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湖县第1场——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专场

2024-01-08 08:49 来源:建湖县 字号:

主持人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上午好。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盐城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引导激励全县上下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走在前列,为谱写“强富美高”新建湖现代化建设新篇章提供更有力舆论支持,按照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公室要求,县委宣传部、县政府新闻办公室牵头举办“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湖新实践中实干争先”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集中发布近年来我县在新征程上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湖新实践的重要举措、创新做法、工作成效。现在举行的是第1场发布活动——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欢迎大家。

今天的发布会我们邀请到县生态环境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申建梅,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委委员周劲松,县文广旅局四级主任科员孟伟,县九龙口旅游度假区湿地保护科科长孙蓉蓉,他们将围绕“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主题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请县生态环境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申建梅介绍全县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推进情况。

县生态环境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申建梅: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建湖县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近年来,建湖县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源头治理绿色发展,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质量指数(EQI)连续三年排名全市第1、全省前列,建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城市”实践基地,全国仅10个地区获此荣誉,实现了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协同并进。

一、坚持高位推进,更高站位扛起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责任。一是压实工作责任。县委、县政府一着不让抓好生态环境保护这项“国之大者”。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常态化研究部署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县人大常委会每年听取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完成情况报告,组织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和现场调研;县政协定期对生态环保提案进行对口协商和专题督办,有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深入开展。二是坚持系统谋划。坚持把“生态立县”作为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县委十五届五次全会明确提出,抢抓江淮生态经济区重大战略机遇,以创建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为统揽,擦亮绿色生态金名片,走出一条具有建湖特色的绿色低碳发展新路径。三是强化考核激励。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乡镇(街道、区)高质量发展考核的重要内容,生态环境指标比重稳中有升。县污防攻坚办每年下达年度考核任务,细化考核细则,强化结果运用,从严从紧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二、坚持生态优先,更高标准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一是统筹谋划生态布局。依托全县自然生态禀赋,积极推进九龙口“生态岛”试验区22 项重点工程项目建设,统筹实施生态保护修复,打造里下河地区生态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典范区域,形成“一岛一环四廊”的县域生态空间格局,不断夯实美丽建湖建设基础。二是加快推进生态创建。持续加大“两山”实践创新基地部省对接,积极推进43个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深入挖掘典型案例5个,创建工作获得省生态环境厅推荐至生态环境部。“建湖县擘画湿地保护蓝图,厚植生态富民底色”案例被评为2022年度省“十佳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今年3个村获得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命名,53个村获得盐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命名,三是助推产业绿色转型。聚焦县三大主导产业和6条重点产业链,完成15个县重大项目的环保服务。冈西软基产业集群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实施方案通过专家评审。6家企业开展强制性清洁生产,江苏那美实业五金车间自动化操作替代人工项目入选江苏省2022年度清洁生产典型案例。江苏润阳光伏科技有限公司被评为2023年度省级绿色发展领军企业。4家企业申报市级环保示范性企业。

三、坚持质量为要,更大力度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一是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坚持“控扬尘、治臭氧、抓减排、强执法”,深化工业源、移动源、生活源专项治理,实施重污染天气管控、臭氧和扬尘污染防治、柴油货车污染治理、烟花爆竹禁燃禁放等攻坚行动,101项重点工程项目全部完工。截至12月18日,全县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83.2%,全市第2,PM2.5平均浓度28.7微克/立方米,全市第3。二是坚决打好碧水保卫战。坚持上下游共治、左右岸同治、多部门联治,持续开展“消劣提质争优”水质攻坚,切实加强农田退水、养殖尾水、支流支浜等三个方面管控,强化直排、偷排、超排、数据造假等四个方面执法,推进生活污水、养殖粪污、“六小”行业、农村黑臭水体、入河排污口等五个方面治理,完成全县2826个入河(湖)排污口监测、溯源工作,4个省考断面水质优Ⅲ比例、2个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三是坚决打好净土保卫战。13个关闭退出化工企业和高风险遗留地块落实风险管控措施,8个地块完成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完成重点园区和11家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土壤和地下水周边监测。完成2022年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核算。编制《建湖县“无废城市”建设方案》,加快推进“无废城市”58项指标、20个项目建设,全县549家小量危废产生单位纳入全生命周期监控系统管理,受污染耕地和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实现“100%”。

四、坚持环保为民,更大力度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充分发挥市污防监管平台和“12345”“12369”热线作用,系统梳理群众举报和环境涉访涉诉事项,通过专项交办、跟踪督办、领导包案、集中攻坚等多种方式,着力化解餐饮油烟、扬尘、噪音、异味等老百姓反映强烈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925件,切实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主持人

