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见丨母亲做的大豆酱

2023-09-20 18:30 来源: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融媒体 字号:

母亲做的大豆酱

沈益亮/文

凌敏/诵读

我出生在上世纪60年代,那时农村的粮食不足,蔬菜也短缺,每年盛夏时节,母亲都会做豆酱给我们吃。母亲做豆酱的初衷,主要是为了弥补秋冬季节家里菜食的不足。

母亲做的豆酱,其主料当然是黄豆啦。那时候,家里用豆子做豆酱并不难。我的家乡四季分明,气温适宜,土壤肥沃。最适宜种植的秋季农作物就是大豆、玉米和高粱,直到现在,我们那里依然保持着这种传统的耕作模式,真正地应了那句: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黄豆收割后,母亲都会除去大豆中的杂物,精挑细选一些质地饱满的上好黄豆,然后用一个布袋子装好,精心储藏起来,等到来年的盛夏用来做豆酱。做豆酱一般选在盛夏时节,因为天热易于煮熟的豆子发酵。

母亲做黄豆酱很讲究。先用清水清洗干净,然后把大豆放到大锅里煮熟,色黄而饱满诱人,捞出锅的过程中总免不了被我们几个小馋猫偷吃,母亲看见我们吃得开心的样子也偷着乐,并不指责。等豆子凉透,母亲便拿出簸箕倒入两碗面粉,混入豆子,豆子表面很快就均匀地裹了一层面粉。随后,在铺满南瓜叶或苍耳叶的小床上均匀地铺开,在屋里晾着。前两天不见豆子有什么异样,第三天,豆子有些发乌,有些表面长出了一些细小的白色茸毛。我有些诧异,问母亲,母亲说:“不必担心,那是菌丝。”差不多过了一周,白色的菌丝开始泛青变绿,像是发霉变质,母亲仍不慌不忙,将豆子转移到簸箩中,端到阳光下暴晒。

几天后,母亲便开始用酱缸做大酱了,也叫“下大酱”。下酱用的盐是大粒盐,盐、酱、水的比例要适中。待盐水冷却后把酱饼注入缸中与盐水混合,搅拌均匀即可封缸晒酱。蒙酱缸用的布母亲叫它“酱缸蒙子”,选那种纯棉的,纱布是首选,因为它透气性最好,不至于捂坏大酱。密封好后,将缸放到太阳光下晒,晒酱是为了让大酱充分发酵,让灼烈的太阳温度蒸发多余的水分。等时候差不多了,母亲把封闭严实的酱缸打开,每天早晚用木制的酱缸耙在酱缸里上下“打耙”“撇沫儿”,以便让大酱加快发酵。慢慢地,缸子里豆酱越来越稠。终于有一天,酱缸里飘出了令一家人心醉的酱香,在我们眼巴巴的等待中,豆酱终于做好了。醇香味道扑鼻而至,令人垂涎欲滴。每当我目睹母亲制作黄豆酱的繁琐过程,都特别叹服她的手艺。经过母亲一夏的辛苦劳作,便可让一家人尽情享用了。此后的日子里,新鲜的豆酱成了家里的必需品,是儿时餐桌上绝佳的下饭菜。

现如今我也品尝过从超市买来的黄豆酱,可哪个都没有母亲做的香。大豆酱浸润着母亲对家人对生活的挚爱,母亲是把感情做进了酱里,因此,母亲的大豆酱有一种家的味道,有一种阳光的味道,也是一种幸福的味道。如今,母亲离开了这个她深深爱着的世界,我再也享用不到母亲亲手做的大豆酱了。然而吃母亲做的大豆酱长大的我,直到现在,唇边还依然留着母亲的大豆酱之醇厚、芬芳。

编辑:顾原源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