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就业”之笔 保“民生”温度

2024-03-17 14:41 来源:泰州新闻网 字号: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政府工作报告》在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中提出,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过去一年,我国就业局势持续改善,保持总体稳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244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5.2%,脱贫人口务工规模超过3300万,实现了预期目标,为增进民生福祉、稳定社会预期发挥了积极作用。当前,国民经济恢复向好态势明显,但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国内需求较弱,叠加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市场需求持续波动,就业总量压力不减,“招工难”“就业难”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仍存在供需匹配不均衡问题。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稳定就业政策举措,强化岗位挖掘,落实好优化调整的稳定就业政策,加大对吸纳就业能力强的行业企业扩岗支持,加快释放政策红利。另一方面,营造灵活就业的良好氛围,取消对其不合理限制;优化营商环境,引导劳动者合理有序经营,让每一个就业者都能树立正确就业择业观,抓住政策机遇,发挥所长,实现自身价值。

托底民生,就要拓宽就业渠道,需要政府、企业和高校联动,综合施策。解决结构性就业压力,要继续激发民营企业的就业“蓄水池”和“稳定器”作用。当前我国民营经济贡献了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和新增就业,可以说,民营企业对于扩大就业、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企业是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2024年,在全国“两会@你”中,中央财政就业补助资金安排为667亿元,同时加强对就业容量大的行业企业支持,落实和完善专项贷款、社保补贴、就业等政策,为实现更加充分的高质量就业提供强有力支撑。人社部将着力在拓宽就业渠道上提出针对性政策,例如对于两年内未就业毕业生和登记失业青年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发放创业担保贷款、企业所得税优惠,频频送出的硬核政策“大礼包”、减负稳岗等等,激励企业吸纳、招用毕业生的积极性。

在关注短期总量的同时,稳就业还应瞄准就业市场,强化职业技能培训。近年来,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屡创新高,高校毕业生、青年群体已成为城镇新增就业的主体。但从年龄阶层来看,青年就业压力仍然较大。新一代求职者更加注重职业发展、工作条件和自我价值实现。与此同时,数字经济赋能旅游业、餐饮业、住宿业和交通运输业等领域就业发展,新能源、新制造、新消费也逐渐成为新的就业增长点。可从强化促进青年就业政策举措、拓展就业新增长点、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保障等多方面入手,稳就业促增收。要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高质量发展,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创造更多适合大学生的智力型、技术技能型岗位。要加大在职技能培训,加快调整劳动者队伍技能结构,瞄准市场紧缺、产业急缺的人才,着力提升培训效果、技能素养,实现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发展。(邓颖)

编辑:于楠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