感谢申书记的介绍。下面开始提问,请各位媒体记者提问前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好,请第一排的这位媒体记者提问。

《建湖日报》:我是《建湖日报》的记者,近年来,我县在耕地保护和生态修复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委委员周劲松: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耕地保护是粮食安全的基石。党中央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系列重要指示,强调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要求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今年,国家首次对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进行考核,要求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之严、任务之重、责任之大可以说前所未有。为贯彻落实好党中央的决策和部署,近年来,我们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为目标,全力以赴抓好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工作,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

一是严格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先后出台了《建湖县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和《建湖县建立健全耕地保护责任机制的意见》,明确各镇街、各有关单位的耕地保护责任,坚持党政同责,有效构建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二是完善耕地保护激励机制。联合县财政局共同制定出台《建湖县耕地保护激励暂行办法》,加强对各镇耕地保护绩效评价,2022年宝塔镇被评为省级耕地保护受激励乡镇;全县8个村被评为市级耕地保护受激励单位;2023年建阳镇被评为省级耕地保护受激励乡镇。三是大力开展土地复垦工作。2020 -2022年城乡挂钩新增耕地6465.3亩,占补平衡新增耕地6808.1亩,2023年计划实施城乡挂钩新增耕地2145.6亩,占补平衡新增耕地2117亩,已完成入库。我县2020年末耕地总量为85.3万亩,2022年末耕地总量为87.29万亩,近三年全县耕地面积保持逐年上升趋势,耕地质量总体也有所提高。四是完成“三区三线”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的划定工作。根据上级统一部署,我县按照自然资源部下发划定规则,结合省市会议精神,经过多轮调整完善,全县耕地保护目标落图85.17万亩,划定永久基本农田78.15万亩,占划定基数94%,成果已获得自然资源部批准。五是做好工矿废弃地修复治理工作。通过工程恢复治理方式,对庆丰、沿河2个工矿废弃地复垦整理,分别新增耕地130.65亩和47.28亩;通过转型利用方式,完成钟庄、九龙口、沿河、上冈、高作、庆丰共11个工矿废弃地治理面积1362.69亩。六是做好全域整治生态修复工作。实施高作、九龙口和庆丰三个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始终坚持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在补充耕地数量增加的同时兼顾质量提升,促进生态改善和农村发展。对项目区改造现有的农田林网,丰富项目区的生态景观,提升其乡村景观的生态服务功能,推进乡村生态廊道建设,形成了持续稳定发展的生态空间格局。

各位新闻媒体朋友,希望大家继续关注和支持我县耕地保护工作,加大宣传力度,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多、更深入地了解我县自然资源管理情况,更好、更广泛地分享耕地保护成果,让群众百姓饭碗端得更稳、真正惠及千家万户。

建湖发布我是“建湖发布”的记者,请介绍一下我县生态旅游基本情况,在提升生态旅游影响力方面有哪些工作计划和推进措施?

县文广旅局四级主任科员孟伟:近年来,我县紧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始终把良好生态基底作为最大优势和最大潜力。九龙口以生态为核心、文化为灵魂、旅游为载体,建成了国家4A级景区九龙口湿地公园、国家3A级景区荷花漫和淮剧小镇。九龙口景区创成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荣获全国首家“碳中和”景区、首个“双框之城”。围绕建湖母亲河西塘河,我县打造了国家3A级景区西塘河风光带。双湖公园曾是废弃窑塘,现打造成苏北最大城市生态公园,成为“城市绿肺”,并将美术馆、博物馆、书画院、江淮戏苑坐落公园内,增添了文化内涵,成为“城市休闲会客厅”。

为做优生态旅游,近年来我县重点围绕“生态旅游+”方面开展工作:一是生态旅游+非遗。推动“淮杂非遗”与“湿地世遗”深入融合、互动提升,在九龙口湿地村庄沙庄古村,建成淮剧小镇,被评为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全省首批、全市唯一的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央视在淮剧小镇拍摄《非遗里的中国》(江苏篇)《角儿来了》《康辉咬文嚼字》,策划开展非遗研学营、非遗集市等活动,让非遗“破圈”助力生态旅游发展。二是生态旅游+康养。以近两年来先后建设投入运营的九龙口温泉度假酒店、九龙九院、天沐·泊心堂,以及我县现有的星级酒店3家、6家四星级标准酒店,和正在申报五星级酒店的九龙大酒店为主力,探索推进康旅融合,九龙口被认定为首批盐城市康养产业发展示范基地。三是生态旅游+农业。正源创辉公司以“渔业+旅游”为主题打造的渔乐大世界创成国家3A级景区。依托季墩龙虾学堂、收成文旅小镇、陈甲军曼农业等载体,开发体验互动项目,开展特色助农主题活动。今年我县在淮剧小镇高质量承办了2023“苏韵乡情”乡村休闲旅游农业(盐城)专场推介,充分展示我县在农旅融合方面的成果。

