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网络强省调研行|网络普法,送到社区“家门口”送进居民“心间里”

2024-01-11 16:46 来源:交汇点新闻 字号:

交汇点讯 在居民家门口进行网络普法宣传,没点“金刚钻”可不行。1月9日上午,记者跟随江苏省委网信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主办的“乘数而上谱新篇——江苏网络强省调研行”主题宣传活动在无锡走访时发现,这里的网络普法宣传在不经意间已经融入了百姓日常生活。

“放学点有不法分子抓孩子?”“谣言!”在无锡惠山高新区(洛社镇)张镇桥村,面对这样不实的网络信息,村民们会不假思索地作出判断。探究其中的原因,这里的网络普法宣传模式不得不提——一条包含了村委会、村民休闲广场、居民楼道和村民议事厅等村民常去场地的“网络普法示范线路”。

在这条线路的第一站:村委会大厅,依托原有的村级大数据库“智慧张镇桥”数字管理平台,张镇桥村开辟了“网信普法”专栏,这一系统同步链接张镇桥村微信公众号,可以实现村与村民的双向互动,实现信息全覆盖。村委会大厅里的屏幕就是整个系统的宣传展示平台。继续向前,来到线路的第二站:村民休闲广场,这里可是村民健身休闲、遛娃聊家常的好地方,设置在其间的“普法长廊”里有许多海报,上面讲述的真实网络诈骗案例就发生在村民身边。

从村民休闲广场出来,在村民们回家的必经之路“楼道口”,张镇桥村充分利用空间,打造了首批3个主题楼道,通过宣传墙营造宣传氛围,打通了网络普法在线下进入村民家中的“最后一米”。“依托张镇桥村‘七彩楼道’治理品牌,我们组建了‘网络普法志愿者’队伍,他们通过在楼道开展网络普法宣传等活动,不断提升村民识别网络诈骗等的意识。”张镇桥村网格员沈达介绍。

采访当日上午9:30左右,张镇桥村“网络普法示范线路”的最后一站村民议事厅里,传来阵阵热烈的讨论声。居住在这里的爷爷奶奶们正在饶有兴致地学习一份“锦囊妙计”,如何远离网络赌博、拒绝恶意网络促销、拒绝沉迷网络……一问一答的小故事格外有趣,也让网络普法中的一个重要人群——老人,在邻里间的家常话中慢慢提高了避免掉进网络陷阱的意识。

在无锡,网络普法有很多载体。位于梁塘古河畔的幸福嘉里园区原本是一个老旧厂房集聚地。2020年,梁溪区扬名街道对园区进行了迭代升级的焕新改造,通过拆、改,保留了园区内8栋风格各异的老厂房,打造成为涵盖扬名文创图书馆、扬名非遗文化故事馆、扬名画院等7个功能场馆的综合性便民服务园区。在以扬名文创图书馆及其咖啡馆为主阵地的“壹页扬光”清朗e站里,书香与咖啡香融合,别有一番味道。

无锡市梁溪区扬名文创图书馆馆长孙烨介绍,“壹页扬光”清朗e站将网络普法元素融入整体环境布局设计,在咖啡吧台背景墙植入清朗e站logo、在绿色网咖设置醒目举报辟谣标语,在自由阅读区设置网络举报辟谣角,在阶梯活动区设置“清朗”宣讲台与留言板,增强举报辟谣宣传互动性;将网络举报辟谣普法宣传手册及文创产品全方位融入陈设空间,在书桌、展架上摆放网络综合治理典型案例等宣传折页,在吧台、展示柜布设“清朗”系列咖啡杯、杯套、便笺、口罩、帆布包等多款周边产品,通过营造“沉浸式”宣传氛围,让前来阅读和参加活动的读者们,尤其是青少年,潜移默化间便了解了网络举报辟谣的重要性。

调研行中记者注意到,接地气、有活力、聚人气,是无锡网络普法宣传的一大特色。《无锡市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2023)》显示,截至2022年12月,无锡市网民规模已经达到616.94万人,与2021年同期相比增加10.34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82.36%,无锡市民正全方位体验数字生活。那么,如何让网民的数字生活更舒心,提高普法针对性、实效性,是摆在无锡网络普法工作面前的时代新考题。而无锡则用创新普法载体、丰富普法内容、畅通公众参与渠道等方式,把网络普法送到社区“家门口”送进居民“心间里”,巧思妙解了时代“新考题”。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胡安静/文 余勤雍/视频

编辑:胥文菁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