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丨云南镇雄山体滑坡灾害救援现场直击

2024-01-31 14:25 来源:新华社客户端 字号:

我很少在云南见到这样的景象。接连几个小时,车窗外都是一片白雪茫茫,灰蒙蒙的天空透露出压抑的氛围,像是一幅欠曝的黑白照片。

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1月24日摄)。

22号上午,原本计划出门采访的我,接到电话。“镇雄今天发生了一起山体滑坡,赶紧收拾行李出发,那里天冷,记得穿厚衣服!”从电话那头焦急的语气中,我明白灾情应该很严重,于是立刻整理好设备与防寒物品,奔赴镇雄。

21号以来,云南多地受冷空气影响大幅降温,滇东北区域迎来降雪天气,通往镇雄的高速路面存在结冰现象。经过研判,汽车依然是当时能让我们最快到达现场的交通方式。报告完情况后,我与文字、视频记者立即出发。

通过采访核实,灾害发生于镇雄县塘房镇凉水村合兴、和平两个村民小组,造成多人失联。我在车上通联到一线的影像资料,并及时编发稿件。看着窗外漫天飘扬的雨雪,我默默祈祷,希望失联人员能够平安无事,早日回到亲人身边。

1月22日在镇雄县塘房镇凉水村拍摄的山体滑坡灾害现场。

下午,我们抵达现场。虽然在通联的画面里已经看过滑坡体全貌,但身处现场,我还是被眼前的场景所震惊——巨大的缺口从山顶延伸到山脚,犹如在乌蒙山脉中撕开一道疤痕,触目惊心。

1月22日在镇雄县塘房镇凉水村拍摄的救援现场。

我跳下车,立即操控无人机,趁着黑夜前的最后一丝光亮,先拍摄下滑坡体与救援现场的照片。随后背上相机,前往救援核心区,近距离拍摄搜救画面。

1月22日在镇雄县塘房镇凉水村拍摄的救援现场。

沿着泥泞的乡村道路,我走到了一处救援人员比较集中的地方。那里原是一栋民房,如今仅剩下一间卧室与不到半间厕所。打开厕所门,滑坡体近在眼前,救援人员与救援机械正在残垣断壁上实施搜救。

1月22日在镇雄县塘房镇凉水村拍摄的救援现场。

由于山体滑坡面很大,从陡崖坠落的巨石将房屋掩埋,钢筋混凝土交织其中。

在和平小学老校区临时安置点采访,我遇到凉水村驻村工作队长季叶红,他说,当晚将有40多名受灾群众住在这里,政府工作人员正和志愿者一起,紧急搬运折叠床、棉被、棉衣等救灾物资,确保他们今晚能睡得暖和。

1月22日晚,志愿者在临时安置点搬运折叠床。

当天夜里,分社后续报道团队也冒雪抵达现场。我和同事江文耀在现场汇合,开始拍摄救援人员彻夜搜救。为了熟悉环境,我们把村子里能上的民房楼顶全爬了一遍,村里村外也来来回回兜了几圈。

1月23日凌晨,救援人员在现场搜救。

1月23日凌晨,胡超在救援现场攀登上一处废墟。新华社记者江文耀摄

接近凌晨,我们正在一间民房顶上拍摄。一位救援人员过来,好奇地问:“你们是记者吗?怎么还在这里?”“我们是新华社记者,正在记录搜救失联人员的过程。你是?”简单沟通后才发现,原来鲁甸地震时,我们都曾到过现场。

1月23日上午,救援人员在现场搜救。

1月23日上午,救援人员在现场搜救。

根据分工,我在23日凌晨4点回到县城休息,早上7点又返回现场拍摄。两个多小时的睡眠让疲惫的身体得到了短暂休息。

“我们先用挖掘机开辟救生通道,再由人工搬运石头,把被埋人员救出来。”在凉水村救援现场核心区域,一位救援人员告诉我。

1月22日,救援人员在轨道式边坡雷达阵地工作。

在一间民房的屋顶,几名救援人员正在监测设备前忙碌。“这是我们的轨道式边坡雷达阵地和便携式边坡雷达,可以对滑坡体两侧山体进行实时安全监控。”国家隧道应急救援中铁二局昆明队党委书记穆树元说,针对高边坡二次塌方风险高的问题,救援现场组建了4支队伍共34人的力量,观察监测发生灾害山体和周边山体。

