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东台:修复海岸带湿地,条子泥为鸟儿安“新家”

2023-07-30 09:07 来源:盐阜大众报 字号:

数台大型机械挥臂作业,远处一群麋鹿悠闲觅食,成群的鸟儿在水边嬉戏。7月26日上午,这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景象,出现在东台市弶港镇蹲门村境内的川水湾海岸带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施工现场。

这是我国首个在海岸带遗产地开展的生态修复项目,位于世界自然遗产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保护范围内,总投资1.68亿元,覆盖面积1.9万亩,涉及岸线长度约6公里。当前,该项目正综合采用“湿地水文水系修复+湿地微地形修复+湿地植被修复+鸟类栖息地修复+互花米草防治”修复措施,探索海岸带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

“整个项目强调要基于自然的方式来完成施工,因此施工过程始终贯穿尊重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中交上航局川水湾海岸带湿地修复项目负责人徐海兵说,“我们尽量做到不惊扰野生动物,不破坏原有的生物多样性,来恢复它的原生态。”

“施工中,最大的难点是恢复生物群落以及防治互花米草。”东台沿海经济区条子泥湿地服务中心主任、川水湾海岸带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现场负责人姜文魁说,“这片区域除了形成淡水区、咸水区和咸淡水混合区,还要营造相应的生物群落。比如,咸水区将来要种上芦苇、碱蓬等耐盐植物,将其打造成适合不同野生动物栖息的湿地生境。”

因为常年在湿地巡护,43岁的姜文魁皮肤被晒得黝黑。他所在的巡护“小分队”由12人组成,分成三班,日复一日沿着条子泥40公里长的海堤来回巡逻,捕捉湿地上可能威胁到鸟类、麋鹿等动物安全的“蛛丝马迹”。

2000年,姜文魁刚开始的工作是到东台市弶港镇水务站担任农田水利建设管理工程员,负责围垦滩涂。他怎么也没想到,自从2015年到东台沿海经济区管委会工作后,他的主要任务变成了退渔还湿,负责把围起来的鱼塘还原成湿地。

“这里渔业资源丰富,如果承包出去发展养殖业,经济效益很可观。”姜文魁回忆,当初他跟多数渔民一样不解,“搞退渔还湿产生不了任何效益,政府为什么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直到有一天,那里成为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地,姜文魁才慢慢在工作中发现奥妙。

“因为湿地生态修复得好,条子泥越来越受鸟儿欢迎。每年来此驻足停歇的候鸟有上百万只,其中包括勺嘴鹬、震旦鸦雀、东方白鹳等近20种濒危珍稀鸟类。”姜文魁说,“2019年观测到鸟类398种,现在观测到410种,其中国家一级21种,国家二级71种。”

近年来,条子泥湿地下大力气大面积修复退化、旱化的海岸湿地,先后实施海岸线生态修复27.6公里,建设生态廊道20公里,退渔还湿1.7万亩,累计修复湿地超6万亩。在千方百计给鸟让地、为鸟留食的同时,也为当地渔民水产养殖增收致富拓宽渠道。

“条子泥所在的弶港镇,有不少小渔村,村民们祖祖辈辈以捕鱼为生。”姜文魁说,随着生态修复工作推进,村民积极响应政府“退渔还湿”号召,退出围垦鱼塘,并建立巡护队,保证保护区内没有违法违规养殖。为保证渔民生活,当地也出台了补偿政策。

弶港镇渔民刘斌是条子泥外侧滩涂承包户,从事贝类天然养殖。他说,“过去互花米草长得密密麻麻,阻碍海水涨潮,极大地影响泥螺繁殖。”后经治理,泥螺生存环境得到改善,既为鸟类提供了充足食物来源,也给他们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今年泥螺产量较往年增加10%—15%。

“无论是退渔还湿,还是巡护海堤、清除互花米草,为的都是修复湿地生态。”姜文魁说,眼下,最繁重的一项任务是治理互花米草。这种植物生长的地方湿地板结,底栖生物遭到破坏,而底栖生物又是迁徙候鸟的重要食物来源。对付它主要靠人工、机械挖根深埋,今年已清除7425亩互花米草。

水清滩净、鱼鸥翔集、人海和谐。目前,条子泥正像守护绿水青山一样呵护海洋,一手抓整治修复、放大生态优势,一手抓产业培育、挖掘发展潜力。“我们的目标是大力提高海岸带生态系统质量、稳定性和服务功能,恢复珍稀濒危候鸟栖息地,使植物、底栖、鱼类、鸟类物种多样性均显著增加,将东台沿海打造成世界级滨海湿地保护样板。”东台沿海经济区管委会副主任王卫国说。

赵亮
编辑:洪云柳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