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丨“解说词”见证雄安之变

2023-11-04 09:15 来源:新华社客户端 字号:

◇“周边越来越热闹,雄安会展中心和会展酒店承接的活动也越来越多。今年以来已承接会议活动400余场,接待约20万人次。”

南文营社区积极探索治理新模式,依托养老驿站开展多样文体活动,60岁以上老年人就餐享受7.5折优惠、70岁以上半价,80岁以上2.5折,累计为200多户居民解决就业问题

现代化不被高楼大厦所定义,雄安数字城市与现实城市同步建设。期盼中的未来已经到来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杨思琪

雄安新区容东片区一景(2023 年9 月 20 日摄) 张铖摄 / 本刊

6年,2360多个日夜。

华北平原上一座新城拔地而起,雄姿英发。

从“一张白纸”开始,雄安新区一步步向我们走来。

讲解员,是了解这座“未来之城”最便捷的窗口。

在一份份讲解词中,遇见“心向往之”的千种可能,看到“妙不可言”的万般姿态,见证“雄安速度”,领略“雄安质量”,凝聚起奔向未来的“雄安希望”。

“讲解词每天都变”

千年伟业,始于启动。

38平方公里的雄安新区启动区是率先建设的区域,也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首要承载地。

2022年5月,雄安新区启动区综合服务中心落成,目前已累计对接企业逾200家,超过40家企业完成签约。

“周边越来越热闹,雄安会展中心和会展酒店承接的活动也越来越多。今年以来已承接会议活动400余场,接待约20万人次。”24岁的赵玮是启动区的一名讲解员,负责向往来参观者介绍启动区内的景观规划和建筑设计。

“9月4日建成20层,9月18日就建成了24层,位于启动区的华能总部大厦两周建了4层,雄安的建筑几乎是一天一个样。”赵玮的讲解词每天都要调整更新。

“太快了,有时讲解词来不及改、跟不上建。”家在保定的张萌,一个多月前来到雄安,和赵玮成了同事。她记得刚来时,启动区企业总部区“001号”中化大厦刚建成4层。眼下,解说词中的这一数字已经更新多次。

在启动区互联网园区,中电信数字城市科技有限公司已经打造完成全球首个片区级的数字道路。“北侧的体育馆、图书馆已经封顶,南面的中国星网总部主体封顶,不远处北京援建的三所‘交钥匙’学校已于9月1日开学,宣武医院一期即将开诊……”在公司一楼展厅,手中的激光笔在沙盘上“扫描”,白佳雪如数家珍。

去年7月,就读于保定学院航空艺术服务与管理专业的白佳雪,到雄安实习。火热的建设场景、蓬勃的创新气息,让她萌生留在这里的想法。

今年7月,她如愿成为一名专职讲解员。实习至今,白佳雪已经讲解了1800多场,最多的一天讲了10场。

前不久,启动区迎来外事团,这是白佳雪第一次接待外宾。当时,她用中文讲一遍,翻译再用英语说一遍,有时她说很长一段话,翻译却只说了几句。

“雄安建得这么好,也要讲得好。”白佳雪给自己定下“小目标”:每天抽出时间学英语,要把雄安的故事完完整整地讲给外国朋友听。

“我学的是航空,但在雄安才找到了‘飞起’的感觉,忙得飞起,更开心得飞起。

截至10月中旬,新区累计实施重点项目292个,完成投资6100多亿元,开发面积覆盖近178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4100多万平方米,3800多栋楼宇拔地而起。

“‘绣花’功夫看得见”

千年古城看雄州,千年新城看雄安。

位于雄安新区东部的雄县,古称“瓦桥关”,是宋代名将杨六郎镇守的“三关”之一。

跨越千年的宋辽边关,战道结构精巧、铺设缜密,数以万计的青砖规格一致、质量统一。“历经千年,‘地下长城’屹立不倒,堪称壮举。”在讲解中,宋辽边关地道负责人金泽强告诉记者,在古战道进行的一项实验里,只要有灯光照耀的砖面,就会冒出一撮撮葱茏油亮青苔。

“你看,这不正像建设中的雄安?从不等靠要,自力更生,奋发图强!”他说。

似乎是历史的映照,今天的雄安,把质量的标尺定位于“面向千年”。

33岁的张俊堂,近两年来,一天工作十四五个小时是常态。

“混凝土结构中要穿插钢板,提高抗震系数”“采用薄钢板法兰连接技术,制作精度高,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相关部门每月至少抽检一次”……作为中铁十二局雄安创新研究院科技园区项目总工程师,张俊堂的介绍为“雄安质量”增添注脚。

在5公里外的雄安新区规划展览馆,“95后”讲解员章鑫磊指着一张色块丰富的地图,描绘着“理想之城”的模样。

“没有单一的城市中心,这里的组团式格局如同打散的魔方,打得越散,意味着人们的生活越便利”;

“15分钟生活圈成为社区标配,上班不堵车、上学不绕远,年轻人在这里找到安居乐业的家园……”

他没有想到,短短两年间,每天说上好几遍的“热词”,已经成为看得到、摸得着、享受得了的日常——全新的平台、便利的通勤、宜居的住房。

在雄安新区南文营社区,数万名回迁群众也迎来了新生活。

南文营社区积极探索治理新模式,依托养老驿站开展多样文体活动,60岁以上老年人就餐享受7.5折优惠、70岁以上半价,80岁以上2.5折,累计为200多户居民解决就业问题……

社区党总支书记王伟肖说:“房子新、环境美,还要日子好。我们要继续下好‘绣花’功夫,把‘人民之城’建设好。”

“在有希望前面加个‘大’字”

雄安新区,究竟“新”在哪儿?越来越多城市建设者和见证者,成为这座“智慧之城”的“讲解员”。

伴随屏幕转动,被誉为“雄安之眼”的雄安城市计算中心,汇聚起超过200亿条城市运行数据,是“云上雄安”的“据点”。

雄安集团数字城市科技有限公司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业部部长姚凯旋告诉记者,以往,一个灯杆上可能装五六个摄像头。如今,依托数字道路建设,多功能信息杆实现一杆多能,既有摄像头,也有传感器,将各类数据一网打尽,提高了城市运行效率。

6年时间里,姚凯旋带领团队搭建起智慧城市基础框架。“现代化不被高楼大厦所定义,数字城市与现实城市同步建设。”这是姚凯旋介绍数字雄安时最常说的一句话。在他看来,数字孪生成为现实,期盼中的未来已经到来。

2018年,成立于北京的眼神科技正式迁入雄安新区,成为首家将总部落户雄安的人工智能企业。那时,还不到30岁的李强是公司最早进驻雄安的成员之一。

几年过去,他和团队先后承担了雄安新区生物识别示范项目、园区智能安防、校园智慧化等多个重点项目,30余项智能化场景相继落地。

海绵绿地、智能路灯、生态停车场、人脸声纹识别的无人超市、无人驾驶车辆……从云端到地下,从生态到生活,这些充满科技感的元素,成为人与自然、人与科技和谐共生的缩影。

“雄安到底怎么样?”“发展前景好不好?”“这座城市的吸引力有哪些?”

几年间,常有朋友这样问他,不少求职者在应聘时,也会抛出关于雄安发展前景的问题。

“从前三年的规划设计,转入大面积建设发展,如今的新区格局越发明朗”;

“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政府之间的沟通是顺畅的、合作是丰富的”;

“这里是一方有希望的热土,特别适合年轻人创业”……

李强经常这样回答。

“我还要在有希望前面加一个‘大’字,大有希望!”

(《瞭望》2023年第45期 )

编辑:超级管理员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