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辰阳:苦寻十年为 19 位烈士找到了“家”

2024-03-18 16:29 来源: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融媒体记者 张长虎 通讯员 张学法 李凤启 文/图 字号:

清明节将到,3月10日射阳县政协文史研究员、老新闻工作者彭辰阳来到射阳县海河“十九烈士陵园”(当地也称“十八烈士陵园”,因一名烈士是后来找到并葬进陵园的),祭扫先烈。作为军人后代、老共产党员,彭辰阳热泪盈眶。退休后,他通过各种途径,自费苦苦追寻10年,为19位烈士找到了“家”。

彭辰阳在查找十九烈士资料

抗战英烈 血洒海河

1944年6月30日拂晓,从海河上游由西往东远远传来汽笛声,经侦察,先后有三艘载有100多名日伪军的汽艇拖着两只民船经过塌港,驶向东边的“鬼子窝”陈家洋。此时新四军主力已奉命转移,只留一个排30多名战士留守阻击。这一仗打得异常激烈,战士们怀着寸土必争的信念,奋勇杀敌,宁死不屈,终于打退了敌人,为主力转移赢得了更多时间。不幸的是,有18名战士血染塌港,壮烈殉国,最小的只有17岁……

后来,又找到了一具烈士遗体并安葬,但习惯上仍称这个地方为“十八烈士墓”。

战斗发生后的第九天,《盐阜大众报》就以《塌港伏击战》为题刊登了“十九烈士”的事迹,但由于当年报纸发行量少、发行区域小,加之读者的文化水平低,战争频仍,部队行踪不定,塌港伏击战的文字报道很少有人看到,19位烈士叫什么名字、究竟属于哪个部队一直不得而知。

彭辰阳的老家海河镇三河村离烈士陵园只有两公里。他的父亲彭立富当年曾与其他几位民兵刘正、王斌等一起掩埋“十九烈士”遗体,并于1946年在烈士精神鼓舞下,三人一起参加了新四军。因“战斗勇敢”,他父亲火线入党,他入党志愿书上的这四个字至今仍清晰可辨。从小学到高中,彭辰阳每年清明节都和同学一起去祭扫“十九烈士墓”,他加入少先队和共青团的仪式都是在“十九烈士墓”前举行的。作为军人后代,彭辰阳的血管里流淌着军人的血液,自小和父亲一样景仰这些无名烈士,内心充盈着对烈士无限的爱。

苦苦“寻根” 铁鞋踏破

彭辰阳父亲临终前曾多次嘱咐他说,你有文化,又是公务员、共产党员,永远不要忘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烈士们用鲜血换来的。这些烈士的家人从未给他们上过坟,太委屈他们了,你退休后要千方百计为烈士们寻找老部队。彭辰阳每次都坚定地点头答应。

彭辰阳保存的其父亲彭立富1948年在淮海战役中火线入党的入党志愿书

2013年彭辰阳从射阳县政协退休后,又被聘为文史研究员。彭辰阳暗下决心 :“我要尽己所能为这19名烈士找到生前所在部队和他们的名字,既告慰先烈,又完成父辈的嘱托。”

为此,彭辰阳自费2000元买了一套新中国成立前出版的《盐城县志》,遗憾的是里面没有和19位烈士相关的信息。彭辰阳先后去过盐城新四军纪念馆、阜宁县苏北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塔、大丰区白驹八路军新四军会师纪念塔、徐州淮海战役纪念塔(馆)等十几个地方,盐阜大众报社及本县的华中工委纪念馆、县委党史办、县志办、档案馆、图书馆更不知去了多少次,走访了烈士村王恒义等当年战斗的目击者,电瓶车和自行车先后骑坏了3辆。

王恒义是彭辰阳至今能找到的唯一健在的当事人,已94岁高龄。可惜,王老只记得战斗发生的前一天晚上,有一个班就住在他家,说话是山东口音,但部队番号他也不知道……最有希望的一条线索也断了!

