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射阳:在鹤乡,文化春天别样“红”

2024-03-08 11:08 来源:射阳日报 字号:

红色,是盐城市射阳县历史长河中隽永的颜色。

黄海岸边,射阳河畔,一座古朴庄重的四合院里,一批又一批的参观者慕名而来,他们轻轻地踏入,细心地观看,认真地聆听。屋顶的瓦片上,“中共华中工委纪念馆”几个红色大字在阳光下格外耀眼。

作为革命老区,射阳县是一方具有丰富红色文化资源和光荣革命传统的英雄土地。这里是新四军三师的后勤部、华中工委、新华日报社、黄海日报社曾经的驻地;是陈毅、黄克诚、陈丕显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留下战斗足迹的地方;是邹韬奋、范长江、阿英等著名新闻记者和文学艺术家从事过文艺创作的阵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2023年12月3日,总书记来到盐城参观新四军纪念馆时,对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提出重要要求。

如何深入挖掘传承、创新发展红色文化,不断增强文化自信,是新时代赋予射阳的新课题。射阳县加强统筹协调,着力理顺机制,制定出台《射阳县红色资源传承弘扬工作方案》,推进红色资源保护活化利用工作,全力打造红色资源弘扬传承高地,让红色文化基因融入群众日常、刻入城市肌理。

走进射阳县烈士陵园

不忘来时路,英雄的印记融入城市的血脉

车轮滚滚马蹄疾、昼夜行路向胜利,这是华中工委红色岁月的真实写照。1947年11月,中共中央华东局在射阳县耦耕堂组建华中工委,陈丕显、管文蔚、曹荻秋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领导和团结华中敌后军民英勇奋战、走向胜利。60年后,拥有近千幅历史图片、57件文物的中共华中工委纪念馆正式开馆,时至今日,纪念馆已成为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社科普及示范基地,多年来持续为射阳县红色传承工作发光发热。

“我们纪念馆在建馆初期,得到了市县老促会的大力支持,先后争取到了180万元的建馆资金。纪念馆在建成之后,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实行免费开放,先后有200多万人次的游客来此接受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中共华中工委纪念馆负责人李小玲说。

近十年,射阳县高度重视红色阵地建设提升工作,先后改造提升华中工委纪念馆、县烈士陵园,推进建设后羿红色文化公园、临海红色文化街区。开展“烈士命名镇村提升行动”,重点打造发鸿烈士事迹陈列室、新潮红色文化传承馆等一批基层红色文化阵地。

“看着胸前的红领巾,今天我终于知道这是怎么来的。先烈们为的事迹让我们敬佩,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铭记。”新春伊始,盐城市第一小学的学生们在参观发鸿红色文化传习所后有感而发。自开展“铁军魂 盐城红”红色文化主题系列活动以来,射阳县围绕“赓续红色血脉、保护红色资源、激发红色动能、传播红色文化”四大主题,已开展230余项活动,让红色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广大市民纷纷走进各类纪念场馆,感悟革命精神、汲取奋进力量。

红色热潮涌动,光辉精神传承。“射阳县还全面推进桑乐田园、临海农场海棠文化节等红色乡村游建设,丰富射阳旅游内涵;实施红色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制作射阳红色文化旅游地图及电子导图,因地制宜建设烈士事迹陈列室;瞄准青少年团体,精心推出“三馆四室一基地”红色研学路线,运用场景复原、艺术再现等手段,使青少年触摸更多红色历史的温度与厚度。”县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说。

16个烈士命名镇(村),10处烈士陵园,5家市级以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4家市级红色文物保护单位……在射阳这片红色沃土上,人民用最高的敬意、最特别的方式,将感恩和怀念写在路标上、镌刻在建筑中,用这些红色明珠串联起城市的精神图谱,激励一辈又一辈后人。

用情绘新篇,真实的故事焕发时代的光彩

辗转2000多公里,查阅50多万字资料,拨打1000多个寻找电话……去年初,射阳县成立“寻亲小组”,为80年前在海河镇塌港伏击战中牺牲的19名无名烈士成功找到生前所在部队及家人。同年9月,根据这一真实事件创作的音乐情景剧《寻亲》被搬上舞台,丰富的艺术形式、感人至深的细节,令观众无不动容。该剧还陆续走进射阳县中小学,深受青少年的欢迎。

