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街道心悦残疾人之家:圆梦路上,绽放幸福之花

2024-04-16 10:59 来源:董志梅 字号:

盐城市亭湖区大洋街道海悦社区充分发挥残疾人综合服务阵地作用,精心提炼打造有特色、有亮点的服务项目。设在社区的大洋街道心悦残疾人之家成立于2017年11月,现有31名托养人员。为解决服务对象的实际困难,海悦社区携手悦达农用车、登瀛协会、红十字会、蒙牛奶业等“党建联盟”单位,引进手工加工等项目,拓展残障人士就业途径,并送去爱心和温暖。2023年年初,海悦社区全面升级启动“助残圆梦”志愿服务项目,助力残障人士融入社会、实现梦想。该项目在江苏省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评比中,荣获阳光公益助残类三等奖。

助残康复,照亮希望之路

在摸排、走访残障人士家庭时,海悦社区工作人员发现,现有的服务偏向普惠,尤其对重度残疾人而言,还无法满足需求。困难、重残人士的康复服务已然成为社区残疾人工作中的难点之一。

2023年4月,海悦社区联合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大洋卫生服务中心,发起“健康生活圈——助残康复”项目,在心悦残疾人之家设置康复训练椅、力量训练、有氧运动等多套康复器材和训练设备,还面向社区残障人士和因病需要康复的人群免费开放。此外,医疗志愿者通过建立“残疾人健康档案”,深入残障人士家庭,为他们提供心理咨询、健康义诊、用药管理和精准康复等服务。

辖区一位残障人士,多年前因车祸导致肢体残疾、语言功能障碍。突如其来的变故,让他陷入迷茫和沉默之中。在医疗志愿者的指导下,经过康复训练,这位残障人士的肢体功能障碍有效缓解,自理能力、动手能力显著增强。现在,他已经能走出家门,在社区手工坊工作,性格也变得开朗。

就业增收,点亮梦想之灯

不少残障人士年龄大、技能低,是就业帮扶工作的难点。针对这一现状,海悦社区联合6家企业、3家社会组织,开发手工花制作、医用胶带封装、藤条加工等多个就业岗位。“近期引进的仿真绿植藤条项目,每个人一天可加工80到120根,加上区残联的出勤补贴,每个月有2000多元收入。”手工坊第三方运营人王远超介绍。

残障人士郑大姐,在以往求职时屡屡“碰壁”。如今,她每天到手工坊上班,从“新手上路”逐渐成为行家里手。去年6月,郑大姐还顺利通过一家科技公司的面试,成为一名兼职保洁员。“辅助手工+灵活就业”双收益,让郑大姐的收入翻了一番。不只是郑大姐这样的“就业典型”,残疾人之家里还有很多人实现了就业增收的愿望。这个被大家称为“分工厂”的手工坊,也给社区探索“辅助性就业”打开了新思路,提供了新路径。

辖区内部分居民因为照顾家庭等原因,更倾向于就地就业、居家工作。去年9月,海悦社区主动链接资源,招引来料加工订单,通过计件核算薪资,满足居民零散工作内容、弹性工作时间等就业需求。手工坊订单量大,需要3至4人一个小组协同工作。很多残障人士做起手工活来得心应手,在团队协作中,还担任起小组组长的角色。走上“管理岗位”的残障人士,带领灵活就业居民一起加工来料、分料打样、记账出货。部分组长月收入可达到5000到6000元。

残健共融,绽放温暖之光

助残圆梦,不仅要关心残疾人的基本生活需求,也要完善关爱服务体系,注重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海悦社区在开展日间照料和辅助性就业服务的基础上,立足残障人士的需求特点,针对性拓展学习培训、文体娱乐、心理疏导、法律咨询等多元化服务,切实增强了残障人士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残疾人之家的爱心墙上,一张张照片记录着残障人士“打卡”各类活动的美好时刻。春节包饺子、集体过生日、元宵赏花灯、端午包粽子、中秋品月饼……每一张笑脸洋溢着喜悦和幸福,蕴藏着残疾人之家里的“小确幸”。“当走进这个大家庭,听残障人士分享自己的故事和心声,令人印象深刻的,除了自强不息,还有他们最朴实的愿望、最诚挚的友谊。”助残志愿者刘霞说。

“残障人士的乐观友善、积极勇敢,同时在激励着每一个助梦人。”大洋街道残联负责人表示,大家在奉献爱心、帮助残障人士的同时,也收获了快乐与感动。

责任编辑:田淇尹 张勇峰 李腊茹

编辑:采编平台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