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挑大梁”,江苏交出新答卷

2024-02-29 14:28 来源:交汇点新闻 字号:

征途如虹,浩荡前行。过去一年,江苏始终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千方百计强信心、稳预期、促发展,坚决扛起“走在前、挑大梁、多作贡献”责任担当,奋力为全国大局作出更大贡献。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达12.82万亿元、同比增长5.8%,连续3年跨越3个万亿元大关,占全国比重达10.2%;地区生产总值万亿之城增至5座,五千亿量级城市数达6个;粮食总产量759.5亿斤、再创历史新高;进出口总额5.25万亿元,实际使用外资规模保持全国首位……一组组数据鼓舞人心,展现出江苏经济蓬勃发展的韧性、活力和潜力。

加快复苏,政策合力激起需求增长

去年以来,全省经济运行“平开、中高、后稳”,回升向好态势持续巩固。

针对去年经济恢复“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特点,江苏坚持按月调度、按季推进,出台一系列“硬核措施”,全力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

年初出台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42条”政策举措,聚焦经济运行中的困难问题和薄弱环节,着力打通堵点卡点难点;8月接续出台促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28条”政策,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内生动力持续增强。

出台18条措施促个体工商户高质量发展,成为全国首个登记在册个体工商户达千万户的省份;出台金融支持制造业发展18条政策措施,本外币贷款余额增长14.1%,其中制造业贷款连续39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

政策助推重大项目建设“加速跑”。“去年220个省重大项目年度完成投资超7000亿元。沪宁沿江高铁建成通车,常州比亚迪新能源整车、昆山立臻科技智能终端等158个重大制造业项目竣工投产。”省发改委相关人士说。

大道如砥,行稳致远。这一年,江苏以源源不断的“政策肥水”精准浇灌,多措并举推动经济整体好转。

推动经济复苏重在提振经营主体信心。翻开政策“工具箱”,减税降费是减轻经营主体负担、支持经营主体纾困发展的关键性举措之一。

“去年,税务部门全力确保各项减税降费政策落细落稳,帮助广大经营主体第一时间享受政策红利。”省税务局政策法规处处长黄德科说。2023年,全省累计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超过2000亿元。

“总要来趟南京吧”强势刷屏,“从年初到年末,只要是周末景区就得排队。”明孝陵景区导游李晶说。

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出台恢复和扩大消费“22条”政策,持续开展“苏新消费”等系列活动,文旅市场强劲复苏,2023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547.5亿元,比上年增长6.5%。

驭风踏浪,稳中求进。这一年,江苏各地坚持供需双侧协同发力,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去年11月29日,一列满载100个标箱的中欧班列从徐州驶出,当天,江苏中欧(亚)班列年内开行首次突破2000列。放眼全年,全省中欧(亚)班列开行2123列,同比增长7.6%,再创新高。

一手促消费扩内需,一手稳外贸稳外资。去年,江苏全年进出口5.25万亿元,连续21年居全国第二位,增量居全国第一;全省RCEP签证出口货值和“新三样”出口规模全国居首;实际使用外资253.4亿美元,占全国比重的15.5%,规模继续保持全国首位。

根基强劲,坚守实体激发澎湃活力

列车飞驰,货轮远航,机器声轰鸣。江苏大地上,奋进的脚步驰而不息。

实体经济是江苏的“看家本领”。2023年,江苏以制造强省建设为统领,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着力构建“1650”产业发展体系,工业经济实现率先整体好转,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进展,以“四个新”呈现别样精彩——

这一年,江苏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实现新提升。

2023年,江苏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6%,超过全国3个百分点,制造业增加值4.66万亿元、增长7.6%,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6.3%,工业经济“压舱石”作用进一步彰显;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91.9、连续三年全国第一,两化融合发展水平67.9、连续九年全国第一;全省13个设区市全部入围2023先进制造业百强市。

