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文脉内涵,打造“文化盐城” 为城市铸魂赋能

2023-09-18 10:05 来源:盐阜大众报 字号:

历史上,河流一直是城市的生命线,为城市带来水源,还带来航运的便利,是城市生活和生产的必需品。从人类栖居本质看,水是人与自然和谐亲密的纽带。

盐城因水而生,因水而兴。作为盐城的“母亲河”,串场河集水文化、海盐文化、红色文化于一体,是苏北东部地区历史变迁的见证,是承载千年水利水运和厚重海盐文化的历史文化遗产。随着社会发展,串场河的水运功能已基本退出,对盐城人来说,串场河更多是城市形象文化的寄托和情怀。

串场河滨河路段。 记者 王焱 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影响和重要意义,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为进一步加强对串场河文化的研究与阐释,本期“众席谈”就如何讲好串场河故事,特邀文学、地域文化与社会治理、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专家,从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绿色生态文化等角度,探索和创新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方式,把历史文脉传承下去,让串场河这一历史文化遗产更好发挥以史育人、以文化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势作用。

传统文化:为有源头活水来

提及串场河历史,盐城工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乐进如数家珍,“串场河串通了盐城境内13个重要盐场。唐大历年间开挖常丰堰至西溪的运盐河可以说是串场河雏形,后经历代不断开挖、疏浚,串场河成为盐城地区沿海各大盐场海盐外运的主流通道。”

串场河在江苏省中部里下河地区东部,在盐城境内流经东台、大丰、亭湖、盐都、建湖、阜宁六个县(市、区),全长170多公里。作为大运河水系及功能的直接延伸,串场河是古盐城的经济命脉,也是海盐文化的产生源泉。串场河两侧安丰、白驹、西溪、新兴、伍佑、庙湾等经济和文化古镇星罗棋布,拥有大量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视串场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对盐城增强文化自信极其重要。”乐进如是说。

提及串场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乐进更是滔滔不绝。“相比范公堤、盐场遗址、海春轩塔等物质文化遗产,串场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更为丰富。”他从盐业信仰、传说故事、戏曲民谣谈到盐业生产工具技艺等多个方面。“目前盐城市现有的5个国家级非遗项目基本是串场河流域传承的。”乐进把东台的董永传说、建湖的杂技、大丰的瓷刻、东台的发绣、以建湖方言为基础的淮剧等归因于串场河滋养。

迎宾桥。 记者 王焱 摄

乐进认为,加强串场河周边文化遗产保护,是对历史、对人民负责的表现,这不仅有利于讲好串场河故事、有利于盐城城市建设,更是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助力。他提议,应借助大运河文化带和大运河国家公园建设这一历史机遇,充分挖掘本地丰富的运河文化遗产,紧扣盐文化主题,对串场河文化开发进行整体宏观规划,展示盐城历史和文化价值。作为大运河盐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串场河是连接大运河与海洋间转输的重要交通节点,承载着苏北千年水利水运和厚重海盐文化的历史遗产。

统筹好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加强盐城特色优秀传统手工艺保护传承,是讲好串场河故事的又一关键。在乐进看来,盐文化是串场河的底色,打造“三维一体”串场河特色文化带,延续本土文化之根,有利于展现盐城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独特的文化地位。应充分利用串场河流域神话、传说、戏曲、非遗工艺等民间文化元素打造串场河文化带,推动串场河生态廊道建设,在打造百里休闲观光景观带的基础上,融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民间戏剧、民间歌舞进行活态演示,以民间传说、民间故事进行主题教育,以工匠技艺、制盐器具进行形象展示。

串场河沿岸的历史城镇是盐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丰富的物质及非物质文化内涵,目前串场河周边仍保存着较多的文化遗址,应进一步提升这些城镇的文旅价值,注重传承独特的民间工艺、民俗活动、传统节庆和娱乐,振兴传统手工艺。“要推进历史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打造盐文化品牌。”乐进提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用好历史文化遗产,扶持旅游特色经营、培育传统文化产业,加强盐文化氛围的融入,体现盐文化特色,是讲好串场河故事的关键。

