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见丨美哉,鱼汤面

2023-09-21 18:46 来源: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融媒体 字号:

美哉,鱼汤面

杨应和/文

凌敏/诵读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鱼是东台水乡的物产,自然成为我们饭桌上必不可少的食物。清蒸鱼、红烧鱼、酸菜鱼、烤鱼等等名目繁多、花样百出,但能成为老少皆宜雅俗共赏,并成为一地风物,且具有地方的人文意义的,当属东台鱼汤面。

正宗鱼汤面的取材非常讲究,必须购买河水里自然生长的活生生的鲫鱼、草鱼、黄鳝。制作方面,前一天下午就要把购买来的鱼解剖洗净,加入猪骨倒入锅中,水没过,小火慢慢炖,直至汁水全部被鱼肉吸入。捞起,锅中加油,添加生姜、葱等作料,把熬好的鱼肉再倒入锅中翻炒,直至颜色呈现金黄色,装到干净的盆子里自然冷却备用。

待到次日一大早,远方的天际还未泛白,黄色的路灯,让本已宁静的街道愈发显得空旷。而此时,正是鱼汤面熬制的时候。厨师把昨日下午做好的鱼汤半成品放到一个锅里,加入凉水,大火煮沸后改为小火,慢慢熬制。文火慢炖,把鱼肉里的各种营养稀释到汤中,最大限度保持食材的鲜美。2个小时后,汤色清白如牛奶的鱼汤就大功告成。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升起的时候,世界开始喧闹起来,早餐店也到了一天中最忙的时候。匆匆的上班族、带着孩子上学的家长纷纷赶到,顾客们络绎不绝。点餐收费,前台随后转头对着厨房里吆喝着,一声声的吆喝中,一碗碗热气腾腾的鱼汤面准时送到各个顾客桌前。

吃鱼汤面不仅是为了果腹,更是一种享受。现代人越来越注重养生,崇尚绿色食物、懂得返璞归真,鱼是来自大自然的食材,零添加、无污染,最得天地灵气,且营养丰富,所以由鱼熬制成的鱼汤成为人们的喜爱之物是必然的。

鱼汤面是小城最具人间烟火的吃食。如果说,八点之前吃鱼汤面的是上班和上学一族,来不及细细品尝,那么,八点之后,早餐店又会迎来一阵高峰期,那就是上过夜班的工薪族,七八个围坐在一起,兴致盎然,共品鱼汤面之美味,亦是一道风景。吃的是情谊,聚的是人气。也有亲朋好友、一家老小、文人雅士聚集一起,他们先是小饮一口鱼汤面,脸上流露出惬意的神情,然后再用筷子挑出细细的面条放在嘴里慢慢咀嚼着。

东台鱼汤面已有近260年的历史。关于它的产生,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据传乾隆年间,东台有一家开面馆的老板,一天晚上,他在街上发现了一家新来的卖面条的小摊,便去买了一碗。端在手上一看,只见面汤浓厚雪白。一会儿工夫,碗面上就结了一层薄膜。他尝了一口,又鲜又香,比自己店里的不知要强多少。老板心里一动,便向摊主细细盘问。原来,那摊主竟是来自皇宫的御厨。由于有一次没有把汤烧好,就被逐出了皇宫。无奈之下只能挑个小摊,四处流浪,聊以糊口。老板听说后,心想这竟然是一道御膳,怪不得如此美味可口。于是连忙将摊主请到店中,由他掌厨。从此,这店里的面汤,全是用的那御膳厨师亲手调制的鱼汤,尝过的顾客赞不绝口。于是一传十、十传百,四乡八镇,远近闻名。“鱼汤面”就此成为地方享有盛名的特产。

这么说来,鱼汤面可以居庙堂之高,也可处江湖之远。东台鱼汤面裹挟着浓浓的历史感而来,却始终保持着水乡文化的淳朴本位,吸引着每一个食客的味蕾。2008年,东台鱼汤面被列入《盐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5年11月,东台鱼汤面成功入选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味蕾深处是故乡。一碗鱼汤面,让我们感受到乡的亲切。吃上一碗鱼汤面,将我们的味蕾和心灵同时唤醒。美哉,鱼汤面。

编辑:顾原源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