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写清明追思的一抹“绿意”

2024-04-06 11:08 来源: 字号:

梨花风起正清明,慎终追远思故人。连日来,江苏各地墓园纷纷迎来清明祭扫高峰,越来越多的市民更加自觉地选择摆放鲜花、系上丝带等简单环保的文明方式寄托哀思。如今,从城市到农村,随着公益性公墓供给不断加大,节地葬形式越来越多元,移风易俗理念渐入人心,文明祭祀已蔚然成风,生态安葬、无烟陵园、“云祭扫”、丧事简办等正成为主流。

虽然厚养薄葬、绿色殡葬理念已渐成风尚,但不可否认的是,焚烧纸钱、鸣放鞭炮等传统祭扫方式仍是不少人的选择。如何让“绿色清明”在江淮大地上深入人心并转化为行动,已成为当下值得关注的话题。

清明在心不在形,祭祀的实质是心境的传达。“慎终者,丧尽其礼;追远者,祭尽其诚。”与逝者的每一次告别,对先烈的每一次缅怀,都寄托着生者的无限哀思,承载着历史的深刻印痕,相比于形式,真情实感更为重要。只要“心”在,哪怕形式不同,追思的情愫始终不变。“祭而丰,不如养之厚”。对于生者来说,更应当树立厚养薄丧的新观念,多一些生前关爱,少一些逝后攀比,让每一位老年人都能在良好的社会环境中幸福地安享晚年、颐享天年。

让清明更“清明”,文明祭扫是最好的缅怀方式。无论是用献一束鲜花、植一棵树、读一篇祭文等方式寄托哀思,还是利用微博、微信等,追忆逝者生前的感人故事,表达对逝者的思念、感恩和敬仰,只要祭扫的形式与纪念先人的祭扫意义不谋而合,祭扫回归一种绿色、文明的表达,便是可取的。在徐州新沂,一些村镇建起文化礼堂,为村民免费提供举办白事活动的场所,减轻群众人情负担;连云港、淮安等地在各大公墓的入口处设置了便民服务点,提供“纸钱、鞭炮换鲜花”“祈福心愿卡”等服务,呼吁大家改变传统的焚烧冥纸等祭祀方式……为引导广大市民绿色殡葬,文明祭扫,江苏各地推出了多项贴心便民服务,引导群众破除陈规陋习,自觉树立文明低碳的祭扫新风尚,让清明回归清洁而明净的本色。

让文明祭扫成为新风尚,不仅需要大力宣传文明祭扫观念,更需要实实在在的殡葬服务为文明祭扫创造条件。当前,江苏已有26个县(市、区)被定为丧葬礼俗改革试点,以点带面深化殡葬改革。《江苏省殡葬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要求,各设区市、县(市、区)实现城乡公益性骨灰安放(葬)设施和全国重点乡镇集中守灵中心建设全覆盖,切实解决供需矛盾。在绿色生态殡葬方面,目前,江苏共建成生态墓园996处,提供近160多万个节地生态安葬墓(格)位,13个设区市、95个县(市、区)均已出台实施节地生态安葬奖补政策,“十四五”以来,江苏采取不保留骨灰生态葬法的人数达3万人,每年生态葬奖补资金近6000多万元,绿色生态殡葬扎实推进,解决群众“后顾之忧”,真正为子孙后代留下绿水青山。

文明祭扫,心意不减,“绿意”更浓。让我们每一个人都积极行动起来,用真心实意的情感追思亲人、追忆先贤,以文明绿色的方式传承公序良俗,这是对逝者最好的告慰,也是对历史最好的纪念,更是提升文明质感的必由之路。

盐城 海棠
编辑:洪云柳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