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全媒+|扫描全国两会“铁路”关键词

2024-03-12 20:57 来源:新华社客户端 字号:

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是党中央做出的战略部署。铁路作为国家战略性、先导性、关键性重大基础设施之一,是国民经济大动脉、重大民生工程和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骨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至关重要。2024年全国两会上,铁路交通发展也成为代表委员们关注的一个热点。

首场“委员通道”上委员讲述铁路故事

2024年3月4日,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首场“委员通道”集体采访活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新华社记者 陈晔华 摄

3月4日,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首场“委员通道”开启。9位全国政协委员与现场记者面对面互动交流,生动讲述新时代奋斗者的故事,回应社会关切,畅谈履职心声,传递信心和力量。其中,就有两位委员的工作与铁路相关。

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郭吉安委员讲述了青藏铁路职工李彪林坚守唐古拉17年的故事。“高寒缺氧、多年冻土、生态脆弱,恶劣的自然环境没有阻挡我们发展的步伐,更激发起我们勇于担当、敢创一流的精气神。”

早在2011年,新华社记者就以《天路之巅:为爱守候“生命禁区”》为题报道过李彪林和妻子付小洁的故事:2011年的时候,在“生命禁区”唐古拉山,仅有8个人的青藏铁路唐北工务维护工区承担着雪域“天路”最高点的区段线路养护维修任务。这里气候极为恶劣,空气含氧量仅为平原的一半。37岁的唐北工区工长李彪林,把妻子付小洁也接到了工区。付小洁刚到时,高原反应剧烈,在工区5个月就瘦了十几斤。尽管条件异常艰苦,李彪林与妻子依然守护在“生命之巅”,他们的身影成为天路上一道美丽的风景。新华社记者 侯德强 摄

“中欧班列作为共建‘一带一路’标志性品牌,截至今年2月底,累计开行超过8.5万列。”河北省国际陆港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瑞领委员说,中欧班列不仅再现了丝路繁华,更提升了民生福祉。中欧班列把更多国货潮牌运向国际市场,同时把更多“丝路产品”带回国内市场,极大丰富了百姓的生活。

2024年2月1日,满载来自哈萨克斯坦菜籽油原油的中欧班列抵达西安国际港站。新华社记者 李一博 摄

刘振芳代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话铁路交通发展

3月6日,全国人大代表、国铁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刘振芳接受新华社记者樊曦的专访,介绍了国铁集团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全面深化改革创新为动力,奋力推动铁路高质量发展,勇当服务和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火车头”的相关情况。

2023年11月26日,丽江至香格里拉铁路开通运营,列车从玉龙雪山脚下驶过。新华社记者 邢广利 摄

2023年,全国铁路投产新线3637公里,其中高铁2776公里,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645亿元、同比增长7.5%。这是“十四五”以来铁路投资规模完成最多的一年,又有22个县结束了不通铁路的历史。到2023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5.9万公里,其中高铁4.5万公里,“八纵八横”高铁网主通道已建成80%、在建15%,路网布局和结构功能不断优化。

2023年10月10日,杭州至温州高速铁路一期工程——义乌至温州段接触网首条接触线开始架设。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刘振芳介绍,2024年,国铁集团将以加快贯通“八纵八横”高铁主通道为重点,聚力补齐西部重点地区铁路“留白”,加大出疆入藏、沿边铁路等国家战略通道项目实施力度,积极推进沿江沿海高铁、西部陆海新通道等重点项目建设,高质量建成投产上海至苏州至湖州高铁、杭州至义乌至温州高铁等工程;抓好联网、补网、强链工程,大力推进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打通主要干线能力堵点和多式联运断点,着力提升路网整体功能。

2024年1月26日,在沪昆铁路六个鸡火车站,村民等候5640次列车进站,准备将蔬菜和年货上车售卖。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着力优化客运产品供给体系,巩固扩大优势动车组产品,增开夕发朝至旅客列车,增加县城站客车停靠,继续开好公益性“慢火车”和乡村振兴列车;推进旅游列车市场化经营,灵活实施高铁票价市场化机制,助力发展旅游经济、银发经济。着力提升客运服务质量,开展客运服务质量年活动,推动普速客站改造升级,梯次升级普速客车车底,改善铁路12306购票体验,组织列车餐饮提质专项行动,以更好服务赢得更大市场份额。

