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京:坚持科技创新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2024-01-18 22:26 来源:南京日报 字号:

报告原声

“坚持求实扎实、四链融合,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主承载区。以科技体制综合改革为引领,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循环畅通、深度融合,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代表委员热议

四链融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科技创新的突破还需要与产业进一步结合。”市政协委员周正说,应建立一些由市场引导的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促进更多的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市政协委员金顺利建议,强化创新人才对企业发展的支撑作用。他表示,科技创新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人才是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是竞争的关键。要有效发挥政策的“风向标”和“加速器”作用,持续优化人才政策环境,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对于本土人才,要花大力气采取科技项目带动、创新平台支持等方式,做好扶持和培育工作;要助力人才和企业精准匹配,为人才到企业创新创业搭建载体。

市政协委员沈童刚建议,支持创新“财政+科技金融”创投机制,支持科技金融发展,研究制定并落实相关突破性政策措施。发挥政府科技创新基金的带动作用,探索建立科技金融风险补偿政策与政府性融资担保的融合机制,探索通过“天使投资+信贷、保险及担保服务创新+上市发债融资”等方式,为创新型技术和企业提供全周期金融服务。

“南京应积极融入长三角创新走廊,推动长三角科技创新合作机制完善,加快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循环畅通,推动资源共享、平台共建、成果共用、环境共融。”沈童刚表示。

抢占数字经济创新高地

“南京要领先发展,就要抢占数字经济的创新高地。”市人大代表朱高校建议,重点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本地数据企业。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技术帮扶等手段,鼓励本地数据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同时,积极为本地数据企业拓展市场“搭桥铺路”,加强与国内外知名企业的互动交流,提升南京市在数字经济领域的知名度。

市人大代表顾欢欢建议,建设高效可靠的数据安全保障平台,通过被监管单位自主填报以及落实数据安全监测技术手段等方式规范化、常态化开展数据安全考核评价、风险监测预警以及安全能力评估体系实施后的结果数据加强应用等工作,有效保障和助力“数字政府”建设,大力推进政务服务数字化、智能化进程,为科技创新保驾护航。企业办事也可以少跑腿、更高效。

“南京的传统产业不能把数字化转型当作一道选择题,而要当作必答题,并作为一项长期行动。”市人大代表胡容茂认为,南京既有雄厚的传统产业基础,又有强大的技术基础和丰富的科教资源,要鼓励传统企业坚定地走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的道路。他建议,适度降低对传统产业技改设备投入中用于购买设备嵌入式软件、系统集成等项目补助的门槛,适当提高补助比例,进一步强化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数字化转型的引导作用,促使传统产业升级为先进制造业,打造新质生产力的载体,让传统产业“快跑”。

让创新成为企业发展主旋律

“专精特新企业是中国制造的重要支撑,也是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关键所在。”市政协委员罗利华建议,进一步优化南京专精特新企业发展规划和培育方案,加大梯度培育力度;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加快完善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加快融资担保体系建设。

“激发企业创新热情,需要政策多方发力。”市政协委员朱兰建议,加大对科研机构和创新企业的支持力度,建立更加完善的创新激励机制和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推动金融和科技的深度融合,为科技创新提供更加有力的金融支持,进一步提升企业科技创新的水平和速度。

市政协委员蒋邦龙建议,相关政府部门要系统构建全链条创新生态体系。同时,鼓励民营企业加大“走出去”步伐,带领他们在全球产业链中发挥作用,提升民营企业的活力,促进企业做大做优做强。

“企业只有真正搞创新、搞研发,才能挖掘潜力、增强实力,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发展。”市政协委员唐益兵说,在政府通过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大科技投入、支持企业引进先进适用科技成果等举措,让创新成为企业发展主旋律的同时,企业也要在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上勇于担当,找准自身定位,担负起社会责任。

记者 张安琪 徐宁 祝东秀 张甜甜 余梦迪 余梦娇 李子俊 马忆玲

专家解读

聚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

陈柳(南京大学长江产经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2023年,南京统筹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呈现出“科教资源—科技平台—创新企业”的新特点。其中,科技平台建设的突出亮点就是全国重点实验室。长期以来,南京将重点高校、大院大所的科教资源转化为产业优势存在一定难度,部分原因在于“科教资源—创新企业”的一步转化模式,天然存在技术产品化的缺失。

国家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同构成国家创新能力体系。南京去年10家全国重点实验室获批建设,累计达23家、占全省近四分之三。作为一流的科研基地和创新平台,南京的全国重点实验室正在承担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解决国家面临的重大科技难题,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孵化和带动一大批专精特新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

2024年,南京提出“坚持求实扎实、四链融合,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主承载区”,接下来要统筹用好科教资源,不断完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支持体系、贯通式科技成果转化体系、科创企业梯次培育体系,大力构建全链条创新生态体系,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聚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宋广玉

编辑:王祯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