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投诉热点里藏着的这些消费堵点,如何打通?

2024-01-03 15:16 来源:交汇点新闻 字号:

2023年全年,江苏经济运行保持回升向好态势,消费市场平稳有序发展,基本生活类消费加快增长,文旅消费供销两旺,房地产家装类消费短板待补齐。据江苏省统计局数据显示,去年1—11月,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661.1亿元,同比增长6.6%。

1月2日,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发布2023年全省消费投诉和消费维权舆情分析。这份年度报告,反映出哪些消费堵点?新的一年,应当如何消痛点、通堵点、破难点,更好地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投诉热点一:预制菜消费

民以食为天,预制菜作为餐饮行业的“新秀”,今年以来频频登上热搜,预制菜“进校园”“进婚宴”等话题成为舆论焦点。省消保委系统今年全年收到有关预制菜消费相关投诉达150件;舆情数据则显示,全年关于预制菜消费投诉的舆情信息52645条。

从投诉内容和舆情监测情况来看,相关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预制菜与宣传不符,味道不佳且存在食品安全问题。同时因预制菜行业缺乏统一的生产制作标准,食品卫生无法保证,部分消费者反映自行购买的预制菜食材不新鲜、变质腐败等现象。二是线下餐厅使用预制菜未提前告知,消费者知情权保障不到位。预制菜一般流向外卖行业,现在已有部分堂食餐厅使用预制菜,却未提前告知消费者,部分消费者认为商家涉嫌侵犯自身知情权。三是预制菜标识标签信息不全,引发消费者担忧。部分商家未明确套餐内菜品内容、所用食材、生产日期、保质日期、储存方式、后续加工方式等重要信息,疑为“三无”产品,食用后无法保障自身健康。

【典型案例】去年1月9日,消费者章女士向江苏省消保委投诉称,其通过某电视频道订购预制菜四喜丸子价值99元,收到产品后,消费者发现货不对板,实际产品与宣传不符,要求退回。快递员称必须付款才能退货,消费者付款后立刻退货,但迟迟没有收到货款。投诉至江苏省消保委,要求商家尽快退回货款。在省消保委工作人员调解下商家退回全部货款,消费者表示满意。

【消痛点、通堵点】预制菜产业向上可发展空间潜力巨大,大量企业涌入该领域,但目前由于标准体系不健全,行业市场规范不统一等问题,预制菜发展之路遭受阻碍,同时也影响了消费者对预制菜的认知、评价和选择。省消保委认为,预制菜正是餐饮行业的风口所在,作为舌尖上的新服务,经营者应诚信经营,首先是对预制菜把好“安全关”,做到健康卫生,确保食品安全,在此基础上丰富品种类别,提升预制菜口感风味。其次是做好产品详情规范标识工作,保障消费者知情权。再者是保证商品运输条件,提高配送效率。最后也希望相关监管部门加强对预制菜市场的监督与管理,为预制菜蓬勃发展“保驾护航”。

投诉热点二:文娱消费

这一年,文化娱乐消费持续升温,电影放映、演出市场蓬勃发展,线下演出火爆,与此同时相关投诉问题增多。2023年,江苏省消保委系统共受理有关文化娱乐消费1461件;舆情数据则显示,全年关于演出市场消费投诉的舆情信息318826条。

从投诉和舆情监测情况来看,相关投诉问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文体演出买票、退票难。每逢演唱会售票,“黄牛”便囤积、炒高价格,消费者购票难。且演唱会等文体类门票往往不支持消费者误操作、后续突发变故的退票,引发一系列矛盾纠纷,一时间“退票难”冲上热搜。二是实行网上预约买票,线下购票难。热门景区以及博物馆等文化文物展览性机构参观人数爆满,部分地方实行网上预约购票制,线下票源不充足,买票困难。有消费者从外地赶来因没有网上预约,无法进入参观,空跑一趟,旅行体验感大打折扣。三是涉嫌虚假宣传,观众体验感不佳。如演出人员涉嫌假唱、表演人员擅自变更演出内容、歌手表演时长较公布的演出流程时间安排有不同程度“缩水”等操作,涉嫌虚假宣传。同时,部分演出现场卫生条件差、硬件设施老化、现场秩序混乱,消费者观演体验不佳。

