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宏美巷 在珠溪古镇打捞历史……

2023-07-25 07:40 来源: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融媒体 通讯员 周美含 卞龙林 字号:

作者在宏美巷实地探访。 丁信枫 摄

伍佑,古称珠溪,是一座有着两千年历史的古镇。她从历史深处款款走来,辛丑年春开工的古镇建设,历时两年余,日前已开街,规划的美丽蓝图已然变为现实模样。古镇建设,规模之宏伟,建筑之精巧,古今之融合,无不让人沉浸其中,勾起往昔记忆。那些远去的,更是抹不去的记忆,宏美巷便是其一。

研究古镇历史,关注古镇发展,在火热的夏日午后,我们怀揣与天气一样火热的心情,又一次走进伍佑古镇。这一趟,我们在古镇徜徉,在宏美巷“穿越”,在现实中打捞沉睡的历史……

顶烈日,穿古镇,步入宏美巷。宏美巷东起夹河西岸之佑圣观,西至太平巷,与西岭庵之东门相望,长百米余,宽不过三米。其长不及东包厂,宽不及堂子巷,却集中了伍佑盐旗之两家——宏美号、新盛号,坐落宗教庙观两处——佑圣观、三元宫,蔡氏家祠亦在巷内,巷内还藏有伍佑古景两处——佑观圣钟和独木冲霄。“巷深酒醇美,巷窄故事多”,比喻宏美巷还是很贴切的。

1

宏美巷之来历,与盐商尉宏美相关。据《海红遗编》载《周梦庄先生年谱》,梦庄先生祖籍浙江绍兴,天祖汉然公移居苏州木渎,受友人尉宏美祖上之邀,迁淮南伍佑场合股鹾盐,高祖盛章公、曾祖恺贤公、祖父萧碧公四代与尉氏接续共营“宏美”,代代相传、继之不断。尉氏居于巷内,巷道亦宏美捐赀所为,巷名“宏美”顺理成章。

据光绪《两淮盐法志》载,同治七年(1868)三月,尉宏美呈折禀报垣商之困:“伍佑场额产最大,计其四十余垣,向皆商本灶置,历年付灶计欠有百余万串……节年修置亭灶,统计续放新欠,又约十余万串”。寥寥几句,将场商“势难代谋”之困摆明。为此,禀降皇恩“借库银二三万两暂济收盐”。伍佑场盐旗十二家,皆知晓“滨海灶丁不煎不食,商等盐本占搁课无来源”之难。唯有尉宏美斗胆禀上,一禀不行,再禀。尉宏美这一腔热心公益事业、禀实直报下情的精神着实令人钦佩。

2

巷东首佑圣观,雄占高地。观内大殿供奉真武大帝,曾经香火旺盛,“请祷者无虚日”。元末,通州余东场司令卞仕震无子,祈祷佑圣观。仕震并于至正元年(1341),“捐囊金,市木甓”扩建,以“煌煌其容,赫赫其卫”之态居淮南道观之首,并“舍田三百亩”供需。善心义举好报,仕震迎来元亨降生。后来,观内新建卞氏祖堂,堂内立忠贞公卞壸塑像,乾隆御笔“典午孤忠”高悬。观内钟亭的钟声响,庙湾真武钟声应,这里是“佑观圣钟”古景旧址。新中国成立初,伍佑法庭、文化站曾居其内。

紧挨佑圣观西是三元宫。三元宫“论其名义应属道教范围,近多为僧徒所居或改崇佛像”(《续修盐城县志》语)。主殿门外有楹联:纳风云日月滋恩普世隆三界,丰雨雪山川醒物洁尘赐万福。三元宫走出的释海然、芥航,是佛学界排上位的名人。

释海然,姓季,号敏通,九岁剃度三元宫,二十岁受戒于宝华山隆昌寺,接任住持,继朝峨眉山、五台山,后返伍佑广利院,开堂传戒,开伍佑佛事先河。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继主宝华山法席。咸丰十年(1860)回广利院常住。

释海然住持隆昌寺后期,适逢芥航求经拜佛至此。芥航,姓蔡名敬之。少孤家贫,12岁披薙于三元宫,法号大须。清道光二十八年,父亲、师傅先后仙逝,14岁芥航料理三元宫佛门经事。咸丰九年(1859),芥航将事托付师弟苇航,专赴隆昌寺研究经佛,得释海然真传。是年9月,芥航返镇江焦山定慧寺,于咸丰十一年(1861)成为该寺八十五代住持、曹洞宗四十一世传人。光绪九年(1883),江南水灾。上海《申报》报道:芥航泼墨兰竹义卖,助赈灾民,赢得“人得一纸,珍同拱璧”之誉。不大古镇,短窄小巷,精微宫庙,走出两位佛学名人,不能不说是古镇文化之亮点。

3

三元宫对面原有家刘氏茶炉。这茶炉,上海人称“老虎灶”。炉灶台面,4只铸铁罐分置其内,中有一二十公分对径的炉灶口,灶口上一小块破锅铸铁片作盖。灶后则是有五十公分高杉木板箍成的甑子。镇上人饮水,习惯到茶炉冲。全镇茶炉少说有十多家。小镇人“早上皮包水”,这茶炉是重要一行。

