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见丨面馆

2024-02-25 21:07 来源: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融媒体 字号:

面 馆

彭绘宇/

凌敏/诵读

饿!肚子像被铁钉戳破的轮胎,瘪瘪干干的,时不时漏气,以它独特的方式发声,“咕咕”,一连几声,不断提醒我空缺的那碗面。今早,天朗气清,风和日丽,适合吃面。

这位大叔,古铜色皮肤,在时光里被磨得锃亮,卷胡子,宽眉毛,面容和蔼,眼微微眯成缝,憨态可掬。他躺在一把竹椅里,望着远方,惬意十足。街坊都说,大叔人很友善,颇具亲和力。当然,大叔的面更是一绝,脍炙人口。来到店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店门招牌,黄底纹,其上刻有褪去漆红的三字“回头客”,方正工整。“小师傅,请问要吃点啥?”空气里传来低沉雄浑的声音,大叔念叨着起身,打个哈欠,转而变为精神振奋的模样,生意盎然。不仅是他,店内同样充斥活力:一口老瓷坛,如深棕榈,厚实淳朴,陈列酿制的配方,酱香四溢,馥郁充盈;左边台子上,盆内摆着形形色色的食材,大排小排块大肉多,肉丝雪菜不计其数,素鸡煎蛋色泽亮丽。还有杂酱、辣椒、醋盐油糖等调料,看起来就食欲大振,“一碗大排面,加煎蛋素鸡。”“好嘞,里面请,随便找位子坐。”大叔雄浑的声音瞬间饱满起来。

静坐一隅,店内食客不多,唯有一架电扇噗嗤嗤转动。电扇那头连入插座,线上胶布缠绕,密密麻麻,一圈圈,一层层,如树的年轮,诉说着岁月沧桑。柔风微呼,在额间轻抚,小小的安全感和舒适感,于这方角落独存。桌椅,木材质,钢腿肚,四四方方,似乎刚翻新过,铁锈的痕迹无处寻觅。邻居李爷、成叔和刘三姨都是常客,然而今天不约而同地都没来吃面,有些巧合。平日热闹吆喝、你吹我捧的熙攘,归于静寂,只有大叔咚咚咚咚地敲打面团声。咚,又一响,揉面是门巧功夫,得琢磨,慢工出细活。心空面方成,心无旁骛,全神投入和面、揉面、打面、擀面、切面过程。专心做面,淡泊名利,我想,这可能便是传统手艺人的精神与智慧。

半晌工夫,热气腾腾的大排面盛到面前,芫荽葱绿,鸡蛋杏黄,排骨芬芳,肉色深刻,若是再加点小醋,那滋味真可谓:香,香得扑鼻;馋,馋得流涎,轻吮一口,唇齿生津;鲜,鲜得恰到好处,酸甜适中。转头拨弄团簇的面,捡起一条,细面宽长,白炙纤纤,送入嘴中,任凭它起舞,软糯爽口。又几筷子,这面质地本厚实,颇有劲道,但在汤汁裹挟下,却不噎人,怎能不让我称誉!

细嚼慢咽,我赞不绝口,好店出好面,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难怪起名“回头客”,自信何来?就冲这碗佳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居先,老板选材健康,吃得放心,顾客安心,抓住群众的胃,也便抓住了大家的心。

汪曾祺先生喜极细而皆中空的银丝挂面。汪老认为,四川人凡菜皆达于极致,浓就浓到底,淡就淡到家,这才称得起是“饮食文化”。而我以为淮扬菜系,讲究五味调和,中庸自然而生,不及川鲁湘口感浓郁,菜少油少咸,平淡如水。但正如土生土长的苏北人民,依水而生,依水而长,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辛勤简朴,节俭持家,这也是水乡百姓的生活之道吧。

责任编辑:胥文菁 胡 祥

编辑:胥文菁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