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桥捻纸:新晋省级“非遗”的“天下一绝”

2023-12-10 11:40 来源:常州新闻 字号:

日前,省政府公布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常州市杨桥古村的非遗项目——捻纸榜上有名,成为杨桥古村三项省级“非遗”项目之一。

一张普通的宣纸怎么变身成为一件精美的捻纸作品?12月4日,记者来到武进区前黄镇杨桥村“朱琪捻纸非遗馆”。走进这100平方米的空间,仿佛踏入了被捻纸作品环抱的世界。这里珍藏着朱琪数十年来制作的捻纸精品画作100余种,脸谱作品30余个。

捻纸,是中国纸艺中的一个门类,起始于汉代南北朝时期,明朝中叶最为繁盛,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是以纸为原材料,用手工捻成各种工艺品,供观赏、祭祀和避邪所用。其题材广泛,工艺精湛,可称“天下一绝”,其代表作品于生产习俗类,有“三十六行”“调犟牛”“调财神”等;于民间故事类,有“西厢记”“水浒传”“红楼梦”等;于生活习俗类,有“十二生肖”“福禄寿喜”等。

据史料记载,参与捻纸工艺的人最初被称为“捻子”,目前杨桥的捻纸技艺相传是清同治年间的朱氏捻子带来并流传下去的,朱氏家谱上标注“朱琪是捻纸的第27代传人”。

朱氏家族传承捻纸艺术始终秉持只为文化赓续、不为谋生盈利的使命信念,家族中从未有人以捻纸为职业。朱琪在长大后随父母落户到了上海,并在上海的一家医院拥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只要一有空余时间,朱琪便会从上海奔赴回杨桥,在祖宅内尽情挥洒对捻纸的热爱与灵感。

完成一件捻纸作品需要选材、裁剪、粘贴、捻折、修剪、拼装组合等10余道工序,更要配合即兴唱作的音乐与独具特色的舞蹈动作。凭借内心底的崇敬与使命感,朱琪这一坚持便是60年。

2018年起,朱琪将捻纸文化送到了青少年身边,他走进武进区运村实验学校,以社团老师的身份定期向学生们现场传授捻纸制作技艺。

如今人们愈发被捻纸所蕴藏的民俗特质与艺术魅力所吸引,值得一提的是,有不少来自日本、美国、新加坡的艺术家们不远万里来到杨桥,只为领略捻纸艺术的风采。

编辑:促织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