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零距离 | 一条重焕生机的万里茶道

2023-09-27 20:41 来源:新华社客户端 字号:

新华社福州/圣彼得堡9月27日电 题:一条重焕生机的万里茶道

9月的闽北古镇武夷山下梅村,树影婆娑,静谧安然。走近村口,可见“晋商万里茶路起点”石碑,意蕴悠长。

自17世纪末开始,伴随着俄罗斯市场对茶叶需求的不断增加和中俄茶叶贸易的逐渐兴盛,以大盛魁商号为领头羊的晋商抓住机遇,贯通了南起武夷山、北达俄罗斯圣彼得堡的茶叶贸易之路,这条长达1.3万公里的贸易通道被称作万里茶道。

古道悠悠,茶香缕缕。如今,随着中蒙俄三国携手共建“一带一路”,这条曾经的“世纪动脉”的历史文化价值被不断重新发现,在推动经贸合作、促进民心相通的时代浪潮里焕发出新的生机。

茶道贸易促进南北方及中外文化交融

下梅村自清初起即有晋商来此贩茶,后发展成闽北地区最大的茶贸集散地。当地县志记载:“康熙十九年间,其时武夷茶市集崇安下梅,盛时每日竹筏三百艘,转运不绝”。由此可见当年下梅村茶叶贸易的繁盛。

据武夷山团茶制作技艺传承人邹应文介绍,晋商与下梅村商贾合作,精选收购茶叶,在当地创立茶坊、茶库,将散茶精制加工成红茶、砖茶,一路辗转运至河北张家口,再换骆驼运到俄罗斯为茶叶贸易而特设的边贸城市恰克图,最终到达莫斯科及圣彼得堡,继而销往欧洲其他国家。晋商与下梅邹氏合作设立了“景隆号”商号,双方精诚合作100多年,每年获利百余万两白银。

9月5日,新华社俄罗斯籍记者玛莎在福建武夷山下梅村。新华社记者 赵宇 摄

茶叶自中国采摘到运至俄欧销售,全程约需一年。由于北方气候干燥利于茶叶保存,经万里茶道陆路贩运至俄欧的茶叶,味道和质量胜过通过海路输入的茶叶,在当地更受青睐。

咸丰年间,南方茶路受阻,晋商把目光转向湖南安化和湖北羊楼洞,在当地将茶叶加工成砖茶,沿水路运至汉口集中再往北陆路转运。熙熙攘攘间,万里茶道继续散发着魅力与醇香。

湖北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黑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权威说,砖茶特殊的制作工艺使其利于长时间保存,陈年青砖茶的味道随着时间推移而愈加浓郁纯正。

9月9日,游客在湖北赤壁羊楼洞明清石板街参观游览。新华社记者 杜子璇 摄

19世纪中期,俄商纷纷前来汉口开展茶叶贸易。他们最初在湖北羊楼洞一带开设茶厂,后又将茶厂搬迁到汉口并改用蒸汽机和水压机制作砖茶,主营茶叶对俄出口。此后,汉口茶叶出口快速增长。到19世纪末,汉口茶叶出口量已占中国茶叶出口总量的60%以上,汉口因此成为名副其实的“东方茶港”。

如今在武汉汉口区沿江大道一带,仍可见多栋当年俄商修建的俄式建筑,它们共同见证了中俄茶叶贸易的历史。在俄商顺丰茶栈码头旧址上修建的万里茶道雕塑文化园,8组雕塑生动再现当年茶叶贸易的景象。

随着一条条运茶驼道的延伸,一座座城镇在荒原崛起,文化随之交融。

深入俄罗斯民心的饮茶习俗

茶叶在几个世纪前传入俄罗斯后,逐渐为当地居民接受并喜爱,俄罗斯因此发展了本国独特的饮茶文化。伴随着饮茶习俗的普及,18世纪俄罗斯出现了专门用于煮茶的茶炊。直到今天,配着糖果点心喝加糖的茶仍受俄罗斯人青睐。

俄罗斯著名诗人、作家普希金在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中写道:“天色转黑,晚茶的茶炊闪闪发亮,在桌上咝咝响,它烫着瓷壶里的茶水;薄薄的水雾在四周荡漾。”诗人笔下的茶炊烘托出俄罗斯茶文化特有的温馨气氛。

9月25日,两名俄罗斯女子在圣彼得堡的家中喝茶。新华社发(莫京娜摄)

为满足人们的饮茶需求,莫斯科及圣彼得堡等地曾大量开设茶馆。俄政府为打击酗酒,甚至一度给各地茶馆以税收优惠,鼓励人们用饮茶来代替饮酒。

俄罗斯国际合作协会主席谢尔盖·卡拉什尼科夫说,中国茶叶对俄罗斯人民的生活和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部分替代了克瓦斯、啤酒及家酿酒,饮茶习俗在俄罗斯文化中已根深蒂固,“茶事实上已经成为俄罗斯的一种民族饮品”。

