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农业”是什么?今年江苏怎么干?

2024-03-06 10:56 来源:交汇点新闻 字号:

交汇点讯 3月5日,江苏省农业农村局长会议暨作风建设会议在南京召开。

记者从会上获悉,2023年,我省高水平建设农业强省开局有力,主要体现为“四个新”:

一是稳产保供实现新提升。粮食面积、单产、总产实现“三增”,单产、总产再创历史新高,总产连续10年保持在700亿斤以上。水稻单产首次突破600公斤、居主产省第一。蔬菜、畜禽、水产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有力、稳中有进。

二是农业现代化探索新路径。创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11个、省级先行区12个。聚焦重点领域,出台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21条、农业高质量发展“四个一”工程、支持海洋渔业发展若干政策、加快“新农人”培育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实施农业全产业链、农业农村重大项目、现代设施农业、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太湖地区农业绿色发展等举措,促进了现代农业提质增效。

三是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迈出新步伐。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出台我省贯彻实施意见,制定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指南和绩效评价办法,分片区召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现场推进会,常态化实施村庄清洁行动,完成年度改厕67.8万户。完善“1+4+1”乡村治理体系,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我省围绕乡村治理作典型发言。

四是农民收入再上新台阶。实施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计划,深入推进富民强村帮促行动,启动1682个经济薄弱村提升行动,获批全国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整省试点,全省村均集体经营性年收入超230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迈上3万元台阶,达30488元,同比增7%,城乡收入比缩小至2.07:1,是全国最小的省份之一。

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发展项目农业、设施农业、智慧农业和绿色农业”。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季辉表示,“四个农业”是推进今年工作落实的抓手,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将聚焦“四个农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打造更多体现走在前、做示范、具有江苏特色的标志性成果——

大力发展项目农业。狠抓项目储备。早谋划、早部署,注重加强各类项目库建设,努力实现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实施一批、见效一批的良性循环。突出加强项目包装策划,挖掘、整合、盘活本地农业农村优质资源要素,统筹谋划、打捆打包,帮助对接落实一批有效益、有吸引力的招商项目。狠抓招大引强。根据各地资源禀赋,精准绘制“投资地图”,扎实推进农业农村重大项目招引储备工作。主动对接头部农业龙头企业开展“敲门行动”,细化编制招商图谱,重点招引一批亿元以上重点项目。突出“专精特新”,积极招引和培育一批细分领域市场占有率30%以上农业企业。狠抓项目质量。围绕省级示范项目,每个县(市、区)集中力量、集聚资源,重点打造1-2个精品项目、标杆项目,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围绕“4+13+N”农业全产业链体系,聚焦产业链上中下游,内培外引一批产业链关键项目,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健全产业体系、延伸产业链条,做大做强产业链链主企业和骨干龙头。狠抓项目服务。建立健全项目“一对一”挂钩服务机制,实行项目落地“快速通道”,聚焦重大项目建设全过程,靠前服务、延伸服务,协同推进项目开工、建设、投产,确保签约项目早落地、开工项目快建设、建设项目早达效。

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发展日光温室、植物工厂和集约化畜禽养殖,推进陆基和深远海养殖渔场建设,拓宽农业生产空间领域。加强设施装备适用性研究。依托种业振兴“揭榜挂帅”、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等项目资源,统筹科研机构和研发企业等创新主体,聚合资源创制、技术研发、品种培育、示范推广等上中下游全链条创新资源,加快设施农业优质专用品种协作攻关。补齐设施农业机械化短板。以开展全国农机研发制造推广应用一体化试点和丘陵山区适用小型机械研发制造推广应用先导区建设为抓手,借势推进设施农业机械装备补短板工作,突破一批设施农业生产关键环节装备技术,加快“宜机化”配套建设,实现农机农艺融合发展。推动设施农业提档升级。以县为单位开展低效设施改造,加快高保温、高透光、高寿命的新材料应用,加快发展节能日光温室和大跨度塑料大棚,巩固拓展我省现代设施农业发展优势。加大政策扶持,加快老旧农业机械报废更新。盘活用好农业设施资源。对可利用设施农业资源开展摸底调查,形成可利用资源“一张图”,因地制宜研究盘活利用方案,引进社会资本通过重组、兼并、改扩建等方式,对农业设施进行盘活利用,提高设施装备利用效率。

大力发展智慧农业。打造一批智慧农业园区、数字农场(牧场、渔场)、智慧农业基地,通过信息技术渗透在耕种收各环节、产加销各领域、上下游各层面,改造提升传统农业。突出集成化发展智慧种植。结合“规模化、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绿色化”高标准农田示范区、粮食高产创建联片区和规模种植区,统筹布局田间物联网监测设备,对农业气象、田间土壤墒情肥力、农作物病虫害等指标进行实时监测,运用植保无人机等智能农机装备,开展精准防控,推动粮食单产提升。突出智能化发展智慧畜牧。引导规模养殖场户集成环境精准调控、生长信息监测、异常行为识别、疫病智能诊断等技术,配备精准饲喂、智能巡检、产品自动采集、粪污自动清理等装备,提高养殖效率。突出装备化发展智慧渔业。引导养殖主体配备水质在线监测、智能增氧、精准投喂、循环水处理等智能化设备,分类有序推进标准化池塘养殖提档升级,全面提升渔业科技化、装备化水平。在海洋牧场、渔港经济区加快推广应用智能化技术装备,支撑海洋渔业产业向深远海拓展。突出全程化发展智慧园区。以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园为载体和示范平台,更加注重园区智慧农业发展。重点打造创新引领的智慧园区,加快建设一批智慧农业产品技术中试基地和技术交互平台,打通智慧农业技术产品从研发到制造应用的堵点卡点,把省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率先建成全面、立体、融合的智能化产业体系,充分展示未来产业图景。

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强化动态调查监测。在太湖地区率先探索建立农业绿色发展监测体系,对化肥农药施用、养殖尾水排放、畜禽粪污利用和农田退(尾)水开展系统调查监测评价,为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取得经验后逐步向全省推开。强化绿色科技支撑。瞄准制约农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环节与技术瓶颈,明确创新需求及目标,围绕节水节肥节药、多高抗品种选育、生态循环种养、农业废弃物高效高值利用、农业降碳增汇、农机装备智能化绿色化、农田生态功能提升等重大问题,开展联合攻关和技术组装,加快形成一批先进适用的集成技术模式。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聚焦风险隐患较大的重点品种、重点环节和重点地区,强化监督抽查、风险研判和检打联动,对监测发现的问题,一方面依法追究责任,另一方面倒逼引导种养殖主体采取绿色方式,坚决淘汰无法保障质量安全的传统种养殖方式,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强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坚持因地制宜,尊重农民意愿,发动农民群众和群团组织参与村庄共建、共治、共管。聚焦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村庄环境问题,深入开展以“四清一治一改”为重点的常态化村庄清洁行动。稳妥推进农村户厕改造、宅基地改革、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乡风提升等,确保建一个、成一个。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吴琼

编辑:胥文菁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