宏美巷刘氏茶炉留下的记忆,源于茶炉前的两块石板。这宏美巷是老辈几代人儿时上学必经之路。据当地人介绍,学校在戴家大院,一二年级学业就在此完成。上学、放学路上,总爱在茶炉前石板上摸上几下,小手指在石板洞内圈上两圈。日久天长,石板被不知多少代的孩子们磨亮了。后来才知,这是古十景“独木冲霄”之遗物。据新编《伍佑镇志》记载:两块石板表面凹凸不平,色呈靛蓝色,高约两米,宽约35厘米、厚10多厘米,板间距25厘米左右。石板上下各凿有10厘米对径圆洞。两板间,立有桅杆,桅杆高约十五六米,顶挂桅灯。原来,伍佑尚未完全成陆前,夹河就是海岸线。潮落,大片滩涂;潮起,汪洋泽国。“独木冲霄”,是伍佑沧海桑田之见证。

继续向西前行,三元宫西侧是一条南北向巷道,俗名“银匠巷”,实为“迎仙巷”。此巷南接西大街,北通场署巷。巷北正对场署衙门,场署西是文昌宫。每年庙会,人们请出文昌菩萨、福神菩萨轿驾,沿街巡视,男女老少齐集街巷两旁,“迎仙”之名由此而生。

在迎仙巷与宏美巷相交的西北角有座蔡氏家祠。家祠名气不大,却因家族出了位佛学名人芥航,而引发更多关注。民国时的蔡云万,算得上盐城一支笔。他长年奔走于军界、政界、报界,成为《盐城日报》主编、抗日英雄马玉仁将军幕僚。遗憾的是因“迫于饥躯”,继室蔡夫人刘氏寓居宗祠西厢房。1933年秋,蔡云万赴上海马玉仁处为其孙家教。夫人留恋故土,不愿偕行。云万先生“按月寄资”“劝其于饮食起居上稍加珍卫”。后蔡夫人“过事节省”“有病且不肯函告”。至1935年秋,已呈“病势沉重”之态。云万闻之,“只身东下,星夜遄程”“抵祠时始悉内人已于两日前逝世”。夫人兜中仅剩五元银钱,弥留之际托守祠人转交,更让先生心痛不已。第二天,“即亲携祭品往墓哭奠,爰作悼亡诗六绝句以志悲哀。”字里行间,流露先生伤妻之痛,及与夫人间的海棠情思。其第二首写道:昨夜遄归诲太迟,房空人杳历多时。征程已觉无人拂,更有何人问渴饥。如今,蔡氏家祠不存,家祠中发生的一切,却透露一种文化传承之必要。

4

出蔡氏家祠,再向西就是如今的“珠溪花园”。其旧址以宏美巷为界分为南北两块,巷南是西大街后街,有烟酒店、杂货店等店铺门面,“大迂私塾”布于其中。据查证,1958年街道拓宽,店铺拆迁,建成医院门诊房。巷北则是旧时大户人家的黄家大院,后来成了医院住院部和宿舍区。1975年,门诊房扩建成门诊楼后,宏美巷就此向西不通。

黄家大院主人黄默庵,主事“新盛号”盐旗。伍佑场境延伸至斗龙港南,皆有黄氏家业。黄默庵是伍佑场泰和公司、草堰场大丰公司发起人和股东,曾任泰属总场场长、泰和公司监察和大丰公司盐部主任等职。大丰境内金墩地名,据说还是黄默庵名之。《清代朱卷集成》收有黄默庵近亲家族科举“朱卷”,人们相信:伍佑黄氏源自湖北江夏金墩黄氏。

黄家大院是伍佑上数的四进院落。据黄经实先生自传体遗著小说《歙砚传奇》,大院占地十亩有余,院内琼楼宇阁依“春”命名,有“长春厅”“畅春堂”,有“望春馆”“万春阁”,还有藏书读书的“驻春轩”,以及“怡春桥”“听春亭”等等。满园梅兰竹菊,奇石翠柏,小桥流水,曲径通幽,移步换景,四季非凡。

黄家大院虽说是垣商深宅,却也有红色纪录。1941年1月,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后在冈门镇成立军工部。军工部又办了兵工厂。兵工厂开工不久,即转移至伍佑黄家大院。伍佑兵工厂成为新四军兵器生产重要基地。

新中国成立后,遗迹尚存。这片区域,人们以“西大操场”名之。

黄家大院西侧,是宏美巷的西入口,这里与太平巷相交。太平巷名缘于防火。镇上很多老房两山建有太平山墙,又称封火墙,既增美观,更为防火。太平巷西侧有条从串场河引入的玉带河。河水自西北流入,向东南方向流去,增加这一带百姓的防火能力。“一条玉带,一方平安”,这巷便有了太平巷之名。

对宏美巷的探访结束了,有关宏美巷的故事还在流传。宏美巷,抹不去的历史记忆!


编辑:曹力文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