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亭湖:“小田变大田”助力增产增收 科技赋能绘就金秋好“丰”景

2023-10-29 10:05 来源:亭湖区融媒体中心 字号:

又是一年陌上秋,遍地金黄谷飘香。金秋十月,和煦暖阳普照着亭湖大地,亭湖区水稻等农作物迎来丰收季。截至10月25日,21.5万亩水稻已收获6.15万亩,占比28.6%;玉米收获面积4.67万亩,进度达98%,本周将全部收获完成。大豆收获面积3.63万亩,已全面完成收,获田间地头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小田变大田

农民笑得甜

“今年真是个丰收年。”望着金灿灿的稻穗,在被压弯的稻秆上随风摆动,陈凤群的脸庞笑开了花,“今年水稻亩均产量达到750公斤,我们的日子真是越过越好了!”

陈凤群是便仓镇金陈村一组村民,也是承包该村340亩耕地进行粮食种植的“大户”。大约10年前,年近50岁的陈凤群看到亭湖乡村振兴勃勃生机,萌生了包田种粮的想法,在与丈夫孟红军商量后,两人一拍即合,决定在村里承包耕地。自此,每年靠着种植300多亩田,她的家庭年均增收10多万元,一家人走上了农业增收致富的道路。

近日,陈凤群家里迎来了收获的时节。当天下午,陈凤群戴着遮阳帽,在自家田块里指挥着两台收割机分区作业,又联系运输车转运刚刚收获的稻谷,忙得不亦乐乎。“还得感谢‘小田变大田’政策,如今田好种了,效率提高了,成本却节省了不少。”忙碌之余,陈凤群感慨道。

原来,以前她家种植的340亩耕地,有158块小田和碎田,无论是种植收割还是田间管理都十分不便。自从亭湖区实施“小田变大田”改革后,通过流转土地经营权置换田块的方式,将她家原本分散零碎的耕地集中起来,田块被整合成了26块,真正实现了田成片、路相连、渠相通,土地利用效率进一步提升,更加适合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近年来,亭湖区抢抓农村改革试验机遇,因时、因地、因势制宜推行“小田变大田”改革,探索在农民自愿前提下,结合农田建设、土地整治逐步解决细碎化问题,将全区66196户农户的36.22万亩承包地,由原来的19.75万块合并成4.08万块,并新增高产田4.2万亩以上,全区现代农业实现了规模化发展,为农业增效、粮食丰收、农民致富提供了有力支撑。截至10月25日,全区已收获的6.15万亩水稻亩产达到750公斤左右,预计今年秋粮总量与去年同期相比提高约5.75%,今年丰产丰收已成定局。

全程机械化

颗粒尽归仓

秋风徐徐拂过,阳光洒满大地,忙碌的丰收景象在亭湖区不断上演。10月24日上午,在位于盐东镇坞港村广德家庭农场的承包田,6台大型收割机按照各自区域分工,在茫茫“稻海”中来往穿行。伴随着履带运转的声响和“隆隆”的轰鸣声,经过脱粒装置、粉碎设备处理后,秸秆全部从机尾排出全量还田,稻谷被全然收入,并通过输粮管道卸进运输车中,一举实现颗粒归仓。

“这效率真是太高了,一台收割机一天可以收水稻40亩左右,真是省时又省力。”广德家庭农场负责人征金成说道。征金成是当地一位“名气十足”的种田大户,今年在坞港村承包了6000多亩耕地,建设高标准农田,通过平整田埂、垄沟、废塘等方式,并集中配套沟渠、闸站等设施,运用互联网、信息化等科技手段,实现了从“会”种田向“慧”种田转变。

近年来,亭湖区坚持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目标,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提升耕地质量、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抓手,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向纵深发展,全力打造集中连片、设施完善、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确保让庄稼长得好、农机进得去、粮食运得出。

另一个田块上,农户们正操控4台大型犁田机有序作业,将田地中的耕层土壤翻转,同时将杂草和植物残渣掩埋进土壤中,为即将到来的秋种奠定良好的基础。“大型农业机械旋耕作业,可以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土壤质量、保持农田环境。”看着刚翻完土的田地,征金成说:“从水稻的种、管、收、耕全程都是机械化作业,作业速度和效率明显提高,也节约了许多劳动力。”

今年秋收,全程机械化也是一大“亮点”。亭湖区以21.5万亩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为契机,全力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推动“动手”的农机手取代“弯腰”的劳动者,加快解决农业生产中成本高、缺技术、缺劳力的问题,依托大量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烘干机等农机器具,进一步加快水稻收割速度,推动水稻生产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截至目前,亭湖区已投入谷物联合收割机等农机450台(套),推动全区秋粮“颗粒归仓”。

农民少跑腿

产业快发展

日前,记者来到南洋镇才堂村丰溢良之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只见仓储厂房内运粮挂车有序卸载刚收获的稻谷,一座接一座“粮食小山”鳞次排列,“静等”着进入热风炉中进行烘干处理,该公司总经理孙靖宇正手执谷物水分测定仪进行认真测量。除了承包的1500亩水稻田之外,该公司还从南洋镇、黄尖镇及盐东镇的村民和种植户中收购稻谷,为他们提供就近收购、高价收购的便捷服务,真正让农民少跑腿也能卖出高价钱,帮助广大村民端稳粮食“金饭碗”、撑起“钱袋子”。

在大米加工厂区内,也是一派忙碌的景象。伴随着机器轰鸣,工人们操控设备,监视各道加工工序,去石、剥壳、谷糙分离、碾米、抛光、色选……一袋袋还带着余温的大米从碾米机输送出来,随即便被装袋封口,准备运往区内外各大超市、直销窗口供市民们选购。目前,该公司已建立起大米“种植、收购、烘干、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农产品产业体系,秋收期间每天生产大米超50吨,全部供应市场,日收入约30万元。

“让‘亭有味稻’品牌走出去,更让亭湖大米走出去、火起来,一直以来都是我梦寐以求的愿望。”孙靖宇介绍,公司申请注册了“良之泉”品牌商标,拥有永辉超市大米订单超2000吨,同时销往南京、昆山、上海等地,受到当地市民的广泛喜爱。

该公司还积极推动体制创新、经营创新和服务创新,构建了“合作社+团组织+电商”的产销合作体系,持续扩大生产规模,全面推进农产品深加工,不断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推动品牌做优做大做强。

近年来,亭湖区坚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动摇,把培育和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不断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以精准化举措培育农业产业全链条发展,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最大限度地帮助、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截至目前,全区共有示范家庭农场323家,其中省级示范家庭农场37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64家、区级示范家庭农场222家。

卢凯 顾善龙
编辑:洪云柳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