2023年6月28日,国铁集团在福厦高铁福清至泉州区段组织开展了新型动车组新技术部件在更高运行速度条件下的性能验证试验,试验列车单列最高运行时速达到453公里,标志着CR450新一代动车组研制取得新进展。新华社发

中国高铁是我国自主创新的成功范例,我国铁路总体技术水平已迈入世界先进行列。2023年,铁路科技创新联盟成立,“CR450科技创新工程”取得重大突破,高速列车实现单列时速453公里、交会时速891公里运行,进一步巩固了我国高铁领跑世界的优势。

2023年5月30日,匈塞铁路匈牙利段孔圣米克洛什-陶什站至伯斯特尔站区间首对钢轨开始铺设。新华社发

在积极推动中国铁路“走出去”方面,2024年,国铁集团将加强铁路国际合作,积极推动铁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提升铁路国际联运质量效益,更好地服务和支撑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2023年8月17日,在印度尼西亚万隆,雅万高铁高速动车组停靠在雅万高铁德卡鲁尔动车所附近。新华社记者 徐钦 摄

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部长通道”上回答记者提问

2024年3月8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第二场“部长通道”集中采访活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接受媒体采访。新华社记者 李鑫 摄

在3月8日举行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二场“部长通道”上,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在回答记者提问时,用一组数据和案例,展现了当前我国交通强国建设的最新进展。

2023年6月4日,高铁穿行在中山乡村金色稻田之上。新华社发(张鉴来 摄)

2023年平均每天有3.6亿件快件被揽收,人们足不出户即可买到全球好物;智慧公路、智慧铁路、智慧港口加快建设,智能化和数字化的运输服务越来越“聪明”、越来越“贴心”;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还有邮政快递网、世界级的港口群……小到寻常可见的快递邮件,大到举世瞩目的重大工程,我国交通强国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交通是发展的“先行官”,推动交通运输与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仍然任重道远。李小鹏说:“我们将紧紧围绕‘人享其行、物畅其流’这个美好的愿景,奋力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努力当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路先锋。”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答中外记者提问

2024年3月7日,王毅就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新华社记者 王毓国 摄

3月7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梅地亚中心举行记者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就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2023年9月6日,霍尔果斯站换装库换十线抓料机对散堆装货物换装作业。新华社记者 赵戈 摄

埃菲社记者问到关于“一带一路”的问题时,王毅回答:去年是中欧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周年,双方各层级交流对话全面重启。中欧班列开行1.7万列,联结欧洲25个国家219个城市,在动荡世界中构筑起一条安全畅通的产供链生命线。中方给予欧洲多国免签待遇,便利了双方人员和经贸往来。中欧合作共建“一带一路”的成功例子很多,匈塞铁路、希腊比雷埃夫斯港、克罗地亚佩列沙茨跨海大桥等,都是其中的代表。

2023年4月13日,中老铁路国际旅客列车正式开行,昆明至万象间实现乘火车当日通达。新华社记者 邢广利 摄

在回答《环球时报》记者提问时,王毅说,中国人常讲,远亲不如近邻。中国和周边国家是搬不走的邻居,亚洲是我们的共同家园,把这个家园建设好,是地区国家的共同心愿。中老铁路、中巴经济走廊、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中马“两国双园”、中国印尼雅万高铁等一大批合作项目加快了区域增长。

经济发展,交通先行;交通发展,基建先行。

从铁路交通建设,到公路、内河航道、码头、民航运输机场……一组数据,印证交通基础设施网络之强——

综合交通网络总里程超过600万公里;

全国铁路营业里程15.9万公里,其中高铁4.5万公里;

全国公路总里程544.1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8.4万公里;

内河航道通航里程12.8万公里,其中高等级航道1.7万公里;

港口生产性码头泊位21905个,其中万吨以上的码头2883个;

民航运输机场259个,其中年旅客吞吐量超过千万人次的机场38个……

我国交通强国建设取得的显著成绩,展示着我们的交通运输在“大”的基础上向“强”又迈进了一大步、在“有”的基础上向“好”又迈进了一大步。

监制:赖向东 鱼澜

记者:陈晔华 侯德强 李一博 邢广利 黄宗治 杨文斌 徐钦 李鑫 王毓国 赵戈

编辑:邓坚 樊曦 吴笛 穆问春 李清 丁赫 王静颐

新华社摄影部邢广利工作室出品

编辑:超级管理员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