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见 | 风吹豆豉远来香

2024-04-08 20:31 来源: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融媒体 字号:




风吹豆豉远来香

●潘建良/文

●凌敏/诵读

风吹豆豉是滇南滇北地区有名的民间小吃,也是当地极其平常的美食佳肴。

二十年前退伍的冬月,受战友阿刚的盛情邀约,来到他的家乡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造访,有幸品尝到了风吹豆豉,酒菜虽多,但于我而言却是座席菜肴中的“头牌”。

滇东北的豆豉,将其放在火塘边上烤黄,掰成小块小块的,再撒些盐巴,和着酸汤下包谷饭,足以成为当地农家人舌尖上的享受。讲究一点,用火腿肉丁拌炒。也可和着青辣子或胡辣子一炒,满院飘香,实在是入饭的佳品,且说这香味飘至深夜仍不肯散去。

唇口始终是留有余香的,它的做法当然也就很值得一提。风吹豆豉腌制并不难,它以黄豆或黑豆为原料,用自然风吹晾而成。看上一眼,有的微黄,有的淡黑,浑身散发着松软的质感;尝上一口,只觉香里微咸,辣里含甜,清爽可口。由此看来,风吹豆豉似乎确实只能是滇南滇北这片土地的特产。

“看你很好这一口,回程时多带上些,至于它的做法也极易上手,我会教你的……当然也不能多吃,吃多了会腻的。”阿刚甚是真诚,也生怕我会亵渎了这款美食。

“从此,滇北和苏北的空气中都会弥漫着风吹豆豉的味道了,这的确算得上是苏滇两省的地域性饮食文化交流哦!”我称赞道,“我会告诉我的祖母,她对全国各地的饮食文化充满好奇,也颇有研究。”

从云南回来后,我将风吹豆豉的制作技艺和盘托出,通过我的口口相传,祖母只管一个劲儿地微笑点头,她心中揣着的想法就跟明镜似的清爽通透。

以至于后来的每年立冬,祖母便开始筛选黄豆,黄豆颗粒纯净饱满,制作是最为地道的过程,放入大木盆里注水浸泡数小时,再用木蒸子蒸煮,让其发酵数天,拌上适量酒曲,等成了坯子,配上盐巴、八角、茴香、辣椒、姜屑等佐料,搅拌均匀后装罐腌渍。

一个多月后打开陶罐,并无异香,只见水黄色的豆豉表层镶上了一层淡白的霉斑霜花。此时,摊开摆放在竹席上、场院边、屋檐下,三层三角木架也依次排开,一筛筛豆豉晾晒在上面,咸香、浅辣、微甜,便在风中细细飘散,独特诱人,“风吹豆豉”因此得名。

阿刚曾说过,红河的风都是咸的,“风吹豆豉”是最好的佐证。其实这又像极了黄海之滨的苏北,面朝大海,咽下一口咸涩的海风,这种充满咸香的味道不正是一个地域特有的标识嘛!

每当餐桌上出现一大碗风吹豆豉时,色泽滋润养眼,引得我们兄弟俩口齿生香、争相品尝,而此时平常最喜欢吃的腌菜、腌萝卜,就少有问津了。

记得在老家的乡镇中学教书,回家看看是常有的事,每次临行前,祖母都会为我满满地装上一大玻璃瓶风吹豆豉。后来,我调到县城工作,过去时常吃不离口的风吹豆豉,渐渐被遗忘。但每年冬季,祖母都会特意买原料制作风吹豆豉,不忘托人捎给我。妻子也会用它们做佐料,烹制出豆豉辣蒸风吹鱼、辣椒炒豆豉、豆豉焖苦瓜……别有一番味道。

风吹豆豉是我最先在云南品尝到的,但却是我在故乡吃得最醇久的,祖母能将它永远地植入我的味蕾,这是爱的芬芳,也是让人记得住乡愁的地方。

编辑:吴玉楼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