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盐城:想把我 讲给你听
2023-12-22 10:24
盐城发布
日前,盐城市推出《想把我讲给你听——红色文物背后的故事》7集系列微视频,围绕新四军纪念馆中的“一首民谣、一座丰碑、一首诗词、一件旗袍、一封信、一套工作法、一座雕塑”,以短视频形式结合实际场景,以文物史料为第一视角,借讲述人之口,将物品“身世”娓娓道来,重点挖掘、体现信物无声、精神永恒的内涵要义,立体全景展示全市广大干群勇当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的生动实践。
聆听文物史料
讲述TA们的故事
一首民谣,记录一段峥嵘岁月,讲述一段红色历史。新四军纪念馆展厅墙上镌刻着的民谣《白菜心》,首发自1943年7月9日的《盐阜报》,刊载于陈毅军长的文章《新四军在华中》。《白菜心》一诞生很快就传唱遍了大江南北,在歌声的感召下,参军的人数急速增长。
“从南到北一条龙,不让咸潮到阜东。从此不闻冲家祸,每闻潮声想宋公。”
民谣中所传颂的故事,镌刻在新四军纪念馆中这座名为宋公碑的石碑上。570字的碑文,讲述了一段共产党、新四军胸怀为民情怀,修筑捍海长堤的红色传奇。
“叹缺粮,三月肉不尝。夏吃杨梅冬剥笋,猎取野猪遍山忙……”
这是陈毅于1936年创作的《赣南游击词》中的诗句,在那个被离别之愁与未来之忧所笼罩的十月,游击队员们用生命、忠诚、鲜血、正气铸就成了撼天地泣鬼神的英雄赞歌。
每当凝视这件旗袍的时候,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便浮现在脑海中。如果没有卢沟桥的那一声枪响,这件旗袍的主人或许可以安稳一生。
这是1942年叶挺写给好友郭沫若的一封信,当时叶挺身陷囹圄,而这封信则是两个人革命情谊的见证。
“与群众一起苦、和群众一起干,得到群众拥护,推动我们的工作。”
这是中共中央华中局淮北区党委组织当时提出的一套群众工作法。皖南事变后,盐阜地区很快成为华中敌后抗战的指挥中心。面对根据地建设百端待举,刘少奇、陈毅毅然选择以群众工作为发端,开启抗日根据地的各项建设事业。
为新四军纪念馆创作的一组大型雕塑《铁军忠魂》,把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新四军指战员不怕牺牲、浴血奋战的场面进行了高度的提炼概括。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