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瀛副刊丨小时爱大米

2023-09-12 14:41 来源:学习强国 字号:

家乡在苏北,靠黄海边,土地属盐碱地,童年时粮食作物主要是玉米。那时,金黄的玉米棒堆满生产队的打谷场。没有机械,队里就动员全村男女老少剥玉米。奖励是,玉米芯可以拿回家当柴烧。

凌晨时分,美梦中,我们总是被母亲摇醒。睡眼惺忪,牵着母亲的衣襟,我们摸黑去打谷场参加劳动。大家一边剥玉米,一边忍受蚊虫袭扰。不知过了多久,手上几乎磨出水泡的时候,我们才看到东方渐渐露出鱼肚白。然后,星星一个个隐去,天幕由深蓝变浅蓝,太阳一点点跃上地平线。天光灿烂下,瞌睡虫又来交好,我把身子淹进玉米粒里,竟呼呼睡去。玉米棒却还有不少没有剥完。

玉米粒在阳光下暴晒几天,就按人头分粮。母亲把玉米送去粉碎,回家过筛。从筛孔里漏出的,粉状的,是玉米糁儿,煮粥。筛子上面,重一点,沉在下面的是玉米渣,可以用来煮饭。浮在上面的是麸皮,可以用来喂猪。

也因此,家里每年都会养猪。入冬之后,农闲了,开始捉猪仔。猪仔得去遥远的江南买。那边的猪身条长,长得快,人们称之为“江南种”。这事还得有劳舅舅。舅舅骑着他那老“二八大杠”,衣包架上挂两只竹篓,风餐露宿,来回得三天三夜。每次回来后,他必定感慨一番:“江南真是好地方!地里长水稻,家家住楼房。连猪都娇贵得很,天天吃大米呢!”这真令人羡慕!

吃大米的“江南种”一来就吃粗糙的麸皮,倒也不娇气。到了第二年初夏,肥壮的大猪就可以出栏了。每次卖猪,我就早早背着书包去上学,有意躲开那个时刻。几个月时间,打猪草、煮猪食……这些活儿填满了我的课余时间。

那时既有点难过,又有些许期待。因为这天,母亲在食品站得了一把钞票后,会抽出零头买块肉和一些大米回来打牙祭。中午放学时,老远就闻到肉香饭香。油汪汪的肉汤拌香喷喷的白米饭慰藉了我一冬一春的辛劳,让我深深体会到勤劳才能创造美好生活这个道理。

那时候,人们总是认为没有办不成的事情。有一年,县里决定在我们大队试种水稻。县委书记亲自蹲点,他带了铺盖,吃住在社员家,每天赤着脚,挽着裤腿,身先士卒,指挥劳作。人们在土地周围打上圩堰,抽水机昼夜不停地打水。老牛跋涉在水田里,赶牛人清脆的鞭声和嘹亮的吆喝声响彻田野。母亲她们每天赤脚弯腰在秧田里劳作,任凭腰酸背痛,手脚脱皮,蚂蟥钻进腿肚里。可惜,因为低质低产,水稻种植终究没有成功。

再后来,海水稻研制成功,人们实现了大米自由。可小时候对大米的那种期盼真是刻骨铭心。

居著培
编辑:超级管理员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