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科普之“脉”,促科学素质提升

2023-07-24 09:15 来源: 字号: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代表回信中指出,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要继续发扬科学报国的光荣传统,带动更多科技工作者支持和参与科普事业,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不断作出新贡献。

“科学普及是科学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之一。”我国著名科普作家高士奇言犹在耳。很长一段时间,科普是靠“用爱发电”和“微火情怀”踉跄前行,难以为继。因此,如何鼓励科学工作者发挥好“春江水暖鸭先知”的先天优势,是加快推进科学普及、促进全民素养持续提升的题中之义。科学工作者做科普绝不是“不务正业”,更不能“独善其身”,而是要自觉参与、全面推广,把做好科学普及、提升全民科学素养当做“份内事”,实现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的“两翼齐飞”“同频共振”。

科学种子能不能茁壮成长,关键看有没有悉心呵护、持续培养。我国持续加强科普能力建设,完善科普基础设施布局、加强行业资源统筹、强化基层科普服务,在科普作品创作、科普巡讲等科普事业上全面发力。《深海浅说》《科学的历程》《吃的真相》等大批优秀科普作品雨后春笋般涌现;剧场展演、主题展览、科技夏令营、科技活动周等特色科普活动不断推陈出新;“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巡讲活动开展2000余场次······以优质丰富的内容和喜闻乐见的形式,激发青少年崇尚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广泛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促进全民科学素质稳步提高。

科学性是科普事业的第一原则。无论什么形式的科普工作,“科学性”永远是秉要执本。随着社会公众对权威科学知识的需求日益旺盛,一些虚假、片面的伪科学谣言“改头换面”,大行其道,公众饱受纷扰。做好科学普及的“去伪存真”,确保科普工作的内容真实、知识可靠是开展一切科普活动的前提和基础。不可否认,当前的确存在一些佶屈聱牙、晦涩难懂的科普作品,但如果一味追求科普的“通俗性”,眼睛只盯着流量,甚至“添油加醋”导致内容失真,则是本末倒置、荼毒无穷。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科普工作任重而道远,永远在路上。科学普及是一个宏观、系统的工作,要实现科普的社会性,必须做到文学性、科学性、趣味性、实用性“雨露均沾”,社会公众只有编织好“科学思维”这张“渔网”,科学普及才能真正意义上“飞入寻常百姓家”。

盐城 田其亚
编辑:洪云柳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