白驹串场河水利风景区。 图片为受访单位提供

红色文化:隔岸传唱铁军歌

“串场河是一条重要的文化轴线和地理轴线,沿线有深厚的红色基因,串联起不朽的红色记忆。”提及盐城红色文化和串场河关系时,盐城师范学院历史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盐城地域文化与社会治理研究院院长、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盐城分院常务副院长陆玉芹教授如是说。

从中国共产党在盐阜地区的第一个基层党组织——建湖草堰口党小组在串场河畔诞生,到串场河畔的盐城文庙成为新四军在盐城第一个军部驻地,再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解放军以串场河畔伍佑为中心与日伪军队及国民党军队展开“盐南五战”,革命战争为串场河注满红色基因。

串场河生态湿地公园。 图片为受访单位提供

“红色文化是往昔峥嵘岁月的记忆,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映照,是党远征艰难留下的印记。瞻仰学习红色文化能让人心怀崇敬之心,生出许多感悟。”陆玉芹对盐城的红色文化有深刻的研究,串场河弘扬红色文化的优势在于其得天独厚的红色底蕴,沿线丰富的红色资源,串联起盐城近现代革命历史诸多重要节点。她提到,“加强串场河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讲好串场河故事,离不开对红色文化进行挖掘保护。陆玉芹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如何讲好串场河红色故事,首先要创新宣传路径。在江苏沿海发展和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宏大视野下,从“单打一”到“组合拳”,打造“大运河视域下红色串场河”“河海联运下的红色串场河”文化新名片,充分挖掘串场河流域红色文化内涵,把红色故事串起来讲。其次是加强挖掘保护。党的十八大以来,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成效显著,革命文物资源传承红色基因、激发爱国热情的独特价值持续彰显;要对串场河沿线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全面调查,摸清家底,建立串场河红色资源名录,对亟需保护的红色遗存尽快落实保护修复措施。最后,推进传承利用是关键环节。要在保护优先前提下,用好红色资源,按照文旅深度融合理念,以串场河红色文化为主题,推进文艺作品创作、文创产品开发、微视频传播、红色旅游发展等。

“发挥好串场河红色文化在党史学习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激发盐城人民的精神力量,使之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陆玉芹说,这才是讲好串场河红色故事的关键,也是弘扬串场河红色文化价值之所在。

市民坐画舫夜游串场河。 记者 杨毅 摄

生态文化:青绿尽收图景中

关切绿色发展,既是延续串场河历史文脉、彰显人文特色、科学规划沿河景观、赓续红色基因的基础和前提条件,也是讲好串场河故事的重要目的之一。相比绿色生态文化发展,盐城黄海湿地生态文明建设研究中心研究员、盐城工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周晓燕更看重文化间的相融交互,“厘清绿色生态文化、串场河传统文化、红色文化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规律,是讲好串场河故事的重要内容。”

“新的历史条件下,串场河畔的红色文化通过不断传承与发展传统文化,与绿色生态文化发展共同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两个领域的重要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两个维度。”周晓燕认为,三者功能相互补充,又辩证统一于中国特色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共同体现社会主义理念和生态文明理念,持续推动盐城讲好绿色发展故事和串场河故事。

串场河作为流动的绿色生态文化,与江苏唯一世界自然遗产——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的主体区域基本重叠,做好文化交互、多向赋能,对展现串场河多维文化至关重要。

针对绿色生态文化,如何让“绿色”发声是周晓燕一直思考的内容。“讲好串场河故事,必须做好意义、理念、功能等方面的提升。”为此,周晓燕建议在意义提升层面将串场河及其沿岸“绿建”定位为碳库,将其保护利用与生态安全联系起来,巩固和增强其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在理念提升层面要把串场河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到全市生态保护、环境建设、生产制造、城市发展、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加快建设美丽盐城,显著提升群众获得感。在功能提升层面,科学规划串场河绿色生态空间,多建设休闲、健身、娱乐的公共场所。

“绿色生态文化一定是串场河未来的流向,这一点毋庸置疑。”周晓燕强调,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串场河的绿色生态文化,是盐城人的共同责任,是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念的转换成果,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盐城新图景的最佳点缀。

安志鹏
编辑:洪云柳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