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春运丨在“世界三大风暴海域”之一给跨海大桥“体检”是什么体验?

2024-01-29 08:35 来源:新华社客户端 字号:

新华社福州1月28日电(记者周义)台湾海峡,与百慕大、好望角齐名,是“世界三大风暴海域”之一。这里风大,浪高,流急,岩硬。平潭海峡公铁大桥何以安然?记者跟随福州工务段“魔鬼风域护桥者”青年突击队寻找答案。

26日,平潭迎来了久违的好天气,当天的风力显示5级。“6级风以下可以进行登高作业,否则高风速会使作业人员失去平衡,呼吸都略显吃力。”突击队技术骨干蒋明亮说。

平潭海峡公铁大桥所处海域,每年6级及以上大风超过300天,还有台风时常“光顾”。因此,突击队要争分夺秒,利用为数不多的好天气进行大桥维护。

上午,记者来到桥面,爬上登高车的施工平台,伴随着升降机“轰隆隆”的声音,与突击队队员们缓缓升至高空。50米、100米……脚下滔滔巨浪,风声呼啸而过,记者的腿开始发抖。“抓住栏杆,别往下看。”蒋明亮喊道。过了几分钟,施工平台在200多米的高空停了下来。记者不敢站立,蹲坐在平台上。

1月26日,福州工务段工人在高空对平潭海峡公铁大桥斜拉索作业(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周义 摄

此时,突击队合力搬运一个带滚轮的六边形机器,顶风时稍有些费力,但动作稳健。只见电源启动后,机器人一把“抱”住斜拉索,调整导向轮,在斜拉索上快速“爬行”。“这是我们配备最新的桥梁缆索智能检测机器人,可以对斜拉索进行精准观测检查。”突击队队员狄栋梁说,他负责机器的规范化作业。

机器人用了30多分钟,300米长的斜拉索就检测完毕。检查完一根斜拉索后,狄栋梁操控机器人下降到施工平台,拆卸后迅速转场,检查另一根斜拉索。

“以前没有机器人时,只能用人工观测,斜拉索顶部及外侧无法观测到,一天能检测的数量有限。现在两台这样的机器人,仅用15天,就可以把平潭海峡公铁大桥上的304根斜拉索检测完毕。”狄栋梁说。

1月26日,桥梁缆索智能检测机器人对平潭海峡公铁大桥斜拉索进行检测。新华社记者 周义 摄

当天下午,记者和队员们乘船出海,检查桥墩下部的承台状态、大桥的救生通道能否正常使用。

检查桥墩承台需要登上人屿岛、长屿岛、小练岛、大练岛及海上平台,突击队平均每个月出海6到7次。“有时浪高可达七八米。”海峡强劲的风浪,给大伙儿留下了深刻记忆。

1月26日,福州工务段青年突击队乘船在海面通过望远镜瞭望检查平潭海峡公铁大桥桥墩。新华社记者 周义 摄

到达指定位置后,队员们拉着绳索爬上了桥墩下部的承台。绳索攀爬的过程,费力且需要技巧,记者滑溜了好几次,才登上承台。借助锤头,突击队开始了敲击作业。除此之外,蒋明亮还带领队员钻进黑漆漆的箱梁中,借着微弱头灯光和敲击桥体传出的咚咚声,辨别墙体是否坚固、梁体内部墙壁是否有破损、通风泄水孔是否堵塞。

1月26日,福州工务段青年突击队进入平潭海峡公铁大桥箱梁检修。新华社记者 周义 摄

由于箱梁内部不高,人需要弯腰行走。当被问到一次作业需要多久时,蒋明亮说,“走6到12公里,每人每天至少敲5000锤。”

上天入海,结束一天的维护工作后,已是傍晚。交接班后,突击队另一批队员接替大桥的春运管养任务,融入无边的夜色中。

编辑:王祯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