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牢“地”和“技”,端牢饭碗底气足

2024-03-29 10:23 来源: 字号:

农稳社稷,粮安天下。全国两会后的首次地方考察,习近平总书记就深入田间地头,话农桑、察粮情,“中国饭碗”始终是他心中的“国之大者”。

一把米、一碗面,是千家万户的民生,也关系国家发展的底气。近年来,我国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持续提升,粮食生产实现“二十连丰”,不仅进一步夯实了“三农”基本盘,也在不确定因素愈发复杂的当下牢牢把握了主动权。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定下“粮食产量1.3万亿斤以上”的年度发展目标,让粮食安全总量有保证、有提升。手中有粮,心中不慌。面对当今国内国际形势,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关乎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端牢饭碗的大国“粮”策,丝毫不可懈怠。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始终立足自身抓好农业生产,以国内稳产保供的确定性来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着眼未来,求解这一大课题,抓牢耕地和科技这两个关键抓手,可谓切中肯綮。

“藏粮于地”是下好“端稳饭碗装好粮”的先手棋。我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从当年4亿人吃不饱到今天14亿多人吃得好,耕地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守牢耕地红线是基础,要像保护大熊猫那样保护耕地,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和防止耕地“非粮化”,坚持在法治轨道上形成监管合力、提高保护效能;提高耕地质量是关键,要坚持因地制宜,集中力量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重点补上土壤改良、农田灌排设施等短板,确保良田粮用;拓展耕地面积是保障,要向撂荒地、盐碱地要产量,分区分类开展盐碱耕地治理改良,使更多“望天田”变成“吨粮田”,让土地“家底”更厚实。

“藏粮于技”是打好“端稳饭碗装好粮”的主动仗。让希望的田野长出更多的“希望”,需加强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在种子安全上花大力气、下实功夫。今年农业农村部将持续加快选育推广高油高产大豆、短生育期油菜、耐盐碱作物等生产急需的自主优良品种,让更多的良种播种;让希望的田野绘就如画“丰”景,需集聚各级农业科技力量。一方面,各地各部门压实责任,抢抓农时,组织科技特派员、农技员到田间地头开展“手把手”种植培训,让农户在农业种植上更专业、更科学。另一方面,今年将加大先进农机创制力度,深入实施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推动传统农业向数字化、智能化、精细化过渡,让农民从会种地变为“慧”种地。

不负春光,起而行之,眼下由南到北,各地春耕备耕纷纷按下“快进键”,田间地头一片忙碌景象。扎实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多措并举、全方位稳住粮食安全“压舱石”,把“中国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盐城 于题题
编辑:洪云柳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