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首次发掘唐代制盐遗址!再现《熬波图》制盐工序

2023-10-12 09:39 来源:登瀛观察 字号:

日前,从盐城市博物馆获悉,位于东台梁垛镇的缪杭遗址考古发掘工作即将收官。这是盐城市首次考古发掘距今1000年左右的唐代制盐遗址。现场发现的水沟、蓄水池及出土的瓷器、陶器,对深入研究盐城市的制盐历史、成陆过程,提供了重要的实物支撑。

缪杭遗址发掘现场全貌

在考古现场看到,在一个东西长约30米、南北长约 20 米的挖掘坑中,工作人员正用刮铲小心翼翼地铲去遗址上的浮土。而在他们身旁,两条南北走向、距离地面约3米的平行水沟尤其引人注目。来自江苏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杨广帅是考古现场负责人,他告诉记者,两条水沟应该是出现在晚唐时期,用于引入海水,它们之间较为平整的地面,是“晒灰取卤”的摊场。此外,在这个大坑北侧几十米,还有一处坑址,是较早前发掘的。

两条平行水沟均为唐代遗迹

缪杭遗址位于梁垛镇董贤村九组,旧属缪杭村,地处泰东河东、梁垛河西岸。2019 年东兴高速工程开工前,对沿线进行考古调查时发现的。2022年8月,南京博物院联合盐城市博物馆和东台市博物馆,对该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确认为晚唐五代时期的古代制盐遗迹。遗址大部分区域压在民房之下,核心区四周被老河道环绕,总面积约6.75万平方米,目前考古发掘面积约 1600 平方米,共清理灰坑71座、沟17条、水井2眼、墓葬1座。

缪杭遗址发现了盐业生产环节中引蓄水、晒灰制卤、淋卤等相关遗迹,还有宋代人工开挖的蓄水池,用来存放海水或卤水。据元代成书的制盐典籍《熬波图》中记载,制盐时需先在地面上平铺草木灰,然后通过水沟引入海水,再用海水泼灌草木灰,经过晾晒草木灰就变为“咸灰”,收集之后再用海水“淋灰取卤”,得到卤水。经考古人员研究,现场遗迹与古籍中描述较为一致。

出土的大量瓷器

此外,遗址现场还出土了瓷器和陶器等遗物400余件,其中瓷器数量最多。主要有碗、盘、盂、壶、瓶、杯等生活器物,时代从唐宋延续至明清。瓷器以宜兴窑居多,还发现有长沙窑、德清窑、繁昌窑和寿州窑等。据悉,窑口的不同对研究盐城古代交通状况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长沙窑出产的瓷碗残件

盐业考古是当前国内考古界前沿研究领域之一,也是“江苏地域文明探源工程”的重要课题之一。杨广帅表示,缪杭遗址作为晚唐五代时期的制盐相关遗存,在盐城是首次考古发现,为研究盐城市唐宋时期的制盐工艺、盐民生活和海岸线变迁提供了珍贵的基础材料,对探讨唐宋时期盐城的盐业生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顾善济
编辑:洪云柳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