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丨牛不耕地,人不务工:“炒牛”“赌牛”,斗牛民俗变味了

2023-10-17 10:26 来源:新华社客户端 字号:

半月谈记者 相文昊

斗牛是我国西南部分地区的传统民俗活动。近年来,有些地方斗牛活动逐渐变味走样,原本农闲时的娱乐项目在商业化运作下全年无休,出现“炒牛”“赌牛”等现象。

斗牛活动

耕牛成专业“斗士”,比赛全年无休

在西南某省部分地区,从县到村都有斗牛场,每逢斗牛比赛举行,现场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半月谈记者调查发现,斗牛习俗存在过度炒作、下注赌博等问题,部分农户以此为业却收益微薄,“牛不耕地,人不务工”现象突出。

在斗牛协会、公司举办的部分商业化斗牛比赛中,设置了从数万元到几十万元的高额奖金。一些村民为了拿奖或“炒”高牛价,纷纷投入养斗牛,一些普通家庭的养牛成本占到家庭收入一半以上。

一名村民家中养了两头斗牛。“牛要吃玉米、米糠和鸡蛋,两头牛一年的饲养成本近3万元。”该村民说,家庭收入靠儿子外出务工,一年在4万元左右。

在部分地区,全村众筹养斗牛现象普遍,斗牛承载着村庄的荣誉。“以前一头牛两三万元,全村分摊下来没多少。现在一头斗牛价格飙升至二三十万元甚至五六十万元,全村每户要出几千元。”一名村民说,一些村民平时交300多元的医疗保险拖拖拉拉,凑2000元买牛养牛却拿得出来。

一名村民告诉半月谈记者,以前斗牛只有在每年七八月份农闲时才进行,但随着斗牛热度越来越高,耕牛变成专业“斗士”,斗牛比赛也全年无休。

利用斗牛活动开展的线上线下赌博也暗流涌动。一类是线下赌博。一名斗牛爱好者告诉半月谈记者,这类赌博被称为“下黑彩”“打单架”,即私下单独比赛,熟人间小范围开盘下注。半月谈记者在西南地区某村斗牛场蹲点发现,不时有牛主们相约“打一架”。

另一类是在线上直播参赌。一款App可付费观看大型斗牛赛事直播,半月谈记者在直播间里看到,一些用户建起“娱乐群”吸纳观众赌博。一名观众直言:“我看直播是为了赌钱,一场比赛买了4个群。”部分用户表示,这种线上赌局参赌金额从几十元到2万元不等。

据了解,斗牛赌博案件近年来在多地时有发生。2022年4月,贵阳市花溪区孟关乡某村破获一起斗牛赌博案,18名村民在斗牛现场开盘赌博被行政拘留。

防止过度商业化,让斗牛回归良风美俗

近年来,一些民间资本进入斗牛圈,成为“炒牛”的重要原因。一些非传统节日的斗牛比赛未经相关部门批准而举办,养牛的村民为了获得奖金、提升牛价,不断参与商业化斗牛比赛。一名村民介绍,普通斗牛的价格在4万到5万元,随着比赛胜率提升,牛价也会随之抬高,个别斗牛致富的案例刺激群众,让一些群众认为养斗牛值得投资。

斗牛赌博也较难监管。受访人士表示,斗牛赌博一是“小”,二是“隐”,一些地方习以为常。基层民警告诉半月谈记者,此类案件一般群众举报才会处理。“村民自己玩就像打麻将一样,只要金额不大一般也不好处理,而线上大金额赌局不易发现。”黔东南州检察院一名工作人员说。

贵州财经大学教授、贵州省侗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吴媛姣建议,探索政府指导、村民参与的斗牛赛事运转机制,理顺斗牛产业利益联结机制,用好斗牛文化凝聚集体、崇尚勤劳的积极象征意义,回归良风美俗,将原生态斗牛习俗转化为促进乡村振兴的文化风尚。

受访基层干部建议,加强多部门协作配合,建立信息共享、齐抓共管的联动机制,及时发现赌博犯罪线索,严厉打击斗牛赌博等违法犯罪。同时,相关部门应规范整治炒牛乱象,为过热市场降温。

有学者认为,应广泛开展移风易俗宣传,引导村民以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取代赌博陋习,涵养文明乡风。

编辑:苏娅

编辑:超级管理员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