彭辰阳患有冠心病、眩晕症等多种疾病,每次外出寻找烈士线索,都要把这些药物放在包里随身带着。好几次,他在外出的路上眩晕症发作,被送到医院看急诊。

彭辰阳不会使用电脑,但学会了在手机上写字和查找资料,可仍不会粘贴。他查找到有关党史、军史和烈士的资料,都是先用笔抄在笔记本上,以后再有选择地誊到手机上。这样的“抄书”,他有厚厚的两大本。

彭辰阳的身体不好,经常心慌气短。2021年,彭辰阳不得不转到上海长海医院住院治疗,但在这里他也没闲着,偷偷溜出去拜访了新四军研究会主办的《大江南北》杂志的总编辑,以期获取19位烈士的信息,可仍无收获……

屡遭挫折,疾病缠身,彭辰阳也曾有过放弃的念头,但每每想到烈士们为保卫脚下的这块土地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想到父辈的嘱托,又给了他无穷的勇气和顽强的毅力。彭辰阳发誓,哪怕踏破铁鞋,只要一息尚存,这一辈子都不言放弃。他坚信 :“有志者,事竟成,苦心人,天不负。”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2023年清明节前,彭辰阳忽然想起当年也参与掩埋十九烈士遗体的民兵战斗英雄路曰恒说过,战斗发生的当晚,有两名伤兵就住在路曰恒家,伤养好了以后又被送回了部队。彭辰阳想,路曰恒是离休干部,文化水平和职务都比较高,生前和部队一直有联系,家中应该有和十九烈士相关的资料。但路曰恒早已过世,只能向他的后人找寻。经了解,路曰恒的大女儿路吉成已84岁,住在盐城。彭辰阳找到并拨通了路吉成的电话,问起十九烈士,她滔滔不绝地讲了两个多小时……当彭辰阳听她说家中有一本她父亲留下来的《射阳革命斗争史料》并且里面载有十九烈士的事迹时,他再也抑制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连忙问清路吉成家的详细住址,叫上一辆出租车就连夜直奔盐城她家。

彭辰阳(右)在采访路吉成(左)

彭辰阳在路吉成家见到了这本珍贵的《射阳革命斗争史料》,里面有一篇《塌港伏击战》,转载的就是当年《盐阜大众报》刊登的十九烈士的事迹,里面有当时部队的番号——新四军三师七旅二十团三营十连,并清楚地记载着双方交战的时间、地点和击毙的日伪军人数。这篇战地报道上还有3位烈士的名字:史方壮、孙龙祥、徐盘友。彭辰阳如获至宝,喜极而泣,一把将这本书揽在怀中。至此,彭辰阳历时10年为烈士苦苦“寻根”,终获突破。

积善之举  功德无量

彭辰阳立即把这个重要信息报告给射阳县人武部政委严乾龙。严乾龙喜出望外,他打了上百个电话、发了数百条微信,最终联系上了83集团军的政治部领导,了解到:19名烈士生前所在部队经多次转隶,现在是中部战区某红军旅。

烈士盼“归队”,部队找英烈。前后不到10天的时间,张斌指导员等即代表部队乘了 10 多个小时火车,风尘仆仆地从中部战区赶到射阳。

彭辰阳向十九烈士老部队官兵代表讲烈士事迹。

当晚,征尘未洗,他们就忙着找彭辰阳核对资料,查看实物,查证史实,确认部队番号和战斗时间、地点、双方交战人数和部队的旅史记载等。经过多方比对,相关信息完全吻合。

2023年底,射阳县“十九烈士陵园”内19位无名烈士英魂79年后全部“归队”!

陆军第83集团军某合成旅政治工作部副主任张旭闻讯后,激情难抑,话语铿锵,他说 :“对烈士最好的缅怀,就是将他们身上的精神一代代赓续下去。作为红军传人,我们更要把所有的心思和精力投入到练兵备战中去,书写好我们这一代军人的时代答卷。”

中央电视台军事频道在播报时说 :“英烈是民族的脊梁,是跨越时代的精神坐标。正是千千万万英烈的流血牺牲,才夯实了强国强军的坚固基座,擦亮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底色。英烈虽已远去,但人们追寻英烈的脚步,始终没有停止。”

19名烈士“归队”的消息经国家、省、市多家媒体争相报道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严乾龙赠彭辰阳8个字 :“积善之举,功德无量。”

彭辰阳的儿孙辈都是“80后”和“10后”,过去对红色家谱(我父亲的入党志愿书)和十九烈士事迹知之甚少,甚至从不关心。这10年间,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为烈士“寻根”,他们耳濡目染,受教育很深。彭辰阳告诉儿孙,立足各自岗位,做好本职工作,就是对烈士最好的告慰,对家风最好的传承。

责任编辑:曹力文  胡 祥

编辑:曹力文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