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120:护航生命线 织密急救网

2024-01-24 08:57 来源:盐城晚报 字号:

□记者 姜琰 李倩 陶秋凤

医疗急救能力,是衡量一座城市医疗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

在一年一度的“120宣传日”来临之际,1月18日下午,为提高全民公众急救意识、增强公众自救互救能力,构建社会大急救格局,市急救医疗中心(盐城120)专门组织急救专家走进盐南高新区新河街道聚亨社区,举办“国家急救日倡议活动暨120急救科普大讲堂公益培训”。

如何正确拨打120?海姆立克急救法的手法是什么?身边有人心跳呼吸骤停时,怎样正确进行心肺复苏……活动现场,在急救专家的讲解和模拟教学后,社区居民们利用道具进行实践操作,并参与心肺复苏、海姆立克急救法等实操演练。大家纷纷表示,这是一堂生动的急救科普课,提高了自己面对意外伤害和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更好地实现了“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目的。

为民生保障“提质”

争分夺秒,救死扶伤,“120”——简单的三个数字,却是连接危急重症患者与医院之间的院前急救“生命热线”。

刚刚过去的2023年,在市委、市政府及市卫健委的坚强领导和关心支持下,市急救医疗中心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以提升院前急救质量为目标,不断织密织牢全市院前急救网络,抓细抓实分站建设、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切实保障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全面建设“健康盐城”贡献力量。

全年共计接警电话103003次,比去年同期增长2462次,派车33911车次,比去年同期增长4895次,接警数和出车量均为历史新高。全年急诊有效救治人数27988人,比去年同期增长1723人,长途转运任务1123趟、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287趟,增长率32.66%。院前急救质量持续提升,急救处置率逐步提高,其中骨折外固定6170例,血糖测定10535例,抢救心跳呼吸骤停病人381例,其中建立高级气道132例,心肺复苏成功15例。

时间就是生命,责任重于泰山。为解决偏远乡镇院前急救需求反应时间较长状况,缩短急救半径,减少急救反应时间,我市有序推进全市农村医疗急救分站建设工作,2023年全市9个县(市)区新建了24个院前急救站点。盐城120组织专家团队先后对去年新建院前急救站点院前急救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共培训1315名急救人员,完成了全市新进农村分站院前急救人员的岗前培训工作,为全市新建农村分站的启动提供了技术支持。2023年11月,“省民生实事工程”全市4个院前急救点全部通过省组织验收。

与此同时,盐城120齐心协力做好医疗保障工作,2023年圆满完成了中考、高考、盐城市大洋湾龙舟比赛、盐城马拉松赛、中韩贸易洽谈会、全球滨海论坛会议等多项大型活动医疗保障任务,并参与了“五一”“国庆”等节日期间高速公路值守工作,共提供各类医疗保障143次,保障人数已达82.5万余人,其中重大活动任务保障1次。

为提升急救服务质效,打造民生保障“新引擎”,盐城120积极参与防灾减灾宣传。2023年5月12日,该中心在市卫健委的安排下,与多部门联合开展了“防范灾害风险,护航高质量发展”的应急知识宣传活动,活动现场向领导和群众培训了多项实用急救技能,提升急救情况下自救互救能力,2023年共为9077人进行急救技能培训。

其中走进机关、企业单位、学校、社区、家庭培训及社会福利单位,开展41期培训;“我的盐城APP”公众初级救护员开展2期培训;为了保证2023盐城马拉松及龙舟赛的顺利进行,该中心对所有参加保障的工作人员进行急救技能培训,并拍摄《马拉松运动员发生心跳呼吸骤停救治》科普视频在媒体宣传,确保赛事顺利完成;为提升全市院前急救人员专业技能水平开展11期培训,为市一院参加“执业医师”考核的规培医生开展院前创伤专项技能培训1期,为全市自动体外除颤器使用和心肺复苏术师资开展4期培训。

为群众健康“加码”

人民群众的健康重于泰山。

为此,盐城120优化管理服务系统,建立院前急救发展“新格局”。为进一步完善健全院前院内信息互通工作,2023年4月,市急救医疗中心与市一院进行对接,进一步完善院前、院内信息交流机制。作为一种集信息网络告知、院前急救、院内急救一体的信息化、整体化、环环相扣的急救模式,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模式通过各环节的无缝衔接急救管理,可以达到缩短临床各反应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的救治管理目标。

