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盐城:盐碱地上创造“绿色奇迹”

2024-03-08 09:53 来源:盐阜大众报 字号:

582公里的海岸线,绵延着一道绿色屏障。海陆之间,绿色充盈,群鸟起落其中。

盐城拥有680万亩滩涂,占江苏省盐碱地的70%,高存活率、低成本的盐碱地林木种植,对盐城高质量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及植物固碳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在广袤的盐碱地上高质量造林?近年来,盐城积极探索挖掘沿海地区造林潜力,科学谋划、多措并举建设盐碱地造林工程,努力在土壤改良上求实效,在耐盐树种选择上做文章,在困难立地造林技术上下功夫,在盐碱地上书写着“绿色奇迹”。

深度挖潜实施盐碱地营林

3月7日,在上海农场的植树现场,林业工人正在运苗、挖穴、浇水、覆土,加紧苗木栽植。截至目前,农场已完成杨树栽植11.64万株。

“农场地处大丰沿海,我们通过淋盐洗碱、填埋熟土、秸秆捂根等方式,降低地块盐碱量,提高苗木的成活率。”江苏庆丰林业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近三年来,公司累计植树造林8902亩,实现了生态、经济效益“双丰收”。

植树造林是实现增绿减碳的有效途径之一。进入“十四五”,盐城市造林绿化工作从过去的“遍地开花”向沿海地区逐步转移。沿海地区成为今后盐城市造林绿化的重要潜力所在。

盐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戚太龙说,盐碱地造林工程是盐城市全面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的重点项目之一。顺应严格耕地保护新形势新要求,盐城深入挖掘沿海地区造林潜力,科学谋划、多措并举建设盐碱地造林工程,助力盐城打造绿色低碳发展的实践样板。2023年,全市共完成盐碱地造林4335亩,其中新增1321亩。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组织沿海各县(市、区)开展盐碱地综合调查,深挖盐碱地造林空间,科学编制盐碱地造林方案,全面落实建设主体和资金保障,因地制宜进行造林规划设计等工作。积极向省林业局申请沿海造林资金补助,东台、响水以沿海地区营造林示范项目形式共申请到省级财政资金340万元。同时将市级林业专项资金向盐碱地造林倾斜,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撬动作用,鼓励沿海地区进一步加大盐碱地造林力度。

通过多年实践,盐城摸索出一条因地制宜的盐土绿化之路。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造林处处长刘彧辰介绍,一方面在土壤改良上下功夫,通过堆土抬田、疏通水系,形成较高地势,加快淋盐爽碱,确保盐分顺利排出地块;部分碱性较重地块合理施加有机肥,改变土壤团粒结构,中和碱性,加速土壤熟化疏松。另一方面从造林技术和树种选择上做文章,多选用中山杉、薄壳山核桃、刺槐、乌桕等耐盐碱的适生小苗,通过设置隔盐层、栽植容器苗等方式来提高成活率。

编制盐碱地造林地方标准

在东台市堤闸处离海边一公里处,一排排乌桕、榔榆、柽柳等迎风挺立,展露蓬勃生机。这里是东台市集成台田降盐等多项改土技术营建的沿海生态防护示范林。

东台市林业中心主任王华介绍,为解决沿海盐碱地造林技术难题,该中心承担省级林业科技创新项目——苏北沿海盐碱地生态防护林营建技术,目前建立苗圃5亩,营建防护林80亩。根据项目研究成果,结合多年沿海造林经验,东台编制了《沿海盐碱地生态防护林建设技术规程》,并成功申报盐城市地方标准。

“标准为今后进一步规范开展盐碱地造林提供技术指导。”王华说,标准规定了造林设计、造林地整地、造林、森林经营及档案管理等,其中沿海盐碱地生态防护林推荐墨西哥落羽杉、中山杉、刺槐、乌桕、白榆等为主栽树种,中度盐碱地及重盐碱地造林前采用种植田菁等生物措施进行改良,轻度盐碱地造林时增施有机肥,降盐改土并增加有机质。

针对盐碱地造林难度大、技术要求高等问题,盐城市切实强化科学技术支撑,深化与省林科院、省植物所等科研院所合作交流,开展盐碱地造林试验,努力设立盐碱地造林基因库、繁育场和实验站,有序推进沿海防护林的树种结构优化和林地改造。

在盐城东台新川农场一块盐碱地上,成片的落羽杉、乌桕、楝树、杂交柳等苗木迎风生长,苗木大小、高矮按树种统一规格。该地块为沿海防护林营建新技术集成与推广示范林,相比较其他普通栽植地块,该地块田垄更高,垄沟更深,行距更大。

2019年,东台市与省林科院合作,在新川农场开辟具有代表性的1000亩滩涂盐碱地,建立江苏沿海防护林试验示范基地,持续开展种质资源收集、良种选育、盐碱土改良和防护林营建技术研究和推广工作,同时,营建出一片高标准沿海防护林。

如今,该项目在种苗繁育、土壤改良、栽植技术等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经无性扩繁的耐盐良种苗木茁壮成长,筛选出的优良品种已在东台及周边县市沿海盐碱地种植,研究出的造林技术正在试行推广。

废弃盐碱地矿坑变碳中和林

3月7日,在亭湖区黄尖镇新闸村的碳中和林基地里,工人正对苗木进行管护。该地块原为新闸村窑厂的废弃取土坑,盐碱较重,经过生态修复、植树造林已成为一片绿色。

2023全球滨海论坛会议是盐城首个碳中和会议,为践行“绿色低碳发展,共享生态滨海”的办会理念,市委市政府提前部署,通过水系改造、土壤改良等措施,对该地块进行生态修复,并在去年植树节期间,通过市四套班子义务植树的方式新建了50亩碳中和林。

“本次会议期间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为248.431吨二氧化碳当量。用于抵消的减排项目是盐城市亭湖区黄尖镇新闸村50亩新建公益林产生的335吨减排量。”在2023全球滨海论坛会议上,经专业碳汇机构论证后,其所产生的碳汇量用于抵消会议产生的碳排放。

“盐城对盐碱地进行生态修复,建设碳汇林,并利用本地碳汇林进行碳排放抵消,这一理念和做法走在了全国前列。”中国国检测试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扬州分公司总经理沈周认为,将自身丰富的碳汇资源和实现会议碳中和相结合,是盐城引领“零碳”新风尚,探索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的生动实践,也是生态修复的一个重要创新。

东台条子泥景区内的风光路两侧,近两年植下的成片水杉、乌桕为沿海涂上一抹新绿。“这里土壤含盐量3‰到7‰左右,我们引进了田菁改良土壤,并通过挖深沟、选择耐盐树种、栽植容器苗等方式,降低地块盐碱量,提高苗木成活率。”看着“盐碱白”变为“生态绿”,鸟儿越来越多,东台沿海经济区生态护林员常磊也感到由衷自豪。

距条子泥不远是东台黄海森林公园,万顷林海与无垠碧海呼应,成为海滨地区绿色发展的典范。半个多世纪以来,一代又一代黄海林工在这片盐碱荒滩上大胆探索,建成了华东地区面积最大的平原人工生态林。如今,公园紧扣“绿色、生态、康养”主题,推进新生态、新旅游、新生活融合发展,精心打造“城市生态客厅”。

沁人的绿色铺满沿海滩涂,昔日的盐碱荒滩,已是林海绿洲。一座现代生态宜居绿城正在黄海之滨迅速崛起。

陈婷
编辑:洪云柳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