【典型案例】消费者柴先生去年10月2日投诉称,其9月5日在微信公众号购买第七届太湖湾音乐节10月1日门票六张,共计4794元。由于有事无法观演,根据售票时的规则打算全部转让。规则显示,该门票可以在9月1日至9月30日晚上的11点之间转赠给他人。转赠他人的功能需要主办方将门票同步个人票夹才能操作,但主办方迟迟不将门票同步至票夹。消费者从9月10日起就多次联系主办方,表达有转赠门票的诉求,但一直到9月30日晚上6点左右主办方才将门票同步至票夹,而售票平台在7点多的时候突然将转赠功能提前关闭了,最终无法转送他人。与商家沟通无果后,投诉至江苏省消保委,诉求是全额退款。工作人员介入调解,商家表示无法退款,双方协商不一致。

【消痛点、通堵点】演出市场的“黄牛”倒卖演出票,哄抬价格已是行业沉疴,消费者买票难、退票更难;部分热门景区实行预约制购票参观也让外地、老年游客措手不及,消费体验感降低。省消保委认为,要充分挖掘文娱市场的活力仍需多方努力、多措并举:如演出主办方应重视消费者呼声,均衡多方利益,探索推出更公平、合理的退改票政策,同时通过限制购票数量、实名制等手段,避免“黄牛”囤积门票。热门景区应均衡线上线下票源,为线下购票参观保留线下购买渠道,方便外地以及老年游客。建议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规范文娱市场秩序,依法整治“黄牛”炒票、虚假宣传等违法违规行为,畅通群众投诉举报热线,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维权热点三:网络直播销售

随着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的迭代升级,直播带货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期,网络直播销售作为一种新电商业态,已经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2023年全年,江苏省消保委系统共受理有关网络直播销售3340件;舆情数据则显示,全年关于网络直播销售的舆情信息240266条。

从投诉内容和舆情监测情况来看,关于网络直播销售的问题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是不正当营销、宣传严重。部分商家隐藏商品重要信息,除显示价格外,隐藏材质、规格、数量等交易信息;进行价格误导,承诺直播间价格最低,但实际不然,消费者蹲守直播间依然买到贵价商品。二是质量难保证、售后服务差。部分商家利用直播间灯光、过度美化商品,实物与宣传不符,商品货不对板;存在售卖假货冒充正品。食物过期变质,商品质量差无法使用等问题;三是商家拒绝退换货、拖延售后情况较为突出。部分商家售后服务态度差,甚至诱导消费者脱离平台进行私下交易,最后拉黑消费者,拒绝退回钱款,致使消费者财物两失。

【典型案例】2023年8月20日,消费者高女士在某商家的直播间为孩子买了一张游乐场的年卡,价格577元。后带孩子去玩时发现好多玩具是坏的,且内部环境较脏。遂要求退款,经协商,商家同意退款490元,但目前仍未退还。为此,求助江苏省消保委。在工作人员介入下,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商家退回款项490元,消费者表示认可。

【消痛点、通堵点】电商领域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是消费者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商直播体系中,除了消费者,还有其他主体如平台提供方、经营商家以及网络直播人员服务机构。多主体参与其中,致使主体责任缺失、内容泥沙俱下、营销手段混乱等问题频出,其不仅影响了电商直播销售行业的发展,还挫伤了消费者的消费信心。省消保委认为一方面电商直播平台作为“中间站”,要建立健全内容审核、主播管理、营销规则制定、投诉举报等各项机制,积极协助消费者维护合法权益,提供必要的证据等支持。另一方面企业经营者要诚信经营,做好消费维权第一责任人,树立以产品控为主,直播电商为辅的销售理念。提升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及时倾听消费者的反馈意见,用优秀产品优质服务留住消费者。

投诉热点四:“未成年”消费

近年来,未成年消费产品花样百出,网络文娱消费纠纷逐渐增加。省消保委系统今年收到有关未成年消费相关投诉达1660件;舆情数据则显示,关于未成年消费投诉的舆情信息121381条。

综合投诉内容和舆情监测,关于未成年消费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盲盒、玩具等产品多样,引发家长担忧。如之前流行的盲盒再到近期风靡的“萝卜刀”“假水”等玩具引得儿童纷纷效仿玩耍。上述产品或助长攀比心理,或暗含暴力暗示、存在安全卫生隐患,不仅让儿童受到不利影响,让家长担忧。二是网络游戏充值问题频发。网络游戏充值一直是未成年消费投诉的重灾区,部分未成年沉迷游戏,因心智还未发育完全,受广告的诱导或是误触,往往进行多次、大额充值,事后家长举证困难,很难退款成功,因此引发消费纠纷。三是网络直播打赏问题集中。近两年随着短视频平台的崛起铺开,未成年也是其受众之一。部分直播间充斥游戏广告,虚假宣传甚至是低俗色情内容,以此引诱未成年进行大额直播打赏。未成年人不仅身心健康遭受影响,甚至还给家庭带来经济损失。

