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丨乡音萦绕

2024-01-27 21:54 来源:登瀛观察 字号:

在记忆的深处,老家张同村总是那样温暖而亲切。但凡提及老家,我的心中总会涌起一股浓浓的思乡之情,那是生我养我的地方,那里有我童年的足迹、欢笑和梦想。

前不久,我和妻子回家乡办事。借此机会我情不自禁地去洋马家乡转了转,巧遇今年已有81岁的《洋马镇志》执行主编孙湘老师。孙老师将一本《洋马镇志》小样给我看。打开目录浏览了一下,一个熟悉的名字跃入我的眼帘——张同村。顿时思绪万千,因为我是土生土长的张同人。

40多年前,也就是在我10岁左右的时候,我就听祖父说起张同村村名的由来,据说与一位名叫张桐的人有关。这次,一看《洋马镇志》我才详细地了解到,张同村是因一位名叫张桐的“老革命”而命名。1941年春,新四军开辟洋马抗日根据地,派一位名叫张桐的女同志来此开展工作,当时张桐为四区民运工作队队员,进驻当时北邗乡张姓自然村,发展张永和等同志参加革命,从此点燃了北邗乡革命火种。岳父曾经告诉我,他在当时的北邗乡担任乡财粮员,相当于现在的财政所会计。张桐后来还担任区妇联主任、区委委员。

抗战胜利后,张桐随军南下。新中国成立后,张桐在卫生部工作。当地干群都认为张桐为地方作出了贡献,后来农业社就以“张桐”的谐音命名为张同农业社、张同大队、张同村。公社将当地改为张同大队,再后来就是张同村。这里的老地名有:光明站、朱家圩、老学校等。1983年恢复张同村名,2000年并入现在的北邗村。改革开放后,张桐曾两次回老区看望当年一起革命的老同志。当时张同村的人们都亲切地说:“张大姑回娘家了!”

而我对张同村最有印象的就是张永和老人,也就是当时的北邗乡乡长。按辈分,他是我祖父的叔叔。自打我记事时,就认识了张永和这位“老革命”。当时村里党员人数不多,我清楚地记得,他老人家住在我家东南角老光明站(原是一位姓朱人家的宅子)壕河边上。那时的张永和还负责看护地龙河边的树木,只见他老人家总是身穿一件大袍子,手拄拐杖,整天在树林里转悠。他老人家见到人都是很严肃的表情,因此,我们每次看见他,都躲得远远的。张永和老人一生清清白白做人,他的一个儿子至今还健在,名叫张福珍,今年87岁,是一位老党员,每次村里召开党员会,都积极参加,给我们晚辈做了好榜样。

现在的张同村虽然已经并入了北邗村,但每当有人问我是哪里人时,我都会自豪地说:“我是张同村人!”现在的村里人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家家户户靠种植菊花及养蚕走上了富裕路。

如今,我离开家乡到县城工作也已27年了,但那诱人的菊花香、熟悉的乡音,仍然萦绕心头,暖暖的。

作者:张建忠

诵读:凌敏

插画:邹妍

编辑:刘志红 张伟伟 李艳

编辑:超级管理员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