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正在读的一本书丨血与火中崛起的丰碑(孙成栋)

2023-10-24 10:46 来源:学习强国 字号:

翻过《中国红军演义》的最后一页,我心灵的山峰间仿佛流过一条绵延不绝的沸腾之河。

在八十多年前的血与火中百炼成钢的中国工农红军,留给后人太多的故事、传奇、轶闻和历史的记忆,独特的魅力使它犹如一个完美的神话、一种执着的图腾,用信仰与赤诚完成了一场无畏的抉择、一次坚定的跨越、一曲铿锵的壮歌。那一段岁月、那一种精神一直吸引着几代人的视线,洗礼着几代人的灵魂,震撼着几代人的心扉。

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秋收起义……当一幕幕恢宏、生动、壮观的革命画卷从岁月的深处走来,通过著名军旅作家胡兆才的长篇章回体小说《中国红军演义》向后来者进行深层次展示,我无法不用诚挚的心灵、奔腾的热血、含泪的歌吟,去感受那份绵绵不息的情怀、追寻那些伟岸挺拔的背影、仰望那面永远鲜艳的旗帜。

墨香与硝烟齐萦绕,枪声与琴音共徘徊。细读八十余万字的《中国红军演义》,这一倾注胡兆才多年研究红军史全部心血和成果的磅礴乐章,这一全面描写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成长历程的壮丽史诗,这一继承党和人民军队光荣传统的鲜活足迹,这一弘扬红军精神、长征精神的生动教材,令人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沉重、凝重与厚重。十载风霜雪雨,十度披荆斩棘。沉浸于这本书的字里行间,我清晰而完整地看到,中国工农红军的十年历史,从总体上说,前期是各部的建立和人民军队建设,中期是各战略区大规模反“围剿”和全军实现初步正规化建设,后期是主力完成长征任务、全军向抗日战争迈进。那三千六百五十个日日夜夜,跌宕起伏,险象环生,惊心动魄,可歌可泣。

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全面反映中国工农红军成长历程的章回体小说,《中国红军演义》运用演义的形式,按照时间的顺序,倾情描绘出一幅波澜壮阔的红军战斗、生活画卷。胡兆才在这部书的创作过程中,严格遵循秉笔直书、注重史实、不搞戏说的原则,尽最大可能做到有史有据,让读者自己从中领悟中国革命历程之艰辛、胜利之不易,为人们留下了一部具有丰富的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的中国工农红军史。在胡兆才平实、淳朴、简洁而又深刻、细腻、饱满的笔触下,中国工农红军的战斗、生活历史——这一人类活动史上最伟大、最壮美、最富有传奇色彩的历史事件,这一举世无双、空前绝后、震惊中外的岁月珠贝,淋漓尽致、层次分明地呈现在每一位读者面前,引发强烈而持久的共鸣。

在这部气势雄伟的大部头作品中,作者还秉持“大气魄、小切口,大场景、小角度”的理念,在人物塑造上动足脑筋、下足功夫。不仅传神地描写了毛泽东、朱德、周恩来、聂荣臻、徐向前、张闻天、王稼祥等党和红军优秀领导人的光辉形象,也客观地刻画了王明、张国焘、夏曦等人物在革命洪流中表现出的狭隘、乖戾与自私,还写实地再现了蒋介石、陈诚、何应钦、李宗仁、白崇禧、陈济棠、龙云等国民党将领在“围剿”红军过程中的“复杂”表现。一个个栩栩如生、个性鲜明的人物,支撑起一个个曲折多舛、跌宕起伏的情节,给人一种浓厚的历史纵深感、深刻的心灵认同感和丰沛的人文真实感。

中国工农红军波澜壮阔的经历,虽然已在岁月的长路上渐渐远去,但它给我们留下的最宝贵的财富是生生不息的红军精神,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灵魂要义。我想,中国工农红军能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创造奇迹,是因为他们把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放在了首位,正是这种崇高信念的力量、这种坚韧精神的力量,支撑着他们跨越了种种艰难险阻,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在中华民族的各项事业需要不断实现新突破的今天,尤其需要发扬这种革命的精神,而这种崇高的精神,正是我们现代许多人所缺少的。

掩卷之际,朝霞满天。呵,英勇的红军,不朽的红军,壮烈的红军,你是一座永恒的丰碑,一座在血与火中崛起的丰碑,一座穿透一切羁绊的丰碑……

“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编辑部

电话:025-58682029 025-58682081

孙成栋
编辑:超级管理员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