【典型案例】投诉案例七:2023年6月26日,消费者朱女士向省消保委投诉称,自己孩子9岁,偷偷用他爸爸身份证号注册某游戏账号。自6月17日至24日,通过支付宝转账充值,转账119笔,总计6217元。上述操作家长并不知情,朱女士认为自己孩子不具备如此大额消费能力,与商家沟通退钱无果后,遂请求省消保委帮忙调解。最终,在省消保委工作人员调解下,商家同意退还2486.8元。

【消痛点、通堵点】未成年消费纠纷这几年存在多发且逐渐蔓延到网络上的趋势,互联网的虚拟性、不确定性让网络消费纠纷复杂棘手,未成年沉迷网络,进行网络游戏充值、直播打赏一直困扰家长和社会的难题。省消保委认为,父母是监管、教育孩子的第一责任人,应正确履行监护职责,合理规划孩子使用网络时间,做好密码管理、修改等工作,从源头上杜绝孩子进行大额消费的可能。当然,市场主体也应秉承着对未成年关爱负责的原则,坚持落实未成年游戏防沉迷的指导意见,持续优化适合未成年人的网络服务和产品。同时,学校和教育部门应强化对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培养和网络素养教育。相关执法部门在处理未成年消费纠纷时,也要坚持未成年人特殊、优先保护原则,充分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

投诉热点五:“老年”消费

目前,老年群体显然已成为消费“新势力”,带动“银发经济”的快速增长。省消保委系统今年收到有关老年消费相关投诉达668件;舆情数据则显示,关于老年消费投诉的舆情信息193840条。

综合投诉内容和舆情监测,关于老年消费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保健品消费问题突出。部分保健品涉嫌虚假宣传,将面粉等无实际功效的成分包装成“神药”;甚至有些不法商家在保健品中添加违禁药,对消费者身体健康造成危害;部分销售员以电话、上门推销方式售卖,承诺不满包退,实际上消费者往往退货无门,难以售后维权。二是网络消费问题频现。网络消费逐渐在老年群体中流行,其中部分App运营者适老化工作不到位,阻碍老年人顺畅消费;商家涉嫌虚假宣传,利用老年人认知退化,辨识能力不佳,售卖假冒伪劣产品;部分新产品开发缺乏正确价值导向,诱导充值,老年消费者维权无门。三是智能产品消费投诉居高。老年群体智能产品消费主要集中在家用电器、数码产品等方面。部分智能家电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存在安全隐患;智能家电不“智能”,行业内缺乏统一标准,彼此之间无法互联互通,老年人使用不畅;售后服务周期长,维修人员技术不佳,且价格高,消费者遭遇“维修刺客”。

【典型案例】2023年4月,吴女士向江阴市消保委投诉,称其父亲在家门口的粮油店内购买了某品牌固体饮料,前后共花费了8000元。商家通过微信告诉其父亲,该固体饮料有八大功效,如延缓衰老、防癌抗癌、预防高血压、冠心病、防止血管阻塞等作用,吴女士认为该产品并无上述功效,该商家有虚假宣传的嫌疑,就投诉到当地消保委,要求退款退货。在消保委工作人员的调解下,经营者同意分期将8000元货款退还吴女士父亲。

【消痛点、通堵点】人口老龄化背景之下,我国消费结构迎来新型转变,老年人成为消费“新势力”,“银发经济”在扩大内需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网络生态鱼龙混杂,为老年人消费设置阻碍。而且,老年消费市场供给过于简单化,产品类别过于单一;各种智能电子产品在开发生产上未体现出“适老化”;爆火甜宠微短剧等使老年人“沉迷”的消费产品大多低俗化……省消保委认为,要充分激发老年消费市场的活力,一方面社会各界努力营造良好的老年消费环境,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是提振消费信心、促进老年消费的重要一环。同时,发挥网络消费的优势,让其成为老年人新的消费窗口。另一方面要培育好新的消费产业,如在医疗保健、健康养老、文化娱乐等产业下功夫,丰富老年消费产品类别,产品设计应精准贴合老年人的需求,使“适老化”逐渐走向精细化。

编辑:徐晶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