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低碳零碳 擦亮绿色能源名片

2023-09-20 06:37 来源: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融媒体记者 杨磊 字号:

作为“风光”名城,我市全面践行“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战略,以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为总抓手,大力培育新能源产业,积极推进低(零)碳产业园建设,加速构建“风光火气氢”一体化能源开发利用格局,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为实现“双碳”目标作出盐城贡献。

现场见闻 采访点位:射阳港低(零)碳产业园

绿色发展 “碳”索未来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射阳港经济开发区充分发挥“能源结构合理、产业发展低碳、生态资源富集、电网架构清晰、绿色碳汇充沛”五大优势,全方位融入“零碳”理念,高水平建设低(零)碳产业园区,在绿色低碳发展新赛道上破题起势、勇当先锋。

中车时代、远景能源等风电产业龙头企业生产正酣,远处射阳港区码头,忙碌地进行着吊装运输作业……放眼射阳港低(零)碳产业园,处处涌动着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

射阳拥有全省最大的海域面积,“风光”资源无限。如何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重大项目是关键。目前,园区已入驻中国华能、龙源电力、远景能源等27家行业龙头企业,正在加快中车新能源智造产业园、CQC新能源创新基地、中丹(欧)产业园等“园中园”建设,探索布局氢能“制储输用”全链条、海洋装备等特色产业。

一排排风机迎风转动,一块块光伏板熠熠生辉,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绿色动能。射阳港低(零)碳产业园与龙源、华能等头部企业合作,建成近海装机容量70万千瓦、陆上99.7万千瓦、集中式光伏电站15.2万千瓦,年发电量37亿千瓦时。

持续做大绿电供给量,坚持“源网荷储”一体化打造,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创设更多应用示范场景,加快建设“零碳社区”,推广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绿色生活。建设“能—碳”双控管理平台,完善碳足迹数据核算和追溯体系,努力推动园区更多产品进入国际市场“一较高下”……

围绕打造长三角首个全绿电低(零)碳示范园区的目标定位,射阳港低(零)碳产业园明确以零碳产业为“内核”、数字技术为“底座”、产城融合为“架构”的建设路径,聚焦工业节能降碳、零碳能源供给、碳汇能力提升、能碳协同管理、应用场景布局等五个重点领域,扎实做好能源降碳、产业零碳、生态固碳三篇文章,致力打造绿电应用示范地、绿色产业集聚地、绿色标准策源地。

全景扫描

拥抱“双碳” 不负“风光”

盐城“风光”无限,是一座绿能澎湃的城市。

抢抓发展机遇,我市科学有序推动绿电资源系统化、规模化、集中化开发,已集聚国家能源、华电、国电投等新能源开发央企,成为长三角地区首个“千万千瓦新能源发电城市”。截至2023年8月底,全市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342.53万千瓦(其中风电947.73万千瓦、光伏358.77万千瓦),总装机、风电装机、光伏装机规模分别占全省22.51%、41.56%、10.81%,规模均列全省第一。

经过多年培育,盐城风电产业形成涵盖“研发设计、装备制造、资源开发、运维服务”全产业链,覆盖整机制造、叶片等全领域,集聚了金风科技、远景能源、中车电机等一批大企业,风电装备规上企业数量达到40家。盐城海上风电整机产能约占全国40%以上,叶片产能约占全国20%。

晶硅光伏产业链是5条地标产业链之一。盐城坚持全产业链布局和集群化发展,覆盖硅片、电池等关键领域,天合、阿特斯、润阳、悦阳等一大批龙头企业在盐发展壮大。光伏装备规上企业数量达到62家,综合产能位居全国城市第一位。

聚焦“双碳”目标、紧扣“低碳”发展、引领“零碳”未来,市委市政府全面启动低(零)碳产业园建设,重点在“三创、四进、五化”上下功夫,打造绿色低碳发展“盐城范例”。盐城将产业优势比较明显、功能配套相对完善的射阳港经济开发区、黄海新区、大丰港经济开发区等,作为低(零)碳产业园建设试点,力争到2025年建成3至5个低(零)碳产业园区,打响盐城低(零)碳产业园区品牌,为全国绿色低碳发展勇探新路。

编辑:苏舒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