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丨白米粥

2023-12-17 22:28 来源:登瀛观察 字号:

粥是中国人的传统主食,尤见于早餐。粥与饭相对,干的叫饭,稀的曰粥。一天三餐,粥是早餐的主角。过去经济不好的时候,晚餐吃粥也比较常见,人们只有中午一顿才能吃上干饭。当然吃粥的习惯主要在南方,北方人更喜欢吃面食,但不管是南方还是北方,也不论是粥还是面食,汤汤水水是早餐的主要形式,这一定是不错的。条件再好的家庭,也不会在大清早就上大鱼大肉、一家人在餐桌前蹲着马步扒一碗干饭再去上班上学的。

粥的花样很多,我们小时候吃过玉米屑粥、菜粥、山芋粥、大麦糁子粥等。现在人吃粥更是花样翻新,皮蛋瘦肉粥、虾仁海鲜粥,越来越趋于荤腥化。一度十分流行的八宝粥,在白米里加入红豆、绿豆、红枣、花生、莲子、桂圆、山药、百合、薏米等等。恨不得把天下能吃的都放在粥锅里一块煮了。

现在人在粥里面挖空心思上下求索,体现的是对白米粥口感寡淡无味的焦虑和不满。这其实大可不必。好吃的白米粥吃上一次就让你难忘。

有那么一两回,我碰巧在食堂里吃到了不同凡响的白米粥。粥呈糊状,米粒完全膨胀化开,米与米之间相互依偎着,米汤大部分已经被米吸收,但也不干,用嘴吸溜一下,无论是听觉和视觉都能给你喝粥的原始经验。最妙的是入口的一瞬间,嘴里的咀嚼还没跟上,一种香甜软糯的高级感马上占领了全部的味觉神经。这种只有白米粥才会有的醇厚,其他任何五谷杂粮粥都难以望其项背。

我问食堂师傅,白米粥为何能做得这么好吃?他们七嘴八舌说了一大堆。我总结出两点,一是煮粥时间长,再就是锅大粥多。师傅说他们早上五点左右就开始熬粥,等到一大锅粥成功出锅,前后近三个小时。米开始在冷水里很矜持,慢慢地,锅里温度升高,米不断软化自己的身子,放下自己坚硬的身段,成千上万粒大米各自释放出生命的精华,温暖彼此,在互相成全中完成了从米到粥的华丽转身。一锅好粥,熬出米油甚至米的灵魂才算成功。

食堂师傅说熬粥要多“笃笃”。对“笃”这个词我特别在意,它既像个象声词,又像个动词。这个“笃”字与马蹄慢悠悠地敲击古老石板路的意境颇为契合。晨光熹微或是夕阳西下,磨去了棱角呈现明显凹凸的石板路上,马蹄磕出早晨的昏睡和黄昏的倦怠,动作不紧不慢,幅度不大不小,像苏东坡一样旷达豪迈,“一蓑烟雨任平生”。也好似“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熬粥时这种“笃笃”,像米在锅里来回扑腾,也像时针在静夜里轮回。

一直以为煮白米粥是烹饪手艺中最没有门槛的一种。可是用最平常的大米和水的组合做出人间美味,没有任何调料的协助,这本身就是一个传奇。后来在食堂很难再品尝到那么惊艳的白米粥了,师傅们也好像暂时忘了自己的拿手绝活。

作者:单绍武

诵读:凌敏

插画:邹妍

编辑:刘志红 赵新立 马语涵

编辑:超级管理员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