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丨浓浓山芋情

2023-11-20 22:00 来源:登瀛观察 字号: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山芋收获季节。我的心情难以平静,因为小时候,山芋一直伴随着我的成长……

退休后,我总爱到农村去,到生我养我的家乡去。与村里的人拉拉家常,更喜欢那“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场景。但我没有地,村里的张叔叔年岁已高,有一块田,约0.6亩,无偿地给我耕种。我很激动,于是和老婆商量长点山芋、种点玉米,去体会一下“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感受。功夫不负有心人,有志者事竟成。在亲朋好友的帮助下,经过初夏垒垄、浇水、插苗,仲夏摸根、除草、翻藤,加之今年雨水充足,我栽培的山芋竟然长得绿油油的,有的山芋还开出了粉红色的喇叭花。中秋节后,山芋垄子裂开了缝,从缝中就能隐隐约约地看到红红的山芋。看样子,今年山芋丰收已成定局。

山芋,属旋花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富含蛋白质、淀粉、果胶、纤维素、氨基酸、维生素及各种矿物质,有“长寿食品”之誉。含糖量15%至20%,有保护心脏、减肥、通便等功效。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记有“甘薯补虚、健脾胃、强肾阳”。由于它对土地、气候要求不高,我国大多数地方都适合种植。明朝时,由于山芋的引进,荒年饿死的人大幅减少,我国的人口数量有了大幅度增长。陈振龙、陈经纶父子引进山芋功不可没,他们父子还因此被载入了史册。

说起山芋,它构起了我对童年的回忆,那时候,稻麦的产量并不高,生产队里要为国家建设作贡献,还要交公粮。上好的粮食交公粮了,剩下的要按工分进行分配。我们家劳力少,因此分配到的粮食也少,所以山芋成了我们家主粮。父母在地里栽种山芋,他们劳作的身影牢牢地刻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每当秋季,我们一天三顿离不开山芋,山芋粥、山芋饭,做山芋粉、把山芋晒成干子度春荒等等。那时候,由于滨、阜、响三县的农村普遍吃山芋,所以外地人把我们这里人讲话的口音称为“山芋腔”。哈哈,走遍全国各地,只要“说着山芋腔,必定是老乡”。

改革开放后,国家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加大科技投入,大力支持农业发展,水稻、小麦、玉米等主粮产量大幅度提高,每亩单产都千斤以上,因此,山芋已退出了过去作为农村主粮的舞台。但人们对山芋的情节仍然抹不去,经科技人员改良后的新品种山芋,不仅产量高,更注重色香味和营养。每当山芋收获季节,城里人都会买几斤品尝品尝。特别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生的人,还有一种刨山芋的情节。与人同乐,其乐无穷。重阳节,我约上几个好友和我一起分享刨山芋的快乐!

收获一堆堆的山芋,有红心的,有白心的,有紫心的。分成一袋袋,送亲戚,送同学,送朋友,送城里的邻居,让他们和我一起分享丰收的喜悦!

岁月蹉跎,一晃我已六十有余。薯香萦绕,一直挥之不去。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过去,山芋承载着我儿时的成长,对求生的渴望,对贫穷岁月的抗争,对幸福生活的向往。现在,山芋承载着我对儿时的追忆,对亲人的思念,对人生秋季的抚慰和退休后的闲里偷忙!

作者:李乃华

诵读:袁微星

插画:邹妍

编辑:刘志红 赵新立 马语涵

编辑:超级管理员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