斛栽培品种最全的种子资源库。

强党建促发展,激活产业“春水”。鲜食玉米、西兰花、铁皮石斛等现代农业全面起势,“党建+”之下的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斑斓画卷正在这里徐徐铺展。

王静 叶珊珊 记者 王青菁 刘波
编辑:超级管理员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