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14年建设 实现四个“世界第一” 连云港港圆梦国际枢纽港

2023-12-30 18:03 来源:连网 字号:

12月29日,随着响亮的汽笛长鸣,一批满载矿石的货轮徐徐驶入连云港港,经过港口全流程皮带机转运、卸货,这些矿石将通过公铁水运输发往国内市场。这是江苏唯一通航40万吨级船舶的世界级深水大港——连云港港的日常景象。

几乎每天都有30万吨级以上船舶进出港,国际枢纽海港的效能得以充分发挥,底气来源于12月18日通过竣工验收的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

国家工程,国之重器。

历时14年建设,长达70.5公里、开挖厚度-23.1米、疏浚总量超2亿立方米的深水航道,让碧波化通途。

淤泥质海岸建深港的瓶颈一举被打破,在复杂条件下淤积预报、疏浚土筑堤等核心技术对我国4000公里同类型岸线建港具有普遍的借鉴意义。

这条在开敞式海域淤泥质浅滩上建成的等级最高、开挖厚度最大、开挖里程最长、疏浚量最大4个“世界第一”航道,是对连云港打造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标杆示范”的最佳助力。

知难而行 逐梦深水港

向海图强,梦圆深水大港。这个梦想,肇始于上个世纪。

早在20世纪70年代,科研人员就已通过长达16年的研究与实验,对连云港能否在淤泥质海岸上建设深水大港得出了“泥沙来源枯竭、冲淤平衡、略有冲刷”的科学结论,但后来因有两名学者向国家有关部门提出在灾难天气中航道会有堵塞的可能,对连云港深水大港建设提出质疑,导致计划搁浅多年。

直到21世纪初,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建设跃上了江苏省、连云港市政府的议事日程。2009年6月1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连云港的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并被赋予牵引江苏沿海开发、促进国家东中西区域共同发展的重任,正式拉开了连云港港以“一体两翼”为构架的大开发、大建设序幕。

江苏省委省政府提出举江苏省之力支持连云港发展,交通运输部对连云港发展也给予特别支持,将30万吨级航道工程作为加快连云港发展的战略要点着力推进。

然而,能为与有为之间,依然隔着鸿沟。

“连云港港属于典型的淤泥质海岸,近岸水浅滩高,整个海湾处于开敞无掩护状态。在这种高滩面淤泥质海岸上建设深水航道,许多专家认为建得起也保不住。”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建设指挥部原常务副指挥沈雪松介绍。航道开建前,每年超过200天连云港海域为黄色浑水,在风暴潮、台风浪作用下容易形成回淤,量可达正常天气下的几倍甚至几十倍。

知难而行,唯有敢字当头。为实现“挖得出、稳得住、用得起”的建设目标,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和连云港市联合组织国内数十个设计咨询与科研单位,并聘请20多位国内知名专家,对该工程的建设必要性、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进行了历时4年的科学研究与论证,最终对连云港能否建设深水航道给出了肯定的答案。

以最快的速度拿到批复,历史定格在2011年3月17日,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一期工程开工,连云港人的深水大港梦正式起航。

科研攻关 挑战不可能

航道是港口的“咽喉”,决定了港口的通过能力、服务能力和发展程度。

“最头疼的问题是,在软黏的淤泥里,人工向下开挖一个相当于8层楼高的深槽,边坡能立得住吗?”参与方案设计的上海航道院副院长马兴华说,“即便边坡立得住,每年航道回淤疏浚,维护的费用也相当惊人。”

一批国内水运行业顶级专家学者聚焦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建设,开展了一系列技术研究和攻关。由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建设指挥部联合科研、设计单位开展的《开敞海域淤泥质浅滩深水航道建设关键技术研究》列入国家“863”计划课题,重点解决海床性质及岸滩稳定性、水动力泥沙条件、航道回淤等技术难题。

“我们一趟趟地去现场把连云港海域的水、泥运过来,利用实验室航道防淤减淤研发平台,开展现场观测、室内试验、理论分析及数值模拟,然后再回去实地论证。”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院博士庞启秀回忆说。经过不懈努力,他们分析了回淤的主要泥沙来源、常态回淤时空分布的主因。

“在一期工程中,将原先15万吨级航道等深线提高了4米,在海底形成一个槽,确保水流相对稳定。”河海大学原校长张长宽说,同时变边坡开挖技术的引入,有效保证了航道边坡不塌方,最终实现了回淤量很小的目标。

一场科技竞赛,在各施工单位中悄然拉开序幕。

“航道土质是最大难点,遍布硬黏土和密实粉土粉砂,还存在大大小小的钙质结核,施工难度极大。”回忆起那段难忘的建设岁月,中交天航局“通途”轮船长王世伦说。中交疏浚研发团队研发出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耙吸挖泥船超高压冲水耙头系统,平均挖掘效率较同类船舶提升了12%,万方油耗降低了4%,有效推动了工程的顺利实施。

2016年,就在一期工程竣工验收的那一年,连云港市又开展了江苏省交通运输科技项目“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二期工程科技示范工程”建设。在转化应用30万吨级航道一期工程和徐圩港区防波堤工程科技成果的基础上,开展大量的深化研究和同步应用,同时研发形成新型桶式基础结构的BIM技术。

开港90年 浅水入深蓝

开港90年,连云港港终于从浅水迈向了深蓝,成功迈入国际深水大港行列。

“在建时,世界第一是毋庸置疑的。”上海航道院原院长周海说,作为开敞海域淤泥质浅滩深水航道的典型工程,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工程在航道等级、开挖厚度、开挖航道里程、疏浚量方面都是国际领先的,捧回了“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

“浅水深用”建港变为可能,航道工程进入正常运行管理、全面发挥效益的新阶段。

12月29日,驱车行驶在徐圩新区的堤道上,抬眼望去,银色、蓝色、棕色的管道紧密排列,上下纵横,将海洋分割成不同的方形区域,白色的海鸟不时在远处的海面上飞翔。大船停靠在码头边,通过纵深穿越整个园区的管廊,油、气等大批大宗原料无需多余人力,便可自动从码头卸运后输送至炼化工厂的罐区。这里几乎没有工人的身影,却无时无刻不在高效产出化工产品,为广大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贡献着石化力量。

自30万吨级航道正式通航后,盛虹炼化码头于2022年10月9日成功接卸江苏省首艘30万吨级原油船舶“远金湖”轮,加快实现了盛虹炼化一体化项目原料进口通道的全面贯通,原料从港口到仓储罐区再到生产装置,实现无缝连接,为盛虹打造世界级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在高等级航道、高标准港口的助力下,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跻身2023全国高质量发展化工园区第14位。

“30万吨级航道的开通使用,从根本上提升了连云港港的功能,稳固了连云港港国际枢纽港的地位,为重大产业项目落户连云港市创造了先决条件,对布局原油储备和重化工产业、优化区域投资环境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连云港市交通运输局局长毛善通说,港口能级及空间实现跨越式发展,有力支撑了多项国家战略的实施。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连云港港主港区防波堤的建成和航道的提档升级,主体港区年均含沙量已降至0.1千克/立方米以下,往外海沿程回淤厚度仅为预测值的58%,港湾海水越来越蓝,充分验证了之前回淤量微小的科学论证。

编辑:荀婷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