在西伯利亚及蒙古高原地区,茶叶助消化、解油腻的功效尤其受到以肉食为主的牧民喜爱,而由砖茶煮成的咸奶茶则成了蒙古族居民的传统茶饮。

这是8月30日拍摄的山西祁县昭馀古城渠家大院一角。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山西并非茶源地,而晋商却主导万里茶道200多年,有商号、茶庄甚至在莫斯科及俄罗斯其他城市设立分号或分庄。对此,山西祁县晋商研究所所长田建说,“晋商以诚实守信、开拓进取、务实经营、和衷共济、经世济民的精神开辟了万里茶道,并且在这条道路上推动形成了互通互赢、和谐相处的贸易格局”。

在山西祁县昭馀古城的渠家大院,有一本手抄本《行商遗要》,详细记录了祁县商人在湖南安化办茶的情况:从茶叶收购、加工、包装到运输,每道工序都有详细规定。而近年来发现的另一本晋商手稿《行商纪略》,则详细记录了祁县茶商在福建下梅以及湖北羊楼洞等地办茶、随后北上销茶的历史。

万里茶道重焕生机

在两个半世纪里,万里茶道“彼以皮来,我以茶往”的贸易不断,成为欧亚大陆兴起的又一重要国际商道,中俄两国以茶为主的贸易,推动了我国内地种茶业和运输业的发展,促进我国北方草原和俄西伯利亚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

然而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海运、铁路运输的发展和苏联对我国茶叶需求的减少,万里茶道逐渐萎缩直至废弛。如今,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推进,万里茶道在沉寂一个世纪后,终于再次走进大众视野。

2013年9月,出席中蒙俄三国市长会议的代表签署倡议书,迈出万里茶道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步伐。2019年3月,国家文物局将万里茶道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万里茶道申遗正式上升到国家层面。

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黄柏权说:“中蒙俄三国就万里茶道联合申遗,对于增进三国传统友谊和政治互信、推动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眼下,当年的万里茶道沿线已开通发达的航空、公路和铁路运输网络,便捷的交通加速推动中蒙俄三国经贸合作和人员往来。俄罗斯作为茶叶消费大国,对中国茶叶的需求不断增长,大量中国茶叶搭乘中欧班列对俄出口。去年8月,湖北省首列茶叶出口专列搭载着约1000吨红茶从武汉出发,仅用20天时间即抵达莫斯科。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蒙两国守望相助,蒙古国向中国捐赠3万头羊支持中方抗疫,湖北省则用深受蒙古国人民喜爱的青砖茶回礼,以“羊来茶往”的方式续写两国友好新佳话。

6月16日,人们在蒙古国东戈壁省赛音山达举行的“茶和天下·雅集”活动上品茶。新华社发(苏力雅摄)

卡拉什尼科夫说:“几个世纪以来,万里茶道一直是连接中国、俄罗斯与欧洲的经济和文化桥梁,至今仍在民间友好方面发挥着特殊作用。”

一度湮没于历史长河的万里茶道,正在人文、旅游、经贸等领域为沿线国家和城市带来新的合作机遇,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绽放全新的生命力。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这个倡议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探索远亲近邻共同发展的新办法,开拓造福各国、惠及世界的“幸福路”。十年来,无数人的生活与命运,因“一带一路”而改变。

关注大时代,也关注普通人。7月24日起,新华社推出“一带一路·零距离”内外联动系列报道,聚焦发生在“一带一路”沿线的人和事,通过国内与驻外分社记者联动报道,生动讲述“一带一路”十年书写的那些命运与共故事。

更多阅读,请点击

【专题】一带一路·零距离

文字:金学耕、赵宇、刘恺、魏忠杰、王晨笛、王昕怡、耿鹏宇、安晓萌、阿斯钢、玛莎

摄影:姜克红、詹彦、杜子璇、亚历山大、莫京娜、苏力雅

摄像:潘志伟、徐伟、陈嫱、叶燊、陈田浩、任亭宇

编辑:谢栋风、周晓华、马震、丁莹、梁毅、侯莉萍、汤洁峰、常天童、孙丁、何梦舒、杨天沐、张维革、许睿、李任滋、段卓力、徐宁、王帅龙、王丰丰、王申

海报:卢哲、施鳗珂、陈聪颖

统筹:项开来、闫珺岩、曾繁娟、李鹏翔、柴海亮、杨咏、梁建强、吕梦琦、杨云燕、胡隽欣

新华社国际传播融合平台出品

编辑:超级管理员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