1月22日,志愿者在和平小学老校区临时安置点搬运棉被。

安排好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和物资供应保障,也是救援工作的重点。当地共转移安置受灾群众223户918人。在和平小学老校区临时安置点,每个人都发放了棉衣棉被,晚上住在老校舍里,防止挨冷受冻。受灾群众的居住、吃饭、取暖等基本生活需求得到保障。

这是镇雄县塘房镇凉水村和平小学老校区安置点(1月24日摄)。

1月24日,受灾群众在镇雄县塘房镇凉水村和平小学老校区安置点休息。

24日开始,救援队伍再次扩大作业面和搜救区域,将现场划分为多个作业区域。由于灾害发生在高寒山区,连日降温降雪导致路面和作业面湿滑,给搜救增加了不少难度。各方救援力量紧密协作,按“以房找人”的方式搜救,发现一人就确定一个方案,争分夺秒,开展救援。

1月23日,救援人员在现场搜救。

1月23日,救援人员在现场搜救。

在和平小学老校区安置点,几名志愿者正往操场的地上撒盐防滑,孩子们在健身器材前玩耍。厨房里,女人们正在切菜、切肉。

1月24日,在镇雄县塘房镇凉水村和平小学老校区安置点,志愿者在结冰的地面上撒盐防滑。

1月24日,小朋友在镇雄县塘房镇凉水村和平小学老校区安置点玩耍。

主厨是从凉水村湾子田小组前来帮忙的村民邓贵勇。“两荤两素一汤,中午做小炒肉、萝卜炖肉、凉拌花生、炒土豆和西红柿蛋汤,保证让大家吃饱,”他说, “我们大部分都是附近村子里的,早上7点多就过来了,都是邻里乡亲,能帮一点是一点。”

1月24日,在镇雄县塘房镇凉水村和平小学老校区安置点,邓贵勇在炒菜。

1月24日,小朋友在镇雄县塘房镇凉水村和平小学老校区安置点吃泡面。

1月24日,受灾群众在镇雄县塘房镇凉水村和平小学老校区安置点打饭。

在安置点的临时医疗服务点,塘房镇卫生院的医生臧永东正在给一位78岁的安置村民看病。 “老人家咳嗽,痰多,感到胸闷。”臧永东说。这两天感冒、咳嗽的村民和救援人员都有,还有的水土不服拉肚子,他们都及时做了处理。安置点还有一名心理医生,帮助失联人员亲属疏导情绪。

1月24日,在镇雄县塘房镇凉水村和平小学老校区安置点,医生在临时医疗点给受灾群众看病。

25日20时4分,最后一名失联人员被找到。目前,镇雄县已确定过渡安置措施,还将给受灾群众发放生活补助。灾后恢复重建方案也正在制定中,将确保受灾群众得到妥善安置、重建家园。

1月25日,救援人员在现场搜救。

灾难无情,人间有爱。在几天的采访中,我看到来自各方的上千名救援人员赶到现场,全力开展抢险救援工作。

1月25日,救援人员在现场搜救。

为保障救援工作顺利进行,南方电网的工作人员连夜为救援现场安装照明设备;中国移动等工作人员及时开展网络扩容,保障抢救现场通信畅通;许多周边村寨的村民自发赶到现场,帮忙运送救援物资;塘房镇等地的百余名教师和一些餐馆的志愿者,全力保障救援人员的餐食……

1月23日凌晨,南方电网的工作人员在救援现场安装照明设备。

1月23日,中国移动的工作人员在救援现场测试基站业务通信状况。

1月24日,志愿者在和平小学老校区临时安置点附近搬运救灾物资。

寒风凛冽的凉水村,汇聚了无数个滚烫而炙热的灵魂。越是在大灾大难面前,越能看到中国人骨子里拧成一股绳的团结。愿受灾群众早日重建家园。

策划:李尕

统筹:费茂华、刘金海

记者:胡超

编辑:章磊、刘金海、吕帅、程婷婷、郝建伟

编辑:超级管理员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