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评:争“春”夺秒,让春日“丰”景更动人

2024-03-23 10:51 来源: 字号:

林外声声啼布谷,青郊应及试春耕。近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常德市鼎城区谢家铺镇粮食生产万亩综合示范片区,走进水稻田边,察看秧苗培育和土地翻耕情况,并同种粮大户、农技人员、基层干部和村民亲切交流,详细询问春耕备耕等情况。

春耕备耕直接关系到全年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稳产保供,是我国农业生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放眼神州大地,从南到北陆续迎来春耕备耕的“黄金时间”,从生机盎然的江南水乡到小麦返青的中原大地,再到泥浪翻滚的东北黑土地,处处呈现一派“人勤春来早,田间耕作忙”的繁忙景象。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抓好春耕备耕,对于确保粮食丰产和粮食安全至关重要。翻开过去一年成绩单,我国克服主产区局地洪涝干旱等灾害影响,有力有效抗灾夺丰收,粮食产量再创新高。居安更应思危。我国粮食连年丰收,粮食安全总体有保障,并不意味着可以就此高枕无忧。站在粮食生产“二十连丰”的新起点,要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超前谋划、不误农时,统筹推进春耕备耕各项工作,全力以赴打好春季农业生产“第一仗”,为全年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开好头、起好步。

端牢手中的饭碗,没有捷径,必须抢抓农时,不负春光,接力把汗水耕耘在希望的田野上。今年一号文件聚焦国家粮食安全,提出确保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的目标。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关键是要紧紧抓住“地”和“技”,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一以贯之坚持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五良融合”,必能收获仓满库盈的好“丰”景。

民非谷不食,谷非地不生。耕地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耕地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落实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和防止耕地“非粮化”,还要不断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条件,集中力量打造集中连片、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更要加强耕地土壤改良、地力培肥和治理修复,开展综合治理和改造提升,千方百计增加耕地后备资源,让更多“望天田”变成“丰收田”,为春耕生产保驾护航。

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方案(2024—2030年)》。全面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向科技要产能是根本途径。因此,要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加快推进种业振兴行动,加快选育推广生产急需的自主优良品种,研发一批高产优质、抗旱耐涝的粮食品种,增强粮食作物应对极端天气的能力。如今,田间地头满满“科技范”,无人机超低空高效施肥,植保机展开长“翅膀”穿梭喷药,自动育秧机依次完成撒土、播种、洒水等一系列工序……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科技在农业生产中大显身手,让广大人民群众挑上“金扁担”,从会种地变“慧”种地,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现代农业春耕图。

新的耕耘正在进行,新的丰收正在孕育。迎着春风暖阳,我们争“春”夺秒、辛勤耕耘,未雨绸缪推动各项春耕备耕工作落实,为粮食丰收和重要农产品稳定供应打牢基础,让春日好“丰”景更动人。

盐城 海棠
编辑:洪云柳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