“近年来,在军地大力支持下,我们淮剧团推出了淮剧《娘的味道》,讲述解放战争时期一对婆媳收留救助负伤昏迷解放军战士、直到他痊愈离开的故事;创作淮剧《雪枫卖马》,通过“卖马、买马、借马、还马”的故事,反映新四军广泛发动群众抗日、开辟豫皖苏抗日根据地的艰辛历程;我们还复排了经典淮剧《刘胡兰》《曙光初照射阳河》等红色剧目,以艺术的形式感召更多人铭记历史、不忘先烈。”县淮剧团团长翟学凡介绍道。

用文化艺术传承红色基因,用文艺作品增强精神力量。多年来,射阳县大力实施红色文化主题创作工程,整理出版《射阳县革命老区发展史》等书籍,纪念农建四师的纪录片《问道沧桑》获第28届“中国纪录片长片十佳作品”,纪念胡特庸的广播剧《太阳上的那抹红》获市“五个一工程”奖。深入研究华中工委及盐阜海委红色文化,整理编纂成《从耦耕堂到总统府》《中共华中工委人物传略》等系列书籍,长篇纪实文学《砥定华中》入选“1921-2021百年百部红旗谱”系列图书。

建立红色文化基地宣传教育联盟,连续五年举办红色故事宣讲比赛,开展红色文化主题宣讲活动958场次,覆盖群众5.9万余人。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优秀文化下基层等活动,常态化巡演《春到耦耕堂》《曙光初照射阳河》等红色节目,200余次专题展览《工委史话》。将红色文化元素融入草编、盐雕、葫芦雕等生产创作,创作的盐雕《铁军雄姿》等文创亮相深圳文博会、南京文交会等大型展会,让更多人感受红色射阳的独特魅力。

岁月悠悠,往事历历,八十多年来,红色精神感召后人以涓滴之力汇成江河大海。生态卫士徐秀娟为保护天鹅不幸溺水牺牲年仅23岁,《一个真实的故事》传唱至今;射阳先后有10人获“中国好人”称号,106人次获得省市道德典型荣誉称号,849人(团体)获评“最美射阳人”,他们表现出的爱、敬、诚、善,无不彰显了红色革命精神的底色。

向陈发鸿烈士献花

踏稳新征程,革命的薪火传递奋进的力量

“他年仅29岁,就牺牲在合德的土地上。”在新四军烈士命名地——射阳县合德镇发鸿社区,73岁的黄文冲动情地讲述着陈发鸿烈士的战斗过程。黄文冲老人退休前在射阳县合德镇镇史办工作,在发鸿街也住了快40年,见证着社区的变化。“40年前仅有两层楼的人民商场,现在已经成为县城现代化的商业中心。”黄文冲满含深情地说。


发鸿社区


见证过1945年惨烈战斗的小洋河两畔,如今道路整洁,草木葱茏,建起的健身步道成为附近居民散步锻炼的好去处。夜幕降临,两岸灯火璀璨,商圈人头攒动,小广场上无数市民聚集起来听惠民淮剧、看红色电影,那段染满血泪的历史是那么近又那么遥远。

目前,发鸿社区已成为合德镇人口密度最大、服务人口最多的社区。该社区以“红色发鸿”党建品牌引领商圈发展,紧扣商圈发展急难愁盼问题,聚焦社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高标准打造快递小哥、外卖骑手、货车司机歇脚纳凉的“暖心驿站”。大力实施惠民工程,加强资源融合,一体化推进慰问困难儿童、帮扶弱势群体、文明同建等工作,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先烈们用生命争取的未来,已成为现实,红色镇村改天换地。刘天恨投笔从戎、贺仁烈士饮血疆场、巴一恺艰苦创业……红色基因在射阳县新坍镇一路相传。为赓续红色血脉,新潮村党委修缮了“新潮九队”旧址,通过修旧如旧保持“原味”,新建代表小院、粮仓新天地等多个红色项目,乡村旅游和红色旅游的跨界融合,让红色村庄焕发新生机,红色文化传承馆被认定为盐城市党史教育基地、双拥工作先进示范点,新潮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中国最美村镇“生态宜居奖”、中国传统村落。

射阳人民从先烈手中接过精神传承的旗帜,红色火种越燃越旺,老区人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2023年,新坍镇新潮村、海河镇烈士村等5村入选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231个涉农村(居)集体经营性收入均超40万元,全县地区生产总值740.04亿元,先后入选县域经济百强县、乡村振兴百强县、治理能力百强县、城市营商环境创新县等一批全国百强榜单,获评中国践行绿色发展“新标杆”城市、中国绿色低碳发展典范县。

贾凡
编辑:洪云柳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