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东台:城市的“独白”!蘸山水之墨,绘“自然画卷”美丽新城

2024-02-15 10:12 来源:东台市融媒体中心 字号:

一片海的行吟,捧出了黄海之滨最年轻的土地;一只鸟的青眼,“编纂”出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的“中国样本”;一棵树的坚守,写就绿色发展的史诗宏章……这里,是江苏东台。

我是一朵黄海的浪花。

沿着东台85公里海岸线,每一日,我轻轻摩挲着它,也塑造着它。看着它每年以150米左右的生长速度向大海延伸,我把沧海桑田作为养料,铺进了东台234平方公里金土地。

我很开心,我参与并见证了这方神奇生长土地上,每一日的灿烂与辉煌。

这是一处资源宝库。早春的白虾、盛夏的文蛤、初秋的大竹蛏、寒冬的驱浪鱼和梭子鱼等本港海鲜,都是食之不厌的舌尖美味。曾经上演过的“群鲨排洋”“海龟卧滩”“文蛤长龙”的奇景,至今仍留存在老一辈赶海人的记忆里;曾经传唱过的“拉网小调”“钩蛏小曲”“捕鳗歌谣”“喊海渔号”,已成为海边文化宝库中的经典交响。

这是一处唤潮圣地。正规的“半日潮”每天都在亲吻着海岸。大潮汛期的日子,在条子泥长堤任何一点都能欣赏到“一线潮”西行而来,抵堤而止的舒展形态。由条子泥观鸟平台往北六公里的大转弯角,由于地势开阔,紧贴西洋尾梢,东望大海时,你会欣赏到相约而至的“交汇潮”,来自不同水路的“多向潮”,还有未见潮影,先闻涛声的“虎头潮”。

我是一只迁飞的勺嘴鹬。

从遥远的澳大利亚飞来,每年,我们都要在迁徙中途,来“条子泥”这个老家看看。此心安处是吾乡,在这里,我洗去旅途的疲惫,放松、自在、快乐地飞着,一次又一次与这里的滩涂耳鬓厮磨,我早已认定,这里,也是我的——故乡。

今天,条子泥上的这片720高地,早已是我们鸟儿的天堂,其实,我更知道,这是这个城市献给我们的礼物。是这里的人们让出自家鱼塘,才建立了中国第一个人工候鸟高潮位栖息地——“720”高地,就是这片高地,被列为世界遗产地,入选全球“生物多样性100+全球特别推荐案例”,这里成立我们鸟类和麋鹿的新家。

濒危物种小青脚鹬、东方白鹳、卷羽鹈鹕、火烈鸟……今年,来的伙伴越来越多,数量越来越多。大潮涌起,“落霞与万鸟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成为眼前之景,心中之境。

秋冬之交,滩涂湿地上,火一样燎原的红蒿子,似从天泼洒的“红颜”,在广袤的“滩纸”上涂抹泼染,似天边飘落的红霞,映衬着蓝天碧水,和我一样的大批迁徙的候鸟,和成群奔跑的麋鹿“同框共景”,纵笔勾画出一幅以中国红为底色、原始野性的东方湿地生态美图。

我是一棵挺立的大树。

我和我的伙伴们相拥,立成华东地区最大的平原森林——黄海国家森林公园,一日日,我们用火热生命爱着这片土地。

我们喜欢她那变化无穷的色彩,夏天时,给你绵延满眼的绿,深秋初冬时,则给你漫野泛红。一片片,一排排,一列列,绵延几千公顷,恍惚间,一颗心也变得简单纯粹。

从薄雾中、从晨光中、从夕阳中,看森林的水光树色,你的眼前只剩下“哇”的惊艳。因为在这里,课本里的“调色盘”变成了现实。深秋时节,风渐凉,叶未落,杉渐红。从空中俯瞰,热情似火的水杉,层层叠叠的银杏,红黄相间,相互碰撞。风起时,它们就像是跳动的红色音符,演奏出最动听的森林之歌。

鸟是动态的精灵,树是静态的写生。在这68万亩的平原森林里,我们用枝叶描成五线谱,让鸟儿们尽情地演奏。

语言,可以为你描摹一座城;可是,语言也描摹不尽一座城。当面对东台这座城,词穷是必然的,因为再多的词汇,总比不上你的一瞥。用心代替语言,与这座城开启属于你们的邂逅……

陈美林 崔冰清
编辑:洪云柳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