同时,构建全域化调度质控平台,按照进一步提升全市院前急救调度指挥综合能力,统筹全市急救力量,实现市县两级统一标准、统一质控的目标要求,该中心按时序进度实施调度系统迁云项目,对调度指挥系统进行了升级并迁移到云平台,建成了全市区域化调度指挥系统及质量控制平台,便于各县市区急救站调用,便于全市院前急救的统一质控,目前系统运行稳定,已有滨海、大丰急救站接入使用。

此外,盐城120还成立市院前急救质控中心,开展全市院前急救拉练工作。我市院前急救质控中心建设工作从2023年初开始,经过两个月的积极准备,充分调研,认真完善有关工作制度、工作流程,拟定工作计划,组建质控体系,积极组织申报,已通过上级主管部门审批。为进一步加强院前急救管理,规范网络分站院前急救行为,提高应急救治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该中心不定期组织对市区急救分站的院前急救工作“飞行”检查。通过推进急救分站同质化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院前急救服务水平。

2023年9月25日,该中心首次以桌面推演方式开展了2023年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演练。通过模拟应急情景,按照应急预案中的处置流程进行桌面上的“实战演练”,重点突出了优先调度、逐层汇报、应急响应、联动救援等处理特点,为提高盐城120处理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满足全市院前急救需求,盐城120积极举办继续教育项目和学术培训,继续开设AHA心血管救治培训班。2023年举办单位继续教育项目培训举办10次,累计培训400余人次,积极组织急救人员先后参加全国、省内、市内学术活动交流10余次。

2023年,该中心继续开设美国心脏协会、心血管救治BLS及ACLS培训班,完成两年一次的中心6名导师延续注册督导培训,新开设了HS培训班,全年共计培训BLS学员135名、ACLS学员28名、HS学员42名。

为生命通道“护航”

“急”时守护,“救”在身边。

为畅通百姓生命绿色通道,倾情为人民群众健康保驾护航,2023年我市专门出台《盐城市优化院前急救站点布局实施意见》,通过加强顶层设计,进一步加强院前急救站点布局科学性、可及性、实用性,健全全市急救医疗体系。

为弥补急救“盲点”,有效缩短急救半径,我市坚持将“均衡布局,满足需求,资源共享,统一标准,车辆前置”作为此次优化院前急救站点的布点原则。其中,城市地区急救点服务半径不超过5公里,农村地区急救点服务半径不超过20公里,院前急救反应时间15至30分钟。

新设置的院前急救站点服务人口达5万、诊疗人次达到3万、服务半径全覆盖,高速、国道、省道等交通要道和港区、经济开发区、旅游景区以及诊疗能力达到二级医院水平的均设置急救点。在服务半径范围内的邻近乡镇、县际交界区域原则上急救点可共享运行和使用。

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通知要求,我市分年度完成新增急救布点建设,2023年完成24个急救点建设任务,其中,大丰经济开发区急救医疗点、射阳县兴桥卫生院急救点、滨海港经济区中心卫生院急救点、大丰港经济开发区急救点、盐都区大纵湖医院急救点、建湖九龙口中心卫生院急救点系我市将在高速出入口、港区经济区和重要旅游景区等重点区域新增的急救点。

院前急救体系建设关乎群众日常急救、突发公共事件救援和重大活动安全保障等工作,事关民生健康福祉与城市发展安全。全市各地进一步加强与公安、消防部门在交通安全、火灾救援等突发事故处理中的联动协同,公安部门对救护现场要及时疏散清理,开辟生命救护绿色通道,保证救护车能迅速到达事故现场实施救治。

2023年11月,第七届全国医疗急救技能大赛决赛在北京举行。市急救医疗中心派出林丽丽、袁志冬、倪一荀与连云港市急救中心唐越、杜玥组队,代表江苏院前急救参加第七届全国医疗急救技能大赛。经过队员们团结协作顽强拼搏,荣获团体三等奖,林丽丽、袁志冬、唐越组成的急救复苏团队取得了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单项全国冠军。在个人赛中,林丽丽获得个人全能二等奖,袁志冬获得个人全能三等奖。

“回眸2023年,盐城120人交出了亮点迭出的满意答卷;2024年,我们将持续提升院前急救服务能力,满足全市人民群众急救医疗需求。”市急救医疗中心主任胥伟华表示,将不断完善院前急救网络建设,大幅度提升急救响应速度。今后,随着全市急救网络布局更加完善,急救医疗服务更贴近群众需求,盐城120院前急救将进入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新时代。

(本版资料图片由市急救医疗中心提供)

姜琰 李倩 陶秋凤
编辑:超级管理员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