下一步,我局将紧紧围绕“打造生态宜居湿地文旅城市”定位要求,以全域旅游创建为抓手,着重在做足生态底色、丰富生态旅游产品、扩大生态文旅品牌等方面持续发力,推动全县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一是进一步彰显生态文旅品牌。深度服务江淮生态经济区、江苏发展绿心和生态大公园建设,打造“水韵江苏”生态文旅品牌,扩大生态文旅集聚效应。力争将全县创成省级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九龙口景区纳入国家5A级旅游景区储备库,淮剧小镇创成国家4A级景区、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争创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二是进一步优化生态旅游线路。我们将借助盐城市西部湖荡湿地整体联动打造,里下河“水韵江苏”示范区建湖启动区建设等省市战略性部署,围绕“三天两晚”“两天一晚”合理编排旅游线路,编制手绘地图,在旅游公路提质升级、水路游线打造、沿线景观设置等方面统筹推进,将西部湖荡湿地游线串联起来。三是进一步塑造生态城市形象。持续开展“九龙口全国荷花文化艺术节”“九龙口诗赋大会”“中国淮剧之乡艺术周”“生态湿地旅游节”等一系列特色生态文旅活动。同时组织赴长三角、珠三角等地高质量举办建湖文旅推介活动,通过“走出去”推介我县生态文旅资源,叫响“建湖有戏——灵龙水乡·淮杂故里”城市品牌。

《建湖新闻》:我是《建湖新闻》的记者,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体系,这对我们度假区发展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请问九龙口旅游度假区是如何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

县九龙口旅游度假区湿地保护科科长孙蓉蓉:九龙口多措并举,坚持以“生态为本,文化铸魂”,全面推进生态湿地修复工作,累计实施湿地保护与修复项目30多个,完成各类投资16亿多元。一是退圩还湿、退渔还荡。九龙口累计收储塘口100多个,共计2万多亩,九龙口湿地核心区所有塘口和水上围网全部清除,恢复湿地原貌。同时,承诺“塘口收储了,但村民分红收入不减”,切实保护农民群众利益。二是水系疏通、河道整治。九龙口先后投入3000多万元实施湿地水系疏通工程,疏浚河道20公里,完成土方100多万方。并开展实施河道生态整治工程,经综合整治,沼地水质达到国家Ⅱ类水质标准。三是植被栽植、湿地修复。九龙口积极推进杉林大泽项目,在河道清淤和地形整理的基础上,在高滩区、浅滩区和开阔水面开展湿地植物恢复、芦苇收割、荡滩整理工程,累计修复湿地植被达300多公顷。四是项目“招引”、优化生境。编制鸟类生境改造项目建设规划,结合退圩还湿,对原塘口圩堤进行地形整理,累计新增人工岛5个,栽植湿生树木10万多棵,新增深水区域10处,栽植成片湿地树木和果树,为鸟类提供适宜的栖息环境。五是本底调查、物种保护。开展对底栖生物、鱼类、哺乳动物、鸟类等九龙口物种资源的调查工作,丰富九龙口物种名录,并定期组织对水葫芦、水花生、加拿大一枝黄花、福寿螺等外来入侵物种的防治与清理工作,保护本土物种的生存空间。

生态修复带来生态复苏,九龙口湿地正逐步成为人与自然共享的乐园。一是生态系统不断优化。九龙口湿地现拥有原生态湿地植被3000多公顷,维管植物54科114属157种,鸟类16目44科149种。目前已观察到33只东方白鹳在九龙口湿地公园安家,震旦鸦雀已发展成10个种群,数量高达1000多只。二是生态品牌持续叫响。湿地公园荣获湿地艺术创作基地、江苏省科普教育基地,成功举办九龙口首届荷花节暨第八届全国荷花品种展,建成全国首家“碳中和”景区、国家地理首个“双框之城”。三是经济效益提质增效。近年来,湿地公园的游客接待量和营收的增幅都在20%以上。湿地修复工程为周边居民提供了就业与创收机会。湿地公园员工70%来自周边各村,村民从湿地生态修复工程所获劳务费用每年都有100多万元。

下一阶段,九龙口将继续增加资金投入,用于生态湿地修复,培养专业人才,强化联动机制,加大对湿地的保护、修复和管理力度,增强湿地生态功能,维护湿地生物多样性,提高湿地保护率,全面加快九龙口生态湿地修复工作提质增效。

主持人

谢谢孙科长的回答。由于时间关系,本场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再次感谢各位发布嘉宾,感谢各位媒体朋友,再见。

编辑:汪宜展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