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见 | 青团的味道

2024-04-02 20:48 来源: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融媒体 字号:

青团的味道

●谢璇/文

●凌敏/诵读

青团是江南地区春日里的时令美食,我家并没有吃青团的习俗,但为了让父母也尝尝其他地区的美食,我便在网上下单了两盒芝麻馅和肉松咸蛋黄馅的青团,寄回了家。

母亲收到货后,立刻给我来电:“你说的青团我还以为是什么东西,原来就是绿色的小圆球,我吃了一个,口味还行,但可没有自己做的新鲜。”

“妈,我们这边没有人会做青团,你会做吗?”

“这不是和我们这边的糯米糍差不多吗?只是颜色不同而已。”

周五晚上,母亲发来微信:“明天周末,你们要回来吗?”得到肯定答复后,母亲挂断了电话。

隔天,我们回到娘家,推开院门,一阵艾草淡雅的清香伴着春风徐徐吹来,沁人心脾。只见水井边已整整齐齐地摆着一大箩筐沥干水分的艾草,在阳光下愈发青绿。

而母亲也在厨房里忙碌着,绵密的红豆沙,鲜香的春笋虾仁肉丁已在灶台上等候着,锅里的水也冒起了热气。看我们进来,母亲立刻把艾草放入锅里煮,还加入了一小撮小苏打,我倚在门框边不解地问道:“怎么要加小苏打呢?”母亲边搬出石臼子,边对我卖关子:“你陪你爸喝茶去,这个你待会儿就知道。”

我和父亲在院子里摆上了茶炉,泡起了工夫茶,闲聊着。父亲说为了做青团,他每天都“奉命”去园子里摘艾叶,而且专挑叶中部宽大的摘。

还告诉我,为了做青团,母亲这几天就像小学生一样认真地学习。她一开始按照做糯米糍的方法加入艾草汁,但做出来口感有点硬,颜色也不那么青碧,于是找来了在家里做电商的邻居小林,让他帮忙在网上找一些做青团的视频,忙完家务活后就拉父亲一起观看,还让父亲拿笔记下食材的配比和关键的步骤。

我们喝茶的工夫,母亲已把艾叶捣烂,去渣滤汁,将艾叶汁和糯米面掺在一起揉匀。我叫上孩子跟着母亲一起学包青团。母亲把面团放在案板上擀匀、搓捏成条状,再切成大小均匀的小面团,捏成一个个小圆球,然后把小圆球捏成碗状,包进豆沙、春笋虾仁肉丁后收紧搓圆,一个个碧绿清香、俏活生鲜的圆润青团便从母亲娴熟的手中诞生了。在母亲的指导下,我和孩子做的青团从椭圆到正圆,从露馅的“花脸”到青翠圆润的成品。

做好的青团,母亲坚持用柴火烧,十几分钟后,清淡的青草香气从锅中散发出来,揭开锅盖,笼罩在热腾腾的水蒸气中的青团愈加晶莹透亮。我将两种口味的青团各夹起一个,轻咬一口,豆沙有着浓郁的红豆清香,沙甜软绵混合青皮的清新,让人一口“沦陷”,吃完满嘴青草香,而春笋虾仁肉丁却油润鲜香,肥而不腴。

孩子也一口气吃了五个青团,还不忘竖起大拇指夸赞:“外婆做的青团比网上买的还好吃呢。”

“外婆做的青团能不好吃吗?艾草是采最鲜嫩的,捣艾汁、制馅、揉皮、包馅、蒸熟,每一道工序可都是纯手工的。”这时候,我不由得佩服起了活到老学到老的母亲。

“那我现在就先预定明年的青团,我还想吃芋泥馅和奶黄馅的。”小馋猫儿子已在期待明年春天里的外婆牌青团了。

正如梁秋实所说:“大抵好吃的东西都有个季节,逢时按节地享受一番,会因自然调节而不逾矩。”对于很多人来说,青翠欲滴的青团不仅是糯米团子,而且是春天的味道,而对我而言,今年的青团更饱含着浓浓的母亲味道。每一个青团,都蕴含着母亲的心血与爱意,都让我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与幸福。而这份幸福,正是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最渴望的。


编辑:韩昕栩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