这一年,江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迈出新步伐。

一个“链主”带强一方产业。九州星际科技有限公司位于南通如东,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供应商。“县里将我们作为纤维新材料产业链‘链主’企业培育,公司产品被认定为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产销量占全球50%以上。”公司高级顾问夏建华说。目前,如东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产能全面覆盖下游安防产业原料需求,汇鸿、强生等安防企业实现效能最大化。

2023年江苏建立健全机制,梳理建立5145家重点企业库、3.6万家“1650”产业体系企业库,针对性制定实施“筑峰强链”企业培育支持计划;“一群一策”编制培育提升三年行动方案,“一群一品”开展对接活动,着力推动建设世界级的产业集群。

这一年,江苏产业创新能力取得新突破。

一批项目攻关突破,增强了企业竞争力、产业竞争力。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开发出世界难度最大的100毫米厚度的集装箱船用止裂钢。坐落于吴江区盛泽镇的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中试基地,已建有两条万吨级中试线。

2023年,位于南京的国家高性能膜材料创新中心成功获批,我省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达到3家,新增国家企业技术中心8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6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726家。

这一年,江苏数实融合发展有了新成效。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是新型工业化的鲜明特征,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

在亨通集团智能生产车间,每台设备都装有传感器,只需几名员工便能对所有设备进行实时监控和集中控制。无锡一棉通过持续推进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网络化联接,使企业产量提升37%、生产效率提升30%。

在江苏,智能化数字化生产场景越来越广泛。“‘智改数转’为企业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经济效益。”江苏三元轮胎有限公司董事长田贺国说。

向新而行,强引擎激活发展新动能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江苏坚决扛起在国家科技创新格局中“第一方阵”的使命。大江南北,奋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生动画卷全面铺展。

这一年,江苏科技创新成果令人振奋。

太湖实验室牵头研发的“奋斗者”号完成极限深潜。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夏海云教授团队研发出世界最高分辨率多普勒激光雷达。C919大型客机首飞成功背后,闪耀着大量“江苏元素”。

航天、生物科技、智能制造等多个领域,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成果在各地竞相涌现,成为江苏科创实力的“生动注脚”。

一组亮眼数据振奋人心:2023年度科技创新百强县市榜单中,苏州昆山、太仓、常熟、张家港包揽前四席,新获批创新药9个、“新三样”出口额1949亿元,均领跑全国,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62.1件、连续8年保持全国省区第一。

这一年,江苏的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升。

《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3》发布,我省区域创新能力继续保持全国第三。第十二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举行,全国3.7万家企业参赛,22家获奖企业中江苏占4家。

新质生产力发展壮大,事关高质量发展成色。锚定厚植新质生产力,江苏具体部署,努力在强链补链延链上展现新作为。《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指导意见》及时出台,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注入科技内涵、夯实技术底座。

目前,我省拥有科技型中小企业9.4万家、科创板上市公司达110家,均居全国第一,高新技术企业超过5.1万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49.9%。

这一年,江苏科技创新生态持续优化。

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85后海归、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教授谭海仁团队去年第七次打破光电转化效率的世界纪录,创办的“仁烁光能”建立了全球首条大面积全钙钛矿叠层电池研发线和中试量产线。“我获得江苏省青年基金的资助,团队获得江苏省前沿引领技术基础研究重大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资助,这支撑着我们心无旁骛潜心研究世界前沿课题。”谭海仁说。

2023年11月,省政府出台《江苏省加强基础研究行动方案》,将“造就‘青年百人’拔尖队伍”“持续实施青年科技人才创新专题”列入18项主要任务。

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是企业成长的摇篮。去年6月,《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行动方案》出台,提出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目标和总体思路。

这一年,江苏战略科技力量培育取得新成效,为推动全省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提供强有力支撑。“省科技厅牵头建设全国重点实验室21家、累计达31家,江苏省实验室联盟成立运行,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获批1家、筹建2家。”省科技厅厅长徐光辉说。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梅剑飞 洪叶